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根據《福建省綠化委員會、福建省林業局關于印發福建省“百城千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閩綠委〔2018〕9號) 精神,經村莊自查達標、縣級初審合格、市級驗收推薦、省級復核通過,擬將南平市延平區洋后鎮后坪村等200個村莊(見附件)提交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審定,命名為“福建省森林村莊”。 |
[羅溪村]羅溪村是我縣重點革命老區基點村。全村共有2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113戶, 423人,黨員22人,外出經營小吃50多戶。擁有山林面積3458畝,人均自留山2.6畝;耕地面積524畝,人均1.3畝。羅溪村村民均為閩南籍移民,民風純樸,長年以種植茶葉、水果為主。這幾年,隨著勞動力的轉移,外出經營沙縣小吃成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11年,村財收入達27.08萬元,實現農民人均收入7677元。2……。 |
坪坑村位于羅坊鄉的東南部,距永安市城關88公里,東鄰本鄉半村村,西鄰本鄉岳地村,南與連城縣姑田鎮下余村交界,北鄰左拔村,海拔900米,是隸屬羅坊鄉的一個高山村。【村落與居民】坪坑村全村共有69戶,278人,3個村民小組,轄區有耕地面積439畝,山林地面積17815畝,其中毛竹林面積7225畝,人均擁有毛竹林面積26畝,是羅坊鄉毛竹大村之一。【村風村貌】坪坑村民風純樸,村民勤勞致富,曾榮獲“三明市小……。 |
洪田鎮小磉村位于洪田鎮西南部,距集鎮12公里,與洪田鎮馬洪村、水西村毗鄰,交通便利。【村落與居民】全村共有人口735人,182戶,下轄9個村民小組,擁有土地總面積14551畝,其中耕地面積1026畝,林地13449畝,果園1930畝,毛竹林面積3251畝,是一個以林木、水果為經濟的行政村。【村風村貌】2010年以來,在洪田鎮創建省級優美鄉鎮工作的基礎上,村兩委積極按照“三清六改”要求和“交通道路硬……。 |
永溪村地處306省道公路沿線,交通方便,全村土地總面積30213畝(20.142平方公里),山林地面積28683畝,耕地面積1530畝。轄有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181戶、638人,村支部黨員29名(其中女黨員4名,60歲以上老黨員9名,初中以下文化21人,高中、中專文化6名,大專以上文化2名,出國黨員6名)。現有出國285人,占總人口的45%。近年來,面對出國人員多、農田無勞力耕種的特定環境……。 |
瓦口村距胡坊鎮4公里,距明溪城25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共259戶,1076人。占地面積32.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42畝,林業用地41348畝(集體林20998畝)。境內水資源、螢石礦豐富。現有水電站3座,有明溪縣華瑩選礦有限公司和明溪榮和選礦有限公司。村部通集鎮及各自然村道路90%硬化,農村飲水工程達90%以上。……。 |
姚家村位于賴坊鄉西北端,全村共有224戶,897人,有8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全村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9公頃,山林面積580公頃。全村以水稻、烤煙、西瓜、花生為主要收入。姚家大鼻上自然村是沙蕪庫區移民村,有移民人口40姚家村位于賴坊鄉西北端,全村共有224戶,897人,有8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全村土地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9公……。 |
清流縣嵩溪鎮元山村位于嵩溪鎮東南面,距縣城約20公里、鎮區6公里,轄9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共367戶,人口1486人,屬于革命蘇區基點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640畝,山地面積2.67萬畝。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匯集了丹山、碧水、溫泉、原始森林為一體的北斗山風景區,有國防三線建設時期留下的兵工廠舊址。近年來,元山村以打造“溫泉度假特色村”為目標,以林業、花卉、竹蓀、特種養殖、豆腐皮加工等產業為主。今……。 |
