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云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云南省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云農領發〔2022〕7號)要求,各地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示范鄉鎮、精品村、美麗村莊建設工作。經逐級申報、分級審查、省級實地核查抽查,評定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新民社區等203個行政村(涉農社區)為云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精品村。 |
新民村委會隸屬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地處廠口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6公里。東鄰陡普魯村委會,南鄰沙朗鄉三多村委會 ,西鄰廠口村委會,北鄰富民縣散旦鄉。轄麥塘、阿紀魯、魯子溝、老花鋪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98戶,有鄉村人口2996人,其中農業人口2996人,勞動力17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505人。 全村國土面積17.98平方公里,海拔1920……。 |
該行政村隸屬 盤龍區 松華鄉,距鄉政府所在地20 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轄大哨、長地、紅巖、楊柳箐、水塘子、小陸海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99戶,有鄉村人口1263人,其中農業人口 1263人,勞動力 64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76 人。全村國土面積 13.25 平方公里,海拔 2300 米,年平均氣溫 14 ℃,年降水量 950 毫米。全村耕地面積 2858.5 畝,人均耕……。 |
1964年1月,設富善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富善鄉;1988年2月,改設富善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富善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富善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富善社區……。 |
劉家營社區1951年屬松茂鄉,1958年被松茂水庫占用,1969年為大寨新村大隊,1981年復命劉家營大隊,1984年改為劉家營鄉。1988年更名為劉家營辦事處,1999年完成第三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后于2000年6月設立劉家營村委會,2004年“呈貢縣村級換屆選舉和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依據《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成立了劉家營社區居民委員會。劉家營社區……。 |
駐地格勒,系彝語音譯漢,意為河邊半坡上的平地。解放前屬會澤縣拖布卡區拖布卡鄉第七保。解放后屬會澤縣拖布卡區象鼻鄉。1956年屬東川礦區拖布卡區象鼻鄉,1957年屬因民區播卡鄉,1958年屬東川市因民區播卡鄉,1959年屬拖布卡人民公社,1961年屬播卡人民公社,1965年設新良大隊,1980年更名為格勒大隊,1984年5月改大隊為鄉,屬播卡區公所。1988年1月改設格勒行政村,屬播卡鄉。2000年……。 |
村落形成于明代,原名黃土坡。明末戰亂后,據“居之安、平為福”之意改為福安。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87人,呈南北向伸延的條狀聚落。村落傳統建筑:主要有悲愍寺建于雍正十年,關圣宮建于光緒十四年,傳統建筑建于清代。福安村隸屬于晉寧縣晉城鎮的一個行政村,村落坐南望北,依山而建,村中央有一條青石板鋪城的路面,該路段自有村落到現在一直都是村里人們出入的必經之路,也是村中趕集的地方,所以在村中也稱……。 |
1950年前屬昆陽縣寶山區,1950年后昆陽縣昌韓鄉,1961年為晉寧縣寶峰清水河大隊,1983年為清水河行政村,1987年后為清水河辦事處,2000年3月為清水河村委會。清水河村……。 |
1949年屬于西華鎮解放委員會轄,1950年縣人民政府成立后,祿脿為第二區,1958年公社化時,祿脿合并為和平人民公社,1961年和平公社劃分為祿脿公社、北沖公社等,下轄的艾家營改為艾家營大隊,1962年幾個公社合并為祿脿人民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公社為區公所,艾家營大隊改為艾家營鄉,1988年建制改革,區公所改為祿脿鄉人民政府,艾家營鄉改為艾家營辦事處,1998年撤鄉建鎮,祿脿鄉改為祿脿鎮,……。 |
1950年屬第三區所轄叫石莊鄉;1958年公社化后又屬紅旗公社,隨后石莊鄉劃為小石莊、山戶、大石莊三個管理區;到1962年下半年因調整規模,紅旗公社劃分為鳴矣河、縣街公社,為石莊大隊;1984年更名為石莊鄉;1987年更名為石莊辦事處;2000年更名為石莊村民委員會至今。石莊村……。 |
1950年設三村鄉。1956年屬東元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東元管理區。1962年設三村大隊。1984年4月,設三村鄉。1988年3月設三村辦事處。2000年4月設三村村民委員會,屬大營鎮。2009年屬永定鎮。2011年屬永定街道,2017年3月23日屬大營街道。三村村……。 |
1949年前屬西浦鄉,1950年為第四區浦泉鄉(后改溫泉鄉),1956年屬蓬萊大鄉,1970年為蓬萊公社溫泉大隊,1983年改稱溫泉鄉,1987年改稱蓬萊鄉溫泉辦事處,2000年10月改為溫泉村委會,2012年改為溫泉社區。溫泉社區……。 |
1950年前屬邑和鄉;1950年屬第一區;1951年屬第六區;1958年屬新山公社;1959年初劃屬昆明市明良礦區,同年10月劃屬宜良縣馬街公社;1963年從西邊大隊分出,建為馬家沖大隊;1983年改稱馬街區馬家沖鄉;1987年改稱馬街鄉馬家沖辦事處,2000年改為馬家沖村民委員會;2012年改為馬家沖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馬家沖社區……。 |
1950年4月,成立扯哈鄉,轄哈前、哈后、楊旗村、扯米莊和畢福村5個村;馬旗屯上下2個村劃屬東馬鄉,先后隸屬嘉玲鎮、小街區。1953年11月,扯哈鄉撤銷,并入東馬鄉。1958年4月,成立哈前高級生產合作社,轄6個自然村(與今同)。1959年11月,改設哈前管理區,轄區不變。1961年2月,哈前管理區撤銷,建立哈前、扯米、馬上三個生產大隊隸屬正義(小街)公社。1963年1月,撤銷三個生產大隊,合并為……。 |
1950年屬楊林區良官鄉(羅良、官渡)。1951年6月建立官渡鄉,轄大官渡、小官渡、西村,屬楊林區。1958年,成立大官渡、小官渡、西村三個管理區。1961年1月7月改稱生產大隊,屬龍保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銷三個生產大隊建制,原大官渡、小官渡大隊合并成立官渡(小)人民公社,西村生產大隊劃歸八步(小)公社管理。1966年5月,撤銷小公社,成立新建大隊,先后屬新村公社、楊林公社。1984年3月……。 |
1950-1957年,先后隸屬楊橋區鳳鳴鄉、大村子鄉(金碧鄉)、布能鄉。1958年10月成立西山管理區,屬楊橋區。1961年8月改為西山大隊,屬楊橋(萬能)人民公社。1963年6月改設西山(小)公社。1966年5月撤銷(小)公社建立西山大隊。1984年3月撤銷大隊,成立西山鄉,屬楊橋區。1988年1月成立西山辦事處。2000年改為西山村民委員會,屬楊橋鄉。2009年8月楊橋鄉并入嵩陽鎮,稱嵩陽鎮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