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山縣遺址在境內,唐調露元年(679)在此設銅山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廢入中江縣。 |
轄區內有寶峰街穿行,社區以道路名。 |
境內有金錢坡(據傳老村辦公室后面山坡上挖出過金屬鑄成的錢幣),村以坡名。 |
紅松嶺位于該村境內,遂取“紅嶺”二字為村名。 |
境內有文林書院,遂取“文林”為村名。 |
古銅山縣遺址在境內,唐調露元年(679)在此設銅山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廢入中江縣。 |
境內有黃荊溝和梓潼廟,取“荊”、“廟”二字得名荊廟,后取諧音為“井廟”,故名。 |
松樹山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 |
境內有馬鞍山(此地一山,形似馬鞍,故稱),取“馬鞍”諧音“馬安”為村名。 |
境內有柏楊灣和燕子巖,取兩地首字得名“柏燕”。 |
合作化時在此設金光社,沿用此名。 |
此地曾是解放初建中鄉駐地,遂得名”建中。 |
此名寄托了當地群眾希望通過努力勞動實現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故名。 |
該村地處原石龍鄉、長勝鄉交界處,取“石”、“勝”二字得名石勝,后取諧音為“實勝”,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