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新寨村 因村落地形狹長,此地集中了幾個寨合并一起以新聯合之意得名“新寨”,故名。 |
17、板子村 板子崗原是通往梅縣的崗口,每逢圩期、石馬、寶山等地擔賣木板的人到崗上都要歇息,使整個崗放滿木板,故名。 |
18、振興村 據說因希望村莊強盛、興盛,勵志之意得名。故名。 |
19、崇新村 由建國初期,分別從松坪村、龍頸村的崇本小學與聚星小學中各取一字組成“崇星”,后又寫成崇新,故名。 |
20、大成村 原名“大成社”,是紀念“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廟宇,后人簡稱為大成,故名。 |
21、石陂村 三楓河從東直流該村附近,在河道轉彎處建有一陂頭,故名。 |
22、廉峰村 因由新廉村和華峰村合并為一個村,取兩村“廉”與“峰”字,得名廉峰,故名。 |
23、三楓村 因古時村附近有三棵年久的大楓樹,故名。 |
24、夜明村 因村處山谷地帶,相傳這里銀礦豐富,夜晚會發出亮光,故名。 |
25、七層村 該村一山咀有露出地面的七塊大石板,每塊石可曬一擔谷子,稱之為“七賢”。“層”與“賢”方言諧音,故稱為“七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