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云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精品村[6]
云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精品村[6]
根據《中共云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云南省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云農領發〔2022〕7號)要求,各地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示范鄉鎮、精品村、美麗村莊建設工作。經逐級申報、分級審查、省級實地核查抽查,評定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新民社區等203個行政村(涉農社區)為云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精品村。 |
膽扎,景頗語,“膽”即找,“扎”即金子,意為“找金子的地方”。解放前屬騰沖縣第四區古永鄉第九保,1950年為騰沖縣第八區第九行政村,1953年為膽扎鄉,1962年為膽扎公社,1968年為古永公社膽扎大隊,1984年為古永區膽扎鄉,1987年為古永鄉膽扎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為猴橋鎮膽扎村民委員會。2009年為猴橋鎮膽扎社區村民委員會。2016年因三岔河電站水庫建設,村委會自治組織駐地搬遷至現住……。 |
木城社區隸屬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距鄉政府東0.1千米,海拔1243米。東至老滿坡村,西至小中漲河,南至緬甸果敢縣,北至麂子包包水橫山路。下轄:等養(一至三組)、等散、木城寨子、梅子寨、下綠水(含白墳寨)、上綠水、刷布場9個村民小組,2014年木城村共有604戶,1667人,有彝族、傈僳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面積2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79平方千米,山林19.59平方千米,其他用地5.32平方千米……。 |
老滿坡村隸屬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距鄉政府東6千米,海拔1780米。東至公養河,西至草壩地,南至緬甸果敢縣,北至亮山林場。下轄:四楞、蠻旦(上、下組)、鍋底塘、老滿坡、裕民寨、麥地埡口、新安寨8個村民小組,2014年老滿坡村共有422戶,1330人,有彝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面積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13平方千米,山林28.38平方千米,其他用地3.49平方千米。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溫差小……。 |
魚塘埡口社區隸屬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距鄉政府西24千米,海拔1160米。東至小中掌河,西至隔界凹,南至怒江,北至亮山國有林場。下轄:老廠、新寨、小寨(含等谷)、鄭家寨(含風吹寨)、打靛洼、包包寨、上弓背山、下弓背山(含弓背山老寨、牛圈寨)、埡口9個村民小組,2014年魚塘埡口村共有573戶,1858人,有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面積56.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9平方千米,山林27.72平方……。 |
花椒村隸屬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距鄉政府東17千米,海拔1460米。東至鎮康縣勐捧鎮,西至老滿坡村,南至緬甸果敢縣穆泰鄉,北至烏木寨村。下轄:下花椒、三和寨、栗樹寨、小黑箐、新坪、坪子寨、公養山、塌扇水(含花椒寨)8個村民小組(栗樹、三和系2002年由鎮安、臘勐、河頭等地遷入),2014年花椒村共有394戶,1242人,有彝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646人,占總人口的52.01%。面積25.3平方千米,其……。 |
“漭水”一是指姓氏,二是草木茂盛的地方。漭水是明宣德年間莽氏土司在此地濱水而居,古稱漭水。漭水社區……。 |
取其鎮郊“碧云寺”之“云”,“烏龍寺”之“龍”得名,因村委會駐云龍。1275年,為南安州駐地,明時為南安縣,1912年為雙柏縣興安鎮,1949為雙柏縣駐地之云龍鎮,1958年楚雄雙柏兩縣合并,次年11月雙柏縣恢復后,縣政府駐地由云龍遷往妥甸,1966年,云龍與子午合并為云龍公社,1969年劃回雙柏縣,1972年又回歸楚雄縣為云龍公社,1984年為云龍區,1988年改為云龍鎮,2006年3月撤消云龍……。 |
楚雄市鹿城鎮大東社區是一個集居民、單位、企業為一體的綜合型社區,社區地處楚雄市東南方,東面和蒼嶺鎮黃草、西云村委會接壤,南面和吉樂村委會、富民社區接壤,西面和青龍社區接壤,北面和彝海社區接壤,轄區國土面積21.76平方公里,距市區約8公里,是一個壩區、半山區、山區相結合的社區,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務工經濟為主。社區設有黨總支1個,下設黨支部7個(其中非公經濟組織黨支部3個)、黨小組17個……。 |
彝語地名。阿納:彝語音譯漢,彝語意為稻米早熟的地方。1950年10月由易門縣北區劃歸祿豐縣三區(原川街鄉),1958年隸屬川街公社阿納設大隊,1984年隸屬川街區設阿納鄉,1987年隸屬川街鄉設阿納辦事處,2000年10月改稱阿納村委會,2010年2月川街鄉更名為恐龍山鎮隸屬恐龍山鎮,2016年3月7日改為阿納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阿納社區……。 |
民國時期屬南雄第四保。建國后1950年至1955年屬第一區,1956年歸屬官場鄉,1957年至1958年2月稱河口初、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3月稱為河口小公社。1964年并金山公為稱河口大隊。1984年改為河口鄉,隸屬金山區公所,1987年稱河口辦事處隸屬金山鎮。2000年村改為河口村委會,至今。河口村……。 |
彝族地名。峨意為竹子,足意為生長,彝語意為竹子生長在有村子的地方。峨足原屬峨山縣轄,1956年劃歸雙柏縣新街區峨足鄉,1973年為大麥地峨足大隊,1984年改為峨足鄉,1987年改為大麥地鄉峨足村公所,2000年改為峨足村委會,2006年峨足村委會搬遷至各莫村,至今。峨足村……。 |
傳清代綠營兵制,在此設扎營練馬場所,颯:風聲,指練馬豪邁、矯健。建國前屬西云鄉,1950年屬干田鄉,1958年為金龍管理區,1966年為金龍大隊,1982年7月更名為颯馬場大隊,1984年4月改為颯馬場鄉,1988年改為颯馬場村公所,2000年改為颯馬場村民委員會至今。颯馬場村……。 |
1951年為河硐鄉得名。1958年至1961年為河硐管理區。1962年至1966年為河硐公社。1967年至1984年為河硐大隊。1984年5月至1987年10月改為河硐鄉。1987年11月至2000年8月為河硐村公所。2000年9月30日為河硐村委會至今,名稱沿用至今。河硐村……。 |
1951年屬于棲么鄉得名。1958年屬于于棲么管理區。1961年為石橋河大隊。1962年屬于天申堂公社。1968年屬于天申堂大隊。1972年屬石橋河大隊。1984年5月屬石橋河鄉。1987年屬石橋河村公所。2000年9月30日屬石橋河村委會,至今。石橋河村……。 |
因光祿是古代官名,姚州土司知高麴,從黔國公沐天波討沙定洲之亂,后輔永歷陛封光祿少卿,故而得名。光祿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