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根據《福建省綠化委員會、福建省林業局關于印發福建省“百城千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閩綠委〔2018〕9號) 精神,經村莊自查達標、縣級初審合格、市級驗收推薦、省級復核通過,擬將南平市延平區洋后鎮后坪村等200個村莊(見附件)提交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審定,命名為“福建省森林村莊”。 |
林畬村位于官陂鎮政府駐地東南部,直距5公里,地處高山區。東鄰榕根寮,西至上龍,北接北坑,南連上洋坑。以長林村和火畬村各取一字命名,為林畬。村委會駐火畬村。包括火畬、頭斜、磜下、割廷壩、李子坪、深山寨、湖洋子、母庵、禾倉崠、羅大田、長林11個自然村。146戶,10個村民小組,841人,張姓,漢族,講客家話。耕地336畝,其中水田317畝,主種水稻、地瓜,并種小麥和花生。山地2.5萬畝,種柑橘、雙華李……。 |
平林村,行政村所屬自然村一個(割坪自然村)分生產小組5組,全村總戶數121戶總人口449人,屬革0據地基點村,詔安縣縣委會成立開創地。全村耕地面積1280畝,山地面積8250畝(其中青梅種植面積3200畝,經濟造林面積2283畝,經濟效益生態林2767畝。全村共有中小型養殖戶23戶,主要經濟收入來源:1.種植特色青梅,2.發展林業種植經濟林木,3.水產畜牧養殖,4.外出勞務收入,5.其他創業收入。……。 |
雙垵古代稱“雙坑”,因群山環抱,村莊地形呈“雙”字形,因此得名“雙坑”。新中國成立后,后人將“坑”字改為“垵”字,“雙坑”從此改名“雙垵”,別名“雙坑”。雙垵村地處安溪縣西北部,距安溪縣城100多公里,北接祥華鄉,東毗鄰感德鎮。雙垵村轄有4個村民小組,120戶,567人,村民多為陳姓,以茶葉生產經營為主要經濟來源。區域面積約0.8平方公里。……。 |
湖東村,即地處湖坵東部,故名。宋、元時期,隸屬積德鄉新康里;明、清時隸屬中六里的新康里;民國時期,隸屬安溪縣新康里“湖坵”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屬西坪人民公社、西坪區、虎邱人民公社;1961年,從西坪人民公社湖坵大隊析出,設立湖東大隊;1965年4月隸屬虎邱人民公社;1984年4月,虎邱人民公社改為鄉建制,湖東大隊同時改為湖東村委會。在鎮政府駐地東0.8公里處,海拔170米。原屬湖邱村,1……。 |
福洋村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北偏西5.7公里處,海拔930米。據傳,古代該地有一農戶,養100只鴨,一夜下了200個蛋,被認為是福地,故稱福洋。村會委設在前村,轄11個自然村。境內福洋尾自然村有一座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石拱橋,名曰萬安橋,是迄今縣內所知最早建造的石拱橋;有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民間土樓“垂裕堂”,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垂裕堂左上角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
古屬東溪,因在東溪西部,故取名溪坂。先人曾遷至永春,與新田村談判,因諧音得名壇坂。成為獨立村后,改稱溪榜。明清時期屬修仁鄉崇善里;民國35年(1946年)屬東溪鄉同榜保;1952年屬第三區溪榜鄉;1958年屬蓬萊公社東三大隊;1960年更名溪榜大隊;1965年隨金谷公社從蓬萊析出;1984年設金谷鄉溪榜村委會;1991年金谷改鎮建制,隸屬金谷鎮,為金谷鎮溪榜村委會。溪榜村……。 |
在鎮政府駐地東南5公里處,尪公格上峰,村內水庫東側,海拔485米。村委會設在東后格,轄7個自然村,廢村白葉林、村內。村民主要為陳、邱、林、白姓。 【地名含義】因村委會駐地(東后格)靠近翠坑,村民認為翠坑名稱比東后格優雅,故取翠坑為名。【歷史沿革】明、清屬歸善鄉依仁里,民國三十五年屬龍榜鎮龍山保,1952年屬第六區龍山鄉,1958年屬官橋公社龍美大隊,1961年析出成立翠坑大隊,1965年隨龍門公社……。 |
福春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長坑鄉,在鄉政府駐地西13公里處,雙髻山西南麓,海拔702米。村東與文坪村交界有石草林、東甲峰,西有抱水尖山,南為同發山。該地境內還有座山叫福山,村遂以山名,稱福山,后諧音為福春。村委會設在上塘,轄5個自然村,農耕點出山格。溪流從村中經過,形成兩個角落,即東派(長房)和西派(二房)。上官姓。該村有清上官獻瑤故居遺址,翰林嶺山腰有上官獻瑤墓。僑鄉,僑胞上官光厚加入孫中山領……。 |
