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覃塘街道 清代,為郭北一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為8區時為覃塘區覃塘鄉,區公所駐地在覃塘圩。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覃塘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三區,稱為覃塘鄉,區公所駐地在覃塘圩。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屬覃塘區,稱覃塘鄉,區政府駐地在覃塘圩。 1959年,改為覃塘公社。 1985年,設覃塘鎮。 2016年,覃塘鎮鎮撤鎮設立覃塘街道。 |
2、東龍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為8個區,時為山東石龍區所轄,區公所駐地在石龍圩。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山東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六區,稱為山東鄉。 1953年4月,屬第十七區,區公所設在石龍圩。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為石龍區所轄石龍鄉,人民政府駐地在石龍區。 1959年,屬石龍公社。 1987年,石龍公社分為山北鄉和東龍鎮。 |
3、三里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分為8個區時為覃塘區山里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三里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二區,稱為三里鄉。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也稱三里鄉。 1959—1984年,稱三里公社。 1984年11月,撤公社建三里鎮。 1987年,分出五里鄉。 |
4、黃練鎮 清末,成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劃為8個區90個鄉鎮,屬覃塘區,為黃練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為黃練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三區,稱為黃練鄉。 1958年、1959年以后,成立了黃練公社。 1984年,黃練公社改為黃練鄉。 1990年12月,改為黃練鎮。 |
5、石卡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為8個區,時為木梓區石卡一鄉和石卡二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石卡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二區,稱為石卡鄉。 1953年4月22日,原由橫縣管轄的新旺、鶴心、鳳思劃歸十六區。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歸城關區管轄,也稱石卡鄉。 1959年,改為石卡公社,政府駐地在石卡圩。 1984年,設石卡鄉。 1989年7月,撤鄉設石卡鎮。 |
6、五里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為8個區時為覃塘區五里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五里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二區,稱為五里鄉。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也稱五里鄉。 1959年,成立公社,為三里公社管理。 1987年,從三里鎮分出,為五里鄉,政府駐地在五里圩。 1995年10月,撤鄉設五里鎮。 |
7、樟木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劃分為8區90鄉鎮,樟木區下轄9鄉。 1949年12月,設50個鄉鎮時為樟木鄉。 1950年5月,設16區時,屬第五區,也稱樟木鄉,區政府設在樟木。 1958年2月,設6個大區,為石龍區樟木鄉。 1959年,以后設樟木公社。 1984年11月,設樟木鄉。 1988年12月,設古樟鄉。 2005年9月,古樟鄉與振南鄉合并,設樟木鄉,隸屬覃塘區。 2016年,樟木鄉撤鄉建鎮。 |
8、蒙公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8區時為石龍區蒙公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蒙公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六區,區政府設在蒙公。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屬石龍區,也稱蒙公鄉。 1959年,以后稱蒙公公社。 1984年,改為蒙公鄉。 2017年,蒙公鄉撤鄉建鎮。 |
9、山北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分為8區時為山東石龍區山北西鄉。 1949年12月,設立50個鄉鎮時為山北鄉。 1950年5月,設16個區時屬第六區,稱為山北鄉。 1958年2月,設6個區時,也稱山北鄉。 |
10、大嶺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個8區時為木梓區大嶺鄉。 1949年12月,設50個鄉鎮時為大嶺鄉。 1950年5月,設16區時,屬第十六區,也稱大嶺鄉。 1953年4月,原橫縣下北區。 1958年2月,設6個大區,為城關區大嶺鄉。 1959年,成立大嶺鄉公社。 1984年,改為大嶺鄉。 1987年,分出思懷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