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2023洛陽十佳鄉村文化旅游特色鎮(村)”名單公布,10個鎮(村)入選。 |
叫河社區是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叫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10324111001。 |
德亭鄉地處嵩縣西南部,介于熊耳山與外方山之間,屬淺山丘陵區,位于北緯34o06’—34o18’、東徑114o44—114o58’之間。東臨紙房、何村。西接大章,南連木植街,北依城關鎮。總面積327平方公里,是嵩縣面積第三大鄉。轄24個行政村,298個村民組,11361戶,4。1萬人。耕地面積3。8萬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鄉。1947年嵩縣解放,1949年大章、德亭、舊縣稱大章區公所,1955年8月……。 |
明初,陜西大遷移時,此處沿河遷來三個村莊,因位于底張西山谷上部故統稱高村。后因處于三村中間故名中高村。唐代屬長水縣。清代屬底張里。1917年路改區屬西區底后里。1932年屬底張聯保。1949年屬興華區黃村小鄉。1955年屬高村中心鄉。1957年屬底張直轄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底張并入興華人民公社,稱為興華公社中高村大隊。1971年底張從興華公社分出單設,為底張人民公社中高村大隊。1984年改社……。 |
窯溝村是汝陽縣柏樹鄉布嶺村的一個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呂氏先輩依山造屋,初為窯洞,后為石房。后人聚居此地,不斷繁衍生息。昔日的窯溝,村內山石嶙峋、清泉淙淙、翠竹掩映、鳥語花香,幾十座石頭房子散布其間,錯落有致,呈現出一幅寧靜祥和的豫西山村圖畫。如今的窯溝,萬畝光伏波瀾壯闊,千畝紅薯一望無際,五百畝煙葉喜獲豐收,標準紅薯儲藏窯、智能協調庫、自動化紅薯分揀烘干生產線等正式投用;迎賓水景、石林、紅薯……。 |
相傳在明代末年,出了一個名叫周大成的秀才,被召為駙馬,當時叫周莊,后演變為周溝。1947年屬呂店區。1958年成立周溝生產大隊,屬呂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周溝村民委員會,屬呂店鄉。2010年撤鄉建鎮,屬呂店鎮。周溝村……。 |
洛陽市宜陽縣尋村鎮正式更名為香鹿山鎮。 香鹿山鎮位于宜陽縣域東北部,素有宜陽“東大門”之稱,東接洛陽市洛龍區,西連柳泉鎮、石陵鄉,北與新安縣毗鄰,南與城關鎮、城關鄉隔河相望,宜陽縣北城區位于該鎮境內,總面積122.3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人。香鹿山鎮以發展高效農業為目標,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已形成了黃窯無公害蔬菜基地和甘棠農業科技高效示范園,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建成了……。 |
很久以前姓李的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李子溝。1949年屬第五區。1958年李子溝生產大隊,屬磁澗人民公社。1984年屬李子溝村民委員會,屬磁澗鄉。1994年10月經省政府批準磁澗鄉撤鄉建鎮,李子溝村民委員會屬磁澗鎮至今。李子溝村位于磁澗鎮南部,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78戶, 2167人,設黨支部1個,黨員35人,耕地面積2347余畝。群眾收入大都來種養殖業、外出務工和經商,全村主干道通水泥路面,……。 |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三國時期,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求賢之心,決心輔佐漢室,為解除后顧之憂,將母親隱居于此,諸葛因而得名。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在諸葛鎮此修建“獨樂園”,編撰了編年體史學巨著《資治通鑒》。諸葛鎮1993年12月撤鄉建鎮,1995年8月被定為河南省改革發展綜合試點鎮,2000年4月列入河南省115個重點鎮,2002年入選全省九個一類重點鎮。2006年9月,諸葛鎮被河南省授予全……。 |
洛陽孟津縣的“三彩小鎮”南石山村,成功傳承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的制作工藝。目前南石山村擁有企業達72家,每年生產唐三彩工藝品約170萬件,產品3500余種,唐三彩全國市場占有率接近95%,帶動年產值2億元,唐三彩工藝品遠銷美國、埃及、瑞典等國家,被譽為我國“唐三彩第一村”。南石山村擁有128家淘寶店鋪,線上電商交易規模已突破4895萬元,形成一批具有帶動性的網商代表。高水旺、張二孬兩位大師的……。 |
村址處,東漢時駐有皇家管理燒制磚瓦、雕鑿石器的官衙,叫甄官署。后來這里聚居成村,起名甄官莊,簡稱甄莊。1948年該屬佛灘頭區(后為段灣區)。1958年為甄莊生產大隊,屬翟鎮鎮公社。1983年為翟鎮鄉甄莊村民委員會。1995年撤鄉建鎮,屬翟鎮鎮至今。甄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