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省省級衛生城鎮評審和管理辦法》和《福建省省級衛生鄉鎮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村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社區標準》,經評審和社會公示,經研究決定,命名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等164個鄉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命名福州市晉安區宦溪鎮創新村等1345個村為福建省衛生村,命名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培英社區等336個社區為福建省衛生社區。 |
柘榮縣轄鄉。1980年析城關鎮設城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偏北部,面積72.5平方公里,人口1.1萬。104國道過境。轄嶺邊亭、湄洋、福基岡、前山、赤嶺、下村、靴嶺尾、金家洋、漈頭、南岔、長坑、梨坑、熊透、坑里、仙山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席草、藥材、葡萄、黃花菜、蘑菇。……。 |
考《黃柏游氏族譜》序:“山巔之毛惟松柏,固因以名地曰,柏峰”,后演化為黃柏。故名。1913年屬鄉農會。1934年屬黃柏鄉蘇維埃政府。1944年屬武陵鄉。1950年為黃柏鄉,屬第二區;1958年屬富溪公社;1961年屬富溪區;1965年屬黃柏人民公社,1984年屬黃柏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黃柏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轄黃柏、上黃柏、沙坑里、蒲洋、……。 |
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東源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公里。面積120.3平方公里,人口1.1萬。轄寶聚洋、鐵場、太洋、西源、西宅、洋邊、東源、山嶺、仙后、綢嶺、青嵐面、鴛鴦頭、完店、山場、上坭、桃坑、龜洋、嵐中1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皮革廠、啤酒廠。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油茶、花生、蘑菇、太子參,盛產毛竹。.……。 |
浦源鎮位于周寧縣中部,全鎮5266戶,27323人,轄17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距縣城3.5公里、東南與縣城接壤,西北以-嶺與泗橋為界,西南與李墩相鄰,北連純池鎮,有六個行政村被列入縣城總體規劃區,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平均海拔800米,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灌溉便利。浦源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310省道與周壽線呈“八”字形貫穿而過、交通通訊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全鎮十七個……。 |
泗橋原名“泗洲橋”,地處周寧縣西北部,距縣城3經318公里,與閩北的政和縣相毗鄰,素有“閩東西大門”之稱。鄉域面積100平方公里,海拔900米,全鄉共有耕地1.43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共有3093戶,1.55萬人。310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域內有儲藏量大、 品質好的高嶺土、稀土礦等資源,木材、毛竹蓄積量多,是我縣主要林區之一,水稻、食用菌、茶葉是我鄉的支柱產……。 |
李墩鎮位于周寧縣西南部,距縣城16公里,東與七步交界,東南與咸村鎮相連,西南與禮門鄉接壤,西北與政和縣楊源鄉毗鄰,北與浦源相鄰。鎮政府所在地李墩村位于周寧縣第二大平原——六浦洋中心。全鎮土地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79畝,轄10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3373戶,1.72萬人中。境內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氣溫15.1攝氏度。西北部樓坪村的石門山和“龍井”風景秀麗,別具特色,堪稱旅游勝地。主……。 |
瑪坑鄉位于周寧縣東南部,東北與福安市康厝鄉接壤,東南與寧德市赤溪鎮毗鄰,西南、西北分別與本縣咸村鎮、七步鎮相接。全鄉地域面積73平方公里,設15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全鄉人口1.38萬人。該鄉距縣城39公里,梧瑪線貫穿本鄉境內。周華路連接福安周華。瑪坑鄉舊屬寧德縣管轄,明時分屬十四都,民國時稱咸杉鄉。民國37年咸杉鄉劃入周墩縣管轄,改為瑪坑鄉。元末明初瑪坑村湯氏祖先遷入瑪坑,定居繁衍,至今已有8……。 |
(1)據劉氏族譜記載,劉姓從浦城遷入上洋而后轉遷武溪(即武曲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特大山洪暴發,其溪流變曲,故稱武曲。(2)又一說村對面有一虎墓,原名虎壑,后人感到“虎落平陽被犬欺”何況落到壑里,文人把他改為武曲。唐武德六年(623年)屬長溪縣平溪里。宋淳祐五年(1245年)屬福安縣平溪里。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壽寧縣福安里四都。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東南鄉。912年屬斜灘區。……。 |
下黨鄉位于壽寧縣西部,東近托溪、芹洋,南靠平溪,西鄰政和,北接浙江省慶元縣。全鄉有9個村委會,51個自然村,1310戶,6995人。全鄉總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8.5萬畝,耕地面積7176畝,茶園2500畝。海拔300—1045米(鄉政府所在地410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雨量1514mm,山高、林廣、田少、人口密度小,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是寧德地區四個特困……。 |
大安鄉位于洞宮山脈東麓,境內多山,海撥高,落差大,水資源豐富,是賽江西溪的源頭,目前已建的電站有泮洋獅子口水電站,在建的有犀溪電站(判地庫區),正在籌建的有溪乾電站(二級).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以金銀礦,葉臘石,高嶺土,石材材為主,明未年間,朝庭曾在我鄉現溪乾村的太監府設點開采官銀,該村也因當年住有欽差監銀太監而得名.現正在勘探的有炭山探區,炭岔頭探區,溫洋探區.葉臘石以村頭礦點分布較豐富,高嶺土……。 |
清源鎮地處壽寧縣中部,原名青竹嶺,因主村聚居卓姓,卓氏家譜中有“水何以濁,唯源本清”而得名,2017年9月撤鄉設鎮。下轄16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人口2.08萬。鎮域面積81.2平方公里,其中6.1萬畝為富硒富鋅土壤。生態環境優良境內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具有“春賞山花、夏戲山水、秋品紅葉、冬覽冰掛”的獨特風光,獲評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老年宜居名鎮。區位交通便捷鄰鰲陽、南陽、斜灘、芹洋、……。 |
相傳村中有一池,鳳鳥沐浴其中,曾稱“鳳池”,又以山形如雙鳳飛翔,中隔一片長形平地,故又叫“鳳洋”,也稱“鳳翔”。后文人以“雙鳳朝陽”之義,改名鳳陽。南宋中葉屬長溪縣。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屬福安縣。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壽寧縣坊隅、政和里九都(劉厝、基德、下黨),福安里五都、六都。清代屬南鄉。1912年屬斜灘區。1934年設鳳陽鄉屬第二區(斜灘),駐地鳳陽村。同時設聯保辦事處。1936年1……。 |
因彎彎田垅似竹管而得名。明代屬福安里四都。清代屬東南鄉。1912年屬斜灘區。1934年屬斜灘鎮。1936年屬第三區(斜灘)。1941年6月屬斜灘實驗鄉。1945年屬斜灘示范鄉。1949年7月壽寧縣人民政府成立,8月屬斜灘區,10月屬斜灘區斜灘鄉。1952年屬第二區(斜灘)。1955年屬斜灘區。1958年11月設幸福公社,駐地竹管垅村,12月駐地搬遷梧崗亭。1959年3月撤區并社,幸福公社所轄的5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