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精神,根據《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2022年“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通知》要求,開展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申報評審。經縣級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組織自主申報、各市審核推薦,并經專家評審,擬將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等40個鄉鎮(街道)納入2022年浙江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華聯村等413個村(社區)納入2022年浙江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
童家村地處莊橋街道北面,村莊總面積1.9平方公里。由童家、三黃斗童、方家堰、老漕洪、吳應、廟后童、西河7個自然村組成。東與329國道相連,西通寧慈公路。全村共有606戶,總人口1213人,村內有大小企業34家,其中2家企業年工業產值達2300萬元以上。村內基礎設施完備,有幼兒園、超市、村醫療站、老年活動室、村落文化宮、公交車站等,各項設施條件都達到了上級標準要求。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現……。 |
因村東有外杜湖,村西有白洋湖而得名雙湖村。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鳴鶴鄉。1950年6月為鳴鶴鎮英雄村、前進村和杜湖鄉三村。1959年3月屬鳴鶴管理區。1961年11月為鳴鶴公社翁家岙、五聯、瓦窯頭大隊。1969年8月分別改名為鳴鶴公社八、九、十五大隊。1981年7月八、十五大隊分別復名為鳴鶴公社翁家岙、瓦窯頭大隊,九大隊更名為鳴鶴公社前進大隊。1983年9月為鳴鶴鄉翁家岙、鹽倉、瓦窯頭村……。 |
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九龍湖村位于鎮海區的西北部,由原來的橫溪、郎家坪、十字路、長勝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從寧波市的城市輻射來看,九龍湖村區位優勢明顯,也是寧波市城區與慈溪市相聯系的中間點。從微觀層面上看,九龍湖村與九龍湖風景區互為依托,九龍湖村可以成為九龍湖旅游區的后勤供應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提供、后勤保證、農副產品供應方面提供條件。九龍湖村的近中期發展可以刺激九龍湖鎮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轉……。 |
山下村位于慈溪市東部,南靠329國道,北傍伏龍山村.到2007年底,村占地面積4.6平方公里,擁有戶籍人口2147人,戶數938戶,黨員74名,轄8個村民小組,共有耕地面積1985畝,山林3024畝。2007年村社會總產值達社會總產值1.2億元,村集體可用資金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620元! ∩较麓迨欠埳骄皡^、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虞氏居民的所在地,擁有萬頭生豬養殖場、5000畝無公害綠色蔬……。 |
十七房村以“鄭氏十七房”明清古建筑聞名,是一個有著重而不雜的建筑群體和充滿濃濃江南水鄉風味的文化村落。鎮海區十七房村坐落于澥浦鎮中南部,緊鄰329國道,村委會駐地在鄭家自然村西面。2001年6月由原鄭家、路沿鄭、廟后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2009年全村總戶數1168戶,在冊總人口2505人,外來流動人口3448人,共有黨員99人,村民代表43名,團員48人。全村可用收入150萬,人均11233元。獲……。 |
明洪武年間,修筑觀海衛、龍頭場之間的大古塘東段。掌起自淞浦下三眼橋向西經塘上葉家,折入329國道北側,然后沿公路延伸至洋山、淹浦,村域始得穩定。陳姓祖先源自河南開封穎川遷此定居;此后,陳氏家族不斷繁衍壯大及他姓陸續遷來定居,村落范圍擴大到上塘以北與快船江以南方圓2平方千米。因村以陳姓為主,故稱掌起橋陳家,后簡稱掌起陳家。明清屬慈溪縣鳴鶴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淞浦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 |
永旺村地處莊市街道東部,與蛟川街道接壤,中官路、繞城高速、北外環東延三條道路穿村而過,使村里的交通很方便,地理條件較為優越。由原阮家、田野王、永豐三個自然村在2001年6月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為2.69平方公里,現有村民920戶,人口2008人,61個村民代表,93名黨員,耕地面積達960余畝。2015年村級經濟收入240余萬元,農村主要勞動力以經商、務工為主,外來人口達4670余人。在區委、區……。 |
萬安莊村位于周巷鎮中部,東鄰杭州灣大橋余慈連接線,西鄰周西公路,北靠三塘橫江,中橫線、長繆公路穿村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村區域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2畝,常住戶數836戶,人口2003人,外來暫住人口955人,個私企業76家。2007年村工農業總產值達3.5億元,村集體可用資金8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1857元。先后獲得了“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浙江省衛生村、寧波市衛生村、寧波……。 |
小門村位于北侖區東端,大榭島南岸,三面環山,一面瀕海,車流如梭的329國道從村口穿境而過。村域面積5.6平方公里,2007年耕地面積1063畝,人口1781人,村級可用資金3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5萬元,是個山青水秀、富裕文明的沿海村莊。近年來,小門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引領下,邁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堅實腳步,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齊心協力整治山村的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發展工業企業和效益農業,……。 |
許民村現有農戶588戶,人口1597人,村莊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石屋和有著5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石屋建造獨特,彎彎曲曲的卵石路串成整個村莊,具有濃厚的山村氣息,風景十分宜人,是茶院鄉唯一的旅游村。許家山村屬于茶院鄉許民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其他還有民戶田、許家、亦長坪、小庵4個自然村),位于寧海縣東部、茶院鄉西南山區,距縣城13.5公里,距茶院鄉政府3.1公里,平均海拔約200米。全村有277戶,總人……。 |
河頭村距北侖中心城區10.3公里,柴橋主城區西南4.6公里,它南北均靠山,穿咸線依村而過,通往九峰山旅游區的道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60戶家庭,總人口2320人,2012年村級集體凈收入4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7602元,村兩委會成員4人,黨員72人,其中預備黨員2人。近三年河頭村獲得省市級衛生村、市先進婦女組織、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科普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河頭村基……。 |
據上畈《葛氏宗譜》,宋初,葛文龍自岔路遷此。村處白溪支流沖積平畈上,地勢較低,故稱下畈。1951年至1958年土改時下畈村并入湖頭村,1961年稱下畈大隊管理委員會,1969年稱下畈大隊革命委員會,1981年稱下畈村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更名為下畈村委會,設立行政村。下畈村……。 |
村處山岙,俗傳兩邊高山如城墻一般,中間平等呈帶狀彎彎曲曲,故有“城灣”之稱。1949年8月稱柴橋區泰清鄉城灣村,1950年7月改屬大碶區,1956年稱清山鄉城灣高級社,1961年為塔峙公社城灣大隊,1983年10月改稱塔峙鄉城灣村,1992年5月改稱大碶鎮城灣村。2003年8月改稱大碶街道城灣村。面積0.66平方千米,轄城灣新村等5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城灣新村428號。670戶,1495人。城灣村……。 |
因村委會駐地在梅山,此村四面環山,多梅樹,因稱梅山。后居民下遷,廣種楊梅,稱楊梅山頭。后裔為懷念祖先,復稱梅山。1958年成立大隊,1983年改制為行政村。2016年行政村規模調整,馬回頭、廟下、塘里餅、東頭溪并入。梅山村……。 |
韓嶺村系鄞州區東錢湖鎮政府轄下行政村之一,位于東錢湖南岸,坐落于福泉山與金峨山兩條余脈所形成的峽谷喇叭口之間,東與橫街村為鄰,南至塘溪鎮華山村,西接象坎村,北隔湖與陶公村相望,村民委員會駐韓嶺。韓嶺村面積8.94平方千米,現有耕地666畝,山林8901畝。下轄韓嶺1個自然村,5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93戶,人口1723人,韓嶺村黨支部有黨員57人,村級年收入約200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2400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