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縣級自評申報、市級考核推薦、省級聯合驗收,確定常德市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市,洞口縣、津市市、安仁縣、冷水灘區、新田縣等5個縣市區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寧鄉市回龍鋪鎮等86個鄉鎮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
石江鎮位于洞口縣東部,轄52個村,3個居委會,721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小組,23312戶。全鎮總人口84748人,其中農業人口65925人,勞動力資源53380人,全鎮總面積14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257畝,其中水田39965畝。石江鎮物產豐富,盛產水稻,雜交玉米,柑桔,牲豬等農副產品,地下資源極為豐富,蘊藏煤、鐵、銅、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儲量居邵陽市之最,……。 |
竹市鎮位于洞口縣中部,320國道、省道1846線穿境而過,上瑞高速在其境內大水互通。主鎮轄1個居委會,57個村民委員會,760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域面積138平方公里,總人口78855人。水田面積48232畝,旱土面積11363畝。目前,境內有無公害瓜菜基地1個,管竹萬頭養豬場,柘溪、金龍、大水苗木花卉基地3個,1000畝優質稻基地1個,圳上菊花基地1個,主要產品有:優質稻、禮品西瓜、席栗南瓜、各類……。 |
黃橋鎮位于洞口縣東南部,東北與隆回接壤,東南與武岡馬坪毗鄰,西南與高沙相連,西北與石江交界,距縣城37公里,境內雙龍洞,金田等,觀音閣,西崖洞遠近聞名。全鎮共轄56個村,2個居委會,75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1173畝,山林面積51170畝,水域面積12946畝,總人口85048人,其中農業人口78961人;小型水庫24座,山塘186口。黃橋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境內山青水……。 |
洞口縣江口鎮位于雪峰山腹地,地處邵懷兩市三縣交界之處,是邵陽市的西大門,全鎮轄14個村,1個居委會,1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129人,農業人口10018人,總面積10200平方公里,山林面積8062公頃,耕地面積9784畝,其中水田9171畝,旱土613畝。江口鎮地處山區,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適合多種藥材種植,尤其盛產黃姜,杜仲等中藥材。江口鎮礦產資源豐富,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鐵、錳和水能資源……。 |
巖山鄉位于洞口縣中西部,四周與洞口鎮,長塘瑤族鄉,渣坪鄉,大屋瑤族鄉,山門鎮,竹市鎮等6個鄉鎮相鄰,轄區面積84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226個村民小組,鄉政府所在地區域面積0。6平方公里,洞山公路(縣道)穿境而過,縣鄉道菱竹公路經轄區5村,從這里始點,交通便捷,條件便利。巖山鄉自然條件相當優越,位于雪峰山腳下,四季氣候怡人,無霜期短,境內有兩座小型水庫——南景水庫和龍塘水為,水利資源豐富,可以……。 |
洞口縣山門鎮位于洞口縣西部,轄34個村,3個居委會,456個村民小組,14933戶,全鎮總人口50628人,其中農業人口42942人,勞動力資源26642人,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572畝,其中水田27764.4畝。山門鎮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名躁子湘西南,秀云山南岳殿和“蔡鍔公館”每年都將吸引20—30萬游客一慕方而來,每年都將為山門創收100余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山門……。 |
綏寧縣轄鎮。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177平方公里,人口2.5萬,鎮政府駐武陽。有公路經此,簡易公路通各村。轄田凼街、解放坪2個居委會和武陽、肖家、六王、大田、道口、秀水、雙龍、干坡、三房、雙鳴、連塘、楓木、周家、毛坪、老祖、大澗、大溪、長沖、雀林19個村委會。農林產品有稻谷、木材、柑橘、板栗、茶葉。鄉鎮企業有茶葉加工廠、地板條廠。.……。 |