下埠村位于湖村鎮西北部,距離鎮區8公里。下埠村有5個村民小組,306戶居民,1326人,耕地面積2750畝,林地面積13000畝。該村主要種植:水稻、煙葉、蔬菜等。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6480元,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7名,其中女黨員2名,干部6人。近年來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以-精神為指導思想,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新農村。并結合自己的優勢,抓住機遇求發展,集思廣益,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使南……。 |
武層村地處濟村鄉南部,是通往濟村鄉的必經之地,距鄉所在地8公里,至縣城9公里,轄中心村、義昌源、上畬等3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計生小組長11人,全村398戶、人口1709人,村干部6人。全村黨員41名,其中女黨員5名,流出黨員6名,預備黨員2名。黨小組3個,黨員中心戶6個,全村有耕地面積2409畝,山地面積16564畝,盛產烤煙、松脂、藥材、油茶、毛竹等經濟作物,工農業總產值689萬元。農村經……。 |
伍坊村位于安遠鄉南部,東與水茜鄉下付村相鄰,南與河龍鄉永建村接壤,西鄰豐坪村,北接巖前村,距鄉政府所地9公里。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465戶,2218人口,耕地面積4129畝,山林面積4.2萬畝。伍坊村經濟收入主要靠農業生產,以糧食生產和烤煙種植為主,煙葉種植面積達1000畝,糧食種植面積3550畝。但也有紫色地瓜、檳榔芋等特色種植,其中紫色地瓜種植基地500畝。全村交通極為方便,省道205線貫穿……。 |
安樂村位于全鄉中心,是鄉政府所在地。它東與清流縣大橫溪村交界,南鄰馬家圍村,西與馬家圍石竹山相鄰,北與謝坊村接壤,東北與黃莊村馬家莊、坑口相連接。安樂村各自然村中,開村較早是茶園排。民間口口相傳:“先有茶園排。后有汀州府”。但沒有文字記載。已有文字記載的是臘坑口、梨樹隔。北宋熙寧年(公元1068年)在東方鍛建有東峰寺。南宋隆興年(公元1165年),廖五七郎(又名卿祥)從本縣淮土呩下遷居竹子窠,后改……。 |
據縣志記載,乾隆卅年(公元1765年)稱磡許村,后改為墈厚,“厚”與“許”當地方言同音同義。清康熙三十三年(1649)屬大里都管轄。1931年-1934年成為紅軍游擊活動的重要區域之一。1934年3月22日和3月26日,紅七軍團在銅鐵嶺兩次設陣地狙擊國民黨軍第10師的進犯,軍團指揮部就設在墈厚村的榮光祠堂內。轄區內的土堡也是紅軍的駐地,后被群眾稱為“紅軍堡”。1950年前為白蓮鎮所屬的墈厚保,19……。 |
永,即永遠;吉,即吉祥;永吉村,即村民以“永遠吉祥”寓意命名。元、明、清朝時期設永吉都,1931年-1934年設永吉鄉蘇維埃政府,1939年稱光明鄉永吉保,1952年稱第一區永吉鄉,1959年9月成立永吉大隊,屬城關公社,1961年10月屬光明公社。1984年9月為光明鄉永吉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永吉村……。 |
水源村簡介 水源村,位于鄉境之西,北靠本鄉大興村,西與建寧縣轄區相鄰,東南與該鄉新橋村相接,1986年該村有水源、塘背、際上、江頭、上坪、涼傘棟、矮棟上等7個自然村。在20世紀90年代,涼傘棟、矮棟上兩個自然村村民分別搬遷至狗崽棟、水源自然村建房居住。原際上村因屋背后龍山上,高10余米處有一條長約30余米,寬10余公分的裂縫,離房屋僅數米,隨時有坍塌的危險,因此于1994年該自然村向有關部門寫出搬……。 |
泰寧縣大田鄉料坊村,地處鄉境東南部,區域面積22平方公里,距建泰高速公路泰寧互通口2公里;1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368戶、總人口1524人,其中黨員53名;設有1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11個黨員中心戶。現有耕地面積2504畝,山林面積2.82萬畝,其中竹山9060畝。近年來,隨著高速、高鐵即將通車,區位優勢日益凸顯,一方面,該村積極將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及時宣傳惠農政策、致富信息,逐步建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