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頭村 南頭村地處大渡河東岸,灣東河流域,距鄉政府下游3公里,其平均海拔為1580米。該村有3個村民小組(一、三組)均屬大崗山水電站移民村組。共有224戶,890人;黨員32人,預備黨員2名。全村人均純收入14000元。低保11人,五保5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137人。全村耕地面積為1484畝,宜林荒山面積為12000余畝,該村農作物以青果、佛手柑為主,佛手柑、青果經濟林木現有種植面積為1200余畝。 |
2、發旺村 得妥鎮發旺村位于得妥鎮東部,地處邊遠山區,距鎮政府58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與石棉縣挖角鄉新橋村接壤,是我鎮也是我縣最為偏遠的一個村。全村轄2個組,戶籍人口287戶1072 人,常駐人口235戶939人。彝族群眾占到90%以上。正式黨員22人,預備黨員1人。全村勞動力582人;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237人,2015年脫貧24戶117人。2016年脫貧11戶62人。2017年脫貧8戶30人。2018年脫貧6戶31人。全村地理狀況屬高山地貌,現有耕地面積2096畝(一組859畝、二組1237畝),林地面積16345.24畝。草原面積6792畝。本村農戶經濟來源主要以種、養業和務工收入為主,種植主要是玉米、黃豆、洋芋、藥材等;養殖業主要養殖有豬、牛、羊、雞等。目前,產業發展主要是以花椒為主,現種植有花椒800余畝。 |
3、幸福村 希望村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故名,故名。自2020年得名后沿用至今。 幸福村地處大渡河東岸,平均海拔為1200米,該村為移民村,有農戶217戶,866人,有耕地的每戶1.1畝,有151戶一共161畝。精準扶貧戶沒有,黨員是39人。常住戶198戶。殘疾人22人,伍保人員3人,低保2人。 |
4、北頭村 北頭村地處大渡河東岸,平均海拔為1200米,該村有兩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260戶農業戶,農業人口724人,其中北頭一組(原北頭村)125戶372人,北頭二組(原得妥村)135戶352人,黨員46名,預備黨員5名,積極分子3名;全村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全村總勞動力526人。全村有宜林荒山260畝,耕地面積457.5畝,退耕還林面積116.954畝、全村人均純收入8000元。五保7人。基本屬沙礫土壤,該村出產板栗、核桃、花椒、佛手柑等經濟作物,養殖業上主要以生豬、養蠶等養殖業為主。 |
5、金光村 金光村位于得妥鎮西岸,全村138戶438人,黨員20人,耕地面積330畝,林地面積 1200畝,距鎮政府駐址上游3公里處,其平均海拔為1200米,氣候得天獨厚,是通往旅游圣地“海螺溝”的必經之路,現在海螺溝隧道打通之后,從金光村到磨西鎮只有5分鐘的車程,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2016年以來,得妥鎮黨委、政府立足“海螺溝之門”打造,以農旅結合美麗幸福新村為定位,爭取四川中煙公司1000萬援建資金,整合藏家新居、風貌改造等項目對金光村實施整體打造,突出地域特色,以青瓦粉墻、錯落有致的要求,規劃房屋建設,開展農網改造、農灌堰建設、入戶路硬化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開展步游道、前庭后院、花臺建設,統一開展綠化,整體提升金光村莊建設水平。 |
6、天池山村 天池山村全村共163戶625人(繁榮組134戶496人,天池山組29戶129人),少數民族135人,黨員33人(繁榮黨員24人,天池山組黨員9人),預備黨員1人。低保10戶13人(繁榮組低保5戶8人,天池山組5戶5人)。殘疾人24戶25人(繁榮組18戶19人天池山組6戶6人),特困供養1戶3人。公益性崗位10人。全村耕地面積 1235畝(天池山組188.41畝,繁榮組1046.59畝),林地9141.88畝(天池山組4520.2畝,繁榮組4621.68畝);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等收入,主要種植類型為玉米、核桃、烏梅、花椒、佛手柑、青果、蔬菜、重樓等。 |
