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蘭街道 清代屬呼蘭城守尉副都統衙門管轄。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設呼蘭府,1913年改設呼蘭縣,屬呼蘭縣城,1945年設城關區,1949年3月恢復八面通鎮,呼蘭鎮一分為四,1958年8月將區改為呼蘭鎮,1958年9月成立呼蘭鎮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實行鄉(鎮)建制設立呼蘭鎮。 2000年實行撤鄉并鎮,撤銷利民鎮、腰堡鎮將其行政區域劃入呼蘭鎮稱呼蘭鎮。 2004年呼蘭縣撤縣設呼蘭區,12月撤鎮改設街道至今。 |
2、蘭河街道 原屬呼蘭鎮,2004年呼蘭縣撤縣設區撤銷呼蘭鎮改設街道,由原呼蘭鎮劃出一部區域設立蘭河街道至今。 |
3、腰堡街道 清乾隆元年(1736)在大堡和水師中間建屯故名腰堡,1935年日偽在蒙古圖設保公署(鄉級),1939年實行“街村”制,治所遷至腰堡改為腰堡村公所(鄉級)。 解放后隸屬方臺、雙井區、九區。 1956年3月根據省關于“并村劃鄉”指示,建立腰堡鄉。 1959年3月人民公社化時以腰堡為界,以西劃為呼蘭鎮公社,以東劃為西沈公社,1961年5月成立腰堡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銷公社實行鄉(鎮)建制改為腰堡鄉,1995年7月撤鄉設立腰堡鎮。 2001年8月鄉鎮區劃調整時劃歸呼蘭鎮。 2004年2月呼蘭縣撤縣設區,同年12月將呼蘭鎮劃分為4個街道,設立腰堡街道至今。 |
4、利民街道 2004年10月28日設立利民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
5、康金街道 清乾隆五年(1740)形成村屯,初名太平山。 清末屬北鄉,河東第二區。 民國時期設康金井鄉(警察第四區),東北淪陷時期設康金井保,后設康金村。 解放初期屬平安區,1946年設康金鎮、歷井鄉、大趙鄉。 1958年設康今人民公社,1964年分為康金和康金井2個公社,1969年合并為康金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實行鄉(鎮)改制改為康金鎮。 2001年實行并鄉,撤銷西井鄉并將其并入康金鎮。 2010年撤銷康金鎮設立康金街道至今。 |
6、雙井街道 清末屬東鄉,河東第一區。 民國時屬方臺區(警察第三區)。 東北淪陷時期屬方臺保,后設雙井村。 解放后屬方臺區。 1947年設雙井區(九區)。 1956年設雙井鄉。 1958年屬西沈人民公社。 1961年成立雙井人民公社。 1983年撤銷公社實行鄉鎮建制設立雙井鄉。 1999年撤鄉建鎮,改為雙井鎮。 2009年10月撤鎮,設立雙井街道至今。 |
7、建設路街道 2009年末,將呼蘭街道的6個社區、1個行政村劃出,設立建設路街道。 |
8、學院路街道 清宣統時期,屬歸南鄉。 民國,屬萬寶鎮(警察第六區)。 1956年,設利民鄉。 1958年,屬樂業公社。 1961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鄉改鎮。 2001年,并入呼蘭鎮。 2004年,屬呼蘭區,12月,析置利民街道。 2010年4月,利民街道置學院路街道。 2017年4月,呼蘭區學院路街道一分為三,設學院路、南京路、裕民三個街道。 2018年7月,學院路街道由哈爾濱新區(松北區)托管。 |
9、長嶺街道 1939年建立長嶺村公所。 1947年成立長嶺區,區址設在孟家屯。 1949年以數序排列為十區。 1956年在長嶺屯成立長勝鄉。 1958年并入孟家人民公社。 1961年成立長嶺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長嶺鄉。 1998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長嶺鎮,2014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長嶺街道。 |
10、沈家街道 1958年稱東方紅人民公社,1960年初改稱西沈人民公社。 1980年為沈家人民公社。 1981年為沈家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稱沈家鄉,同年10月改稱鎮。 2014年經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沈家街道。 |
11、南京路街道 2015年12月31日由哈爾濱市政府批復設立,名稱沿用至今。 |
12、裕民街道 2016年8月1日由哈爾濱市政府批復設立,名稱沿用至今。 |
13、裕田街道 2016年8月1日由哈爾濱市政府批復設立,名稱沿用至今。 |
14、裕強街道 2016年8月1日由哈爾濱市政府批復設立,名稱沿用至今。 |
15、蕭鄉街道 2017年2月20日設立蕭鄉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