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綿鎮,舊名福棉圩。原屬玉林西部辛棉堡附近開設的市集。相傳此地為南流江水運要沖之地,鹽利舟車之會,明朝時為棉紗周轉倉庫因而為名,辛棉堡下設福棉圩,又有福祚一方的吉祥之意。其后福棉圩紡織業迅猛發展,商業日漸繁華,為鬱林州西部諸圩鎮之冠,因而于民國時期改名“福綿”更是取福旺綿長之意,圩西南有古樸建筑萬濟橋和古船埠遺址。是為今天福綿區福綿鎮名稱的由來。 |
成均鎮,舊名膳軍圩,位于玉林西部。相傳為明朝時期朝廷派兵數千人清剿六萬山土匪并在此地駐軍,而當時明軍駐軍伙食則由當地群眾供給,謂之“膳軍”,軍隊駐地人煙密集供需兩旺,后來逐漸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集市,稱“膳軍圩”。在民國時期仍有“膳軍小學”之名,后來因為膳軍與成均近音,且“成均”更容易為人接受,因而于民國時期改名為“成均圩”,是為今天福綿區成均鎮名稱的由來。 |
樟木鎮因鎮政府駐樟木圩而得名。 |
新橋鎮因鎮政府駐地位于原“新橋鄉”而得名。 |
沙田鎮因鎮政府駐沙田圩而得名。 |
石和鎮因鎮政府駐石和村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