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水又名錦江河,鎮因水名,后改“河”為“和”,以示“和平安定”之意,故名。 |
江口墟鎮因地處爺溪入錦江之口而得名江口。地名普查時,因同名改為江口墟,鎮沿用駐地名。 |
巖門鎮因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該地有皇帝賜建的貞節坊碑,立在西門外,故稱巖門。 |
蘭里鎮原名“爛泥”,后棄“爛泥”而用蘭里。 |
呂家坪鎮因錦江北岸坪中呂姓人家居多而得名。 |
高村鎮因境域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每遇較大洪水,即成水中孤島,村高水低,故名高村。 |
堯市鎮因境內曾建有石灰窯,稱為窯上,后開設集貿市場,雅化為“堯市”,故名。 |
郭公坪鎮因原該地郭姓居民較多而得名。 |
文昌閣鄉因古時該地建有“文昌圣帝”樓閣而得名。 |
大橋江鄉因境內一溪河上建有一座較大的石墩木橋,故此得名。 |
舒家村鄉因舒姓集居該地而得名。 |
隆家堡鄉因明末清初,隆姓由寶慶遷來此處定居,在境內開設了店鋪,生意興隆,故名隆家鋪。1953年,改為隆家堡。 |
譚家寨鄉因譚姓集居該地而得名。 |
石羊哨鄉相傳該地有洛陽橋,橋旁有石洞,時有一羊覓食,人們追至洞前,影跡不見,進入洞中,豁然開朗,有老者坐壇講經,但轉瞬無蹤;退回洞口,那只羊已成石羊,遂有“石羊仙蹤”之說,即得地名石羊;明代曾在此設哨所,稱“石羊哨”,鄉沿用此名。 |
板栗樹鄉因境內有棵大板栗樹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