益溪村是安溪革命老區重點村之一,全村分為5個村民小組,158戶。總人口658人。全村分布3個自然角落,東與尚卿鄉尤俊村毗鄰,西與益嶺村為界,南與湖坂村連接。距朝天山森另公園12公里,距安溪縣城52公里。益溪自早稱溪溢,解放后稱溪東。1987年成立行政府,上級政府命名為益溪村。全村經20多年的努力奮斗,全村面貌煥然一新。干部以身作則,帶領村民勤勞致富,勇敢開拓,靠自己的骨頭生肉和勤勞的雙手開辟了通往……。 |
蕉溪村地處雷峰鎮南部,離城關僅10公里,省道103線貫穿該村腹地。現設18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落。土地總面積14。2平方公里,人口2535人。蕉溪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全縣“五大糧倉”之一的美稱。聞名瑕爾的溫泉就分布在蕉溪的溪澗兩側,水質優良,水溫高達75℃。“人云源石始溫泉,炎液流黃然不然,盥沐無勞煙火力,他年應繼七湯傳”等名詩佳句流傳至今。1997年縣投巨資開發地熱資源,把蕉……。 |
奎斗村位于泉州市龍門灘水庫上游,三班鎮的東北部,距德化縣城5公里。全村面積16.2平方公里,分徐厝、陳厝、外洋、含待4個片區,轄16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全村人口2972人,0黨員65人,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46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210萬元,村財收入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元。清朝時期,奎斗村屬在坊里良太社,民國時屬潯中區奎斗保,1950年至1956年建政為奎斗鄉,1958年10月實行……。 |
瓊英村位于大銘鄉北部,北與湯頭鄉接壤,西連春美鄉。全村土地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全村有山后、上坑、下山、東壇、小村仔、前格6個自然村落,劃分為9個村民小組,全村263戶890人,有賴、蘇二姓氏,均系漢族,現有勞動力373個,主要從事種養業及外出務工。瓊英村手工業極為發達,早在明朝,東壇已開始鑄鼎,現今留有古跡,境內有多處煉鐵爐古跡可考。瓊英村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各類經濟作物。全村共有……。 |
梓溪村位于桂陽鄉政府東南部,地處梓溪兩岸,東南與南埕鎮、雷峰鎮連界,西與上涌鄉接壤。全村土地總面積1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10畝,林地面積2.3萬畝,果園面積686畝,共6個自然村。1999年底全村共有201戶915人,其中男474人,女441人,勞動力380個。現設有黨支部、村委會、婦代會、共青團、民兵營、計生協會、治保會、調解會,村委會設在下洋梓溪北測溪畔谷地,小學、甲級衛生所、桂陽……。 |
祥云村祥云村地處戴云山麓,與南斗村和雷峰鎮的瑞坂村及赤水鎮的戴云村毗鄰。全村土地總面積4.1平方公里,地勢呈中低山、丘陵交錯,氣候溫和,環境幽美,猶如“世外桃源”。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1999年底全村共有119戶536人。祥云村原屬雷峰公社管轄,1961年后屬新建立的佛嶺人民公社、國寶公社、國寶鄉管轄。祥云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401畝,林地面積2805畝,其中果園面積202畝;有瓷土等礦產……。 |
半嶺村位于惠安縣紫山鎮西北部,是一個面積13平方公里的村莊,全村7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設黨支部1個,2個黨小組。有村民827人,山地面積24000多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1337畝。耕地面積736畝,最高海拔752.5米,半嶺村地處泉港、洛江交界處。距離鎮區10公里,縣城19公里。 村風村貌:半嶺村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社會安定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建筑景觀:半嶺村有始建于東晉的筆架寺,有縣級第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