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家灣社區 以境內楊姓居住的灣子取名。 |
2、楊箐社區 舊時,此地為深山大箐,楊姓居此,故名。 |
3、周驛茶場社區 畢節解放初期,此地設畢節地區勞改農場,一直種植茶葉,故名。 |
4、三合村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寓意為‘三合’,故名。 |
5、松山村 “松”是指松樹,山指山林,本村四周山上有較多松樹,故名松山村。 |
6、出煙洞村 該村有個石洞,天氣變化洞內出霧的天然洞穴得名。 |
7、開林村 原名開裂巖,譯義:在本村秦家巖頭的山巖在古代時期就裂開一條5米左右的縫,故叫開裂巖,解放后,為于紅旗公社管轄才改名為開林村。 |
8、大埂子村 因該地有塊地埂比較大,故名。 |
9、七星村 因該地七座山峰,宛若七星環繞,故而得名“七星”。傳說蜀漢武侯南征,道經于此,見七峰形如北斗遂祃之,留下一段史話。 |
10、發達村 發達村以寓意國泰民安,一方水土興旺發達而得名。 |
11、照壁村 因該村寨位于日照的壁巖下方得名。 |
12、塘邊村 此地原有一個大塘,塘的邊上住著周氏家族和顧氏家族,故名塘邊。 |
13、戛木營村 “戛木”系彝語譯音,意為大丫口或高大的埡口,明清時曾建軍事防御的營盤,稱“戛木院子”,后因重名更名為戛木營。 |
14、營盤村 在明朝時,水西為了躲避吳王的清剿,根據此地環境特征,駐扎營寨,故名營盤。 |
15、香爐村 在香爐村(苗寨),距香爐邱啟楨希望小學兩百米,有兩座山酷似燒香用的爐子,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