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屬立節鄉管轄。 建政時屬峰迭區巴藏鄉轄。 1956年聯合一社。 1958年屬巴藏公社。 城馬大隊。 1961年析至除瓦公社,城馬大隊。 1983年設鄉時名為城馬村,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后成立西固工作組,設立峰迭區,下設立節鄉,除瓦地區屬立節鄉轄區。 1952年7月,峰迭區更名為聯合區。 1953年5月聯合區增設除瓦鄉。 1953年10月成立舟曲工作組,1958年3月,撤銷縣轄聯合區,設立大鄉建制。 除瓦鄉并入巴藏鄉。 同年7月,撤銷鄉轄基層組織,設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9年1月3日,撤銷縣轄鄉級建制,設立“政社合一”大人民公社。 巴藏鄉改稱巴藏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析設除瓦人民公社。 1968年4月4日,成立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 1981年撤銷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設立除瓦人民公社管委會。 1983年年底,撤銷除瓦人民管委會,恢復鄉級建制,成立除瓦鄉人民政府。 原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原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 |
新中國成立后成立西固工作組,設立峰迭區,下設立節鄉,除瓦地區屬立節鄉轄區。 1952年7月,峰迭區更名為聯合區。 1953年5月聯合區增設除瓦鄉。 1953年10月成立舟曲工作組,1958年3月,撤銷縣轄聯合區,設立大鄉建制。 除瓦鄉并入巴藏鄉。 同年7月,撤銷鄉轄基層組織,設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9年1月3日,撤銷縣轄鄉級建制,設立“政社合一”大人民公社。 巴藏鄉改稱巴藏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析設除瓦人民公社。 1968年4月4日,成立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 1981年撤銷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設立除瓦人民公社管委會。 1983年年底,撤銷除瓦人民管委會,恢復鄉級建制,成立除瓦鄉人民政府。 架然生產大隊改稱架然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后成立西固工作組,設立峰迭區,下設立節鄉,除瓦地區屬立節鄉轄區。 1952年7月,峰迭區更名為聯合區。 1953年5月聯合區增設除瓦鄉。 1953年10月成立舟曲工作組,1958年3月,撤銷縣轄聯合區,設立大鄉建制。 除瓦鄉并入巴藏鄉。 同年7月,撤銷鄉轄基層組織,設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9年1月3日,撤銷縣轄鄉級建制,設立“政社合一”大人民公社。 巴藏鄉改稱巴藏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析設除瓦人民公社。 1968年4月4日,成立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 1981年撤銷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設立除瓦人民公社管委會。 1983年年底,撤銷除瓦人民管委會,恢復鄉級建制,成立除瓦鄉人民政府。 頭溝壩生產大隊改稱頭溝壩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屬立節鄉管轄,建政時屬峰迭區,巴藏鄉轄,1956年聯合主社,1958年屬巴藏公社,邊藏大隊,1961年析至除瓦公社,1983年設鄉時名為拜藏村,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屬立節鄉管轄。 建政時屬峰迭區,巴藏鄉轄。 1956年聯合主社。 1958年屬巴藏公社,溪藏大隊。 1961年析至除瓦公社。 1983年設鄉時名為宵藏村,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后成立西固工作組,設立峰迭區,下設立節鄉,除瓦地區屬立節鄉轄區。 1952年7月,峰迭區更名為聯合區。 1953年5月聯合區增設除瓦鄉。 1953年10月成立舟曲工作組,1958年3月,撤銷縣轄聯合區,設立大鄉建制。 除瓦鄉并入巴藏鄉。 同年7月,撤銷鄉轄基層組織,設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9年1月3日,撤銷縣轄鄉級建制,設立“政社合一”大人民公社。 巴藏鄉改稱巴藏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析設除瓦人民公社。 1968年4月4日,成立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 1981年撤銷除瓦人民公社革委會,設立除瓦人民公社管委會。 1983年年底,撤銷除瓦人民管委會,恢復鄉級建制,成立除瓦鄉人民政府。 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原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