7、椒子坪村 椒子坪村地處大渡河東岸,平均海拔為1300米。距得妥鎮8公里,現有耕地面積489畝,宜林荒山5000畝,退耕還林353.256畝。全村轄大馬場 、椒子坪、野豬凼3個村民小組,全村103戶383人,民族以彝族為主,占全村人口的76%;勞動力147人,有正式黨員24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其中女性黨員4名,男黨員22。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85人,(其中2015年脫貧8戶31人,2016年脫貧4戶21人 2017年脫貧8戶33人,2017年本村退出貧困村行列)。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0元。2016年人均收入達4650元,2017年人均收入達5850元,2018年人均收入達6800元。村主要產業為:核桃350畝,佛手柑200畝,花椒520畝,養牛200余頭,養羊600余只,養雞7000余只,養豬400余頭。發展黑木耳、養豬等合專業合作社2個。 |
8、馬列村 馬列村地處大渡河東岸,距得妥鎮人民政府上游5公里處,其平均海拔為1100米。該村由貓子坪組和小馬場組兩個村民小組組成。共159戶501人,常住人口183戶585人。村兩委干部共10人,中國共產黨員33人,黨員平均年齡49歲。其中30歲以下1人,31-40歲黨員9人,41-50歲黨員8人,51-60歲黨員8人,60歲以上黨員6人,少數民族36人;婦女人口232人;全村總勞動力280人。全村人均純收入10000元。2020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20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5人,2020年末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16人,2020年無末特困人員供養,2020年末孤兒人數1人,2020年末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人數,2020年末持有殘疾人證的人數26人。全村現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71人。土地確權面積456.61畝,人均土地面積0.911畝。全村農戶相對集中,全村耕地面積為422畝,宜林荒山面積為850畝,退耕還林面積84.11畝,均已種植了青果、核桃、佛手柑等經濟苗木。 |
9、紫雅場村 紫雅場村屬于得妥鎮高山村組,距離得妥鎮政府20公里,海拔1560米。全村225戶共805人,紫雅場村由原紫雅場村、新華村、松林枰合村。現共分為四個村民小組,其中貧困戶46戶,208人,現有耕地3664畝,森林面積26649畝,退耕面積1250畝,平均海拔1400米。紫雅場村設置黨支部1個、班子健全、全村共有黨員29名、入黨積極分子5名、基層陣地建設規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嚴格按照村摘帽戶退出的要求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基層基礎牢固,黨在基層的凝聚力、號召力強,目前已形成了以支部為核心的脫貧攻堅主陣地。紫雅場全村人均收入6000元。共有4戶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全村擁有勞動力152人,殘疾人9人,其中2級殘疾2人,3級殘疾3人、4級殘疾4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社會穩定。 |
10、灣東村 灣東村地處大渡河西岸,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西南與石棉縣接壤,北與南頭村和磨西鎮接壤,南緊挨蜀山之王貢嘎山,東與聯合村接壤,其平均海拔為1300米。村內有四個村民小組,共198戶733人;黨員31人,少數民族374人,是典型的漢彝雜居村。農業產業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群眾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拂手柑種植、花椒種植、牛羊養殖及旅游業為主。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陳舊的思想觀念等因素造成該村經濟落后,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村,現有建檔立卡已脫貧戶43戶180人。 |
11、友誼村 友誼村于2021年3月完成新村建制,全村屬移民群眾,地處大渡河西岸,距鎮政府駐地上游1公里處,全村共240戶878人,黨員33人,預備黨員6人。少數民族87人;婦女人口305人;全村總勞動力563人。全村人均純收入11021元。全村現絕對貧困戶達2戶4人。低保18人,五保戶5人。全村耕地面積為70畝。社會事業情況:村醫務人員1名;有機耕道2條2公里。移民安置方面,全鄉共計搬遷安置607戶2115人,生產安置(含搬遷安置)998戶2757人,其中友誼村搬遷安置240戶,878人,生產安置(含搬遷安置)6戶,1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