1、趙鎮街道 明末清初,四川經歷了30多年的戰亂,田園荒蕪,哀鴻遍野,人口大減。據史載,四川當時只剩下9萬余人。府城州縣,白天有虎豹出入。人衰犬旺,危害百姓生命安全,清廷無奈,派將率兵消滅野犬,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人犬大戰。清政府為了發展農業生產,解決賦稅需要,從湖廣移民到四川,當時湖北麻城趙氏兄弟率全家遷來金堂,在三星、龍威圈地耕種。其曾孫趙文秀制小船義務為百姓擺渡,相傳趙家八代免費渡人過河,因此,該渡口被稱作趙家渡。清康熙年問,當地逐漸形成場鎮,場鎮因趙家渡而得名趙鎮街道。 |
2、官倉街道 因境內原古代官府設置的糧倉,故名官倉。 |
3、棲賢街道 因境內有棲賢山(現名三學山)得名。 |
4、高板街道 據傳清代嘉慶年間唐姓人在此建有唐家祠堂,在楊溪河上搭建木板橋供人過往,取名高板橋。 |
5、白果街道 白果街道因駐地原有大白果樹而得名。 |
6、淮口街道 因古淮州治處金堂峽出口處,故名。 |
7、五鳳鎮 五鳳鎮以境內有五座山形似鳳而得名,又名五鳳溪。 |
8、三溪鎮 清光緒緒建場時,因地處三岔河,故名。 |
9、福興鎮 取“福祿興旺”之意而得名。 |
10、金龍鎮 金龍鎮因境內有金馬廟和騎龍店而得名。 |
11、趙家鎮 趙家鎮以清初置場時當地趙姓居多而得名。 |
12、竹篙鎮 因境內有竹篙寺,故名。 |
13、轉龍鎮 因境內有轉龍庵而得名。 |
14、土橋鎮 因昔有一黃桷樹根橫臥溪溝上,人們在其上鋪土作橋而得名,俗名土橋溝。 |
15、云合鎮 云合鎮以取古詩“龍歸蒼海云猶合”而得名。 |
16、又新鎮 以清同治建場時,取“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而得名,俗名蔡家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