白玉鄉與李熙橋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李熙橋鎮李熙橋鎮位于綏寧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09度49分~110度32分,北緯26度16分~27度8分之間。東南臨白玉鄉,西接唐家坊、武陽,北抵紅巖。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16公里。2004年,全鎮總面積57.45平方公里。有水田14620畝,旱地2200畝,園地13280畝,林業用地58000畝,鎮政府所在地李熙村,距縣城67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 |
新寧縣清江橋鄉地處新寧腹地,S218橫跨其中,交通便利。所轄行政區面積13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2萬畝(水田1.5萬余畝、旱土1萬余畝)。山地面積7.2萬余畝。全鄉共有25個行政村,1個居民會,252個村民小組,6821戶,2..8萬余人。境內氣候宜人,常年平均氣溫約20℃左右,降雨適中。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相當儲量的銻礦、鐵礦、金礦。現已有規模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鐵礦廠2個、投資30……。 |
邵陽縣轄鄉。1949年為古峰、四望鄉屬地,1956年設河伯鄉,1958年屬幸福公社,1961年析置河伯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河伯嶺下,距縣城36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3.1萬,鄉政府駐源頭。有公路聯結207國道。轄永佳沖、路口市、五皇沖、井子、河柏、城背、五洞、蘇江城、雷公鋪、龜田、新坪、源頭、易仕仙、青吉、石楊、陳仕、上楊、楊田、雙合、楊青、江子口、龔屋、巒山23個村委會。盛產竹木,……。 |
甘田鄉、公田鎮成建制合并設立公田鎮新市鎮鎮域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置有新市坊;清初置新市巡檢司,咸豐年間置新市局,民國元年(1912)底改局為鄉。1949年置新市鎮隸5區;1951年新市鎮升為縣屬鎮;1953年復為區屬鎮,隸長新區;1956年隸團螺鄉;1958年為星火公社,后改新市公社,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恢復區公田鎮域位于縣境東部。民國時分隸楊林、大峰2鄉。1949年為3區大峰、……。 |
楊林街鎮因古有楊林街,且舊時縣衙曾設于此而得名。明代時期,屬楊林街。清代時期,屬楊林街。民國時期,屬楊林鄉。1949年,屬隸第三區。1958年,屬鐵山公社;同年,建楊林人民公社,后改為楊林鄉,屬公田區轄管。1995年,撤區并鄉與原蘭田鄉合并為楊林鄉。2018年1月,楊林鄉正式更名為楊林街鎮。楊林鄉:位于縣境中部偏西。鄉境民國后期為楊林鄉,1949年隸3區,1958年屬鐵山公社,1961年縮小為楊林……。 |
平江縣轄鄉。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8.3公里,面積91.2平方公里,人口2.1萬,鄉政府駐廖家坊。有公路通縣城、汨羅和岳陽。轄雪豐、高形、袁新、九峰、新福、正北、大義、水口橋、郭洞、新南、集福、金沙、新開、包灣、龍盤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白術、木材、楠竹、茶油、生豬。有漁場、茶園、板栗園。.……。 |
汨羅鎮位于汨羅市區西側,扼守市區西大門,鎮區距市區2KM,因靠近汨羅江而得名。該鎮東鄰城郊鄉,南接古培鎮,西與湘陰縣東塘接壤,北與屈原行政區相連,全鎮總面積3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汨羅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適合農作物生長,盛產水稻、瓜菜和各種魚類、螃蟹、甲魚等名優特產。 汨羅鎮全境均為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適合興辦大型工業企業和進行農業機械……。 |
幸福鄉與注滋口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注滋口鎮注滋口鎮位于華容縣境南端,北距縣城32公里,西距南縣縣城35公里,是華容南部重鎮。北臨藕池河與插旗鎮隔河相望;東與幸福鄉毗鄰;西南與南縣接壤。集雨面積6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865畝,年末總人口3706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00多人。轄30個村(居)民委員會,445個村民小組。注西村人口1014人,戶數266戶,面積1419畝。該地原稱舒南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