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省省級衛生城鎮評審和管理辦法》和《福建省省級衛生鄉鎮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村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社區標準》,經評審和社會公示,經研究決定,命名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等164個鄉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命名福州市晉安區宦溪鎮創新村等1345個村為福建省衛生村,命名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培英社區等336個社區為福建省衛生社區。 |
羅源縣轄鄉。1965年置西蘭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上洋、破石、下漈、壽橋、甘厝、嶺頭、石壁下、許洋、坑里、洋坪、西蘭、砿厝、蔣山、后路、院前、磹石、官洋17個村委會。主要企業有石材加工、竹編等廠。農業主產水稻、茶葉,“七境堂綠茶”久負盛名,盛產香菇,建有飛仙巖香菇生產基地。.……。 |
霍口畬族鄉位于羅源縣西南部,離縣城30公里,距福州63公里,東連飛竹,西鄰閩候,南接連江、晉安,北靠古田,處于“四縣一區”結合部;艨诋屪遴l成立于1984年,全鄉面積198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其中8個少數民族村),125個自然村,總戶數5291戶,人口20336人,其中畬族人口5013人,占總人口的24.6%,是福州市僅有的兩個民族鄉之一! 』艨诘靥幇浇嫌危硟茸匀毁Y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 |
羅源縣轄鄉。1958年置碧里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鑒江半島上,面積199平方公里,人口2.2萬。轄碧里、西洋、廩頭、溪邊、?、廩尾、新沃、濂沃、吉壁、先鋒、牛沃、梅花1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紅薯,海水養殖海帶、紫菜、貽貝、蟶、蛤、蚶。境內有施家坪萬畝林場,盛產“下廩羊”。雙貴山懸巖石窯中藏有碧巖寺,風光別致。.……。 |
位于連江縣敖江入海處北岸,于東岱鎮隔江相望,距縣城7公里,距104國道8公里,省道連黃公路貫穿全境,正在修建中的福溫鐵路橫穿境內。鎮區面積45平方公里,海岸線13公里,淺海灘涂3000多畝,耕地面積13000畝。轄14個行政村,3.98萬人。境內人文資源豐富,明軍事家、古音韻家陳第之墓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36個宋朝碗窯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7.51億元,比增14.……。 |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南面突出部,東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西倚閩江口和敖江口,北靠大官坂墾區,南臨臺灣海峽,距縣城3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3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5平方公里,大小島嶼43個。轄有11村,人口2.90萬,是一個以海水養殖、近內海捕撈、水產品加工為主的漁業鄉鎮。轄區內定海村系省歷史文化名村,官塢村被省科技廳和海洋與漁業局辟為“黃岐半島海洋科技綜合開發試驗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 |
位于連江縣西北部,地處敖江上游,西南與省會福州北郊相鄰,距福州33公里,離連江縣城20公里,省道福飛公路縱貫全境。轄區面積156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47萬畝,耕地面積1.43萬畝,森林面積1萬公頃。轄11個行政村,其中畬族行政村2個,全鄉人口1.86萬。境內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自然環境優美,可供沐浴、醫療保健、淡水養殖、農作物栽培,已建成了“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旅游開發潛力大! 2003年,……。 |
位于連江縣東部沿海,地處黃岐半島內沿,北臨羅源灣。轄有8個行政村,總人口2.75萬人。全鎮面積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2萬畝,海域面積1.05萬畝,灘涂面積4252畝。所轄的8個村環抱著面積達4.3萬多畝的養殖基地——連江縣大官坂墾區的東區,已初步建立了網箱養殖、池塘養殖、淡水養殖、水產育苗、水產品加工五大產業化生產基地,是連江縣水產重鎮!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7億元……。 |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西北部,羅源灣南岸, 距縣城45公里, 是省定老區貧困鄉。面積25.3平方公里,轄有9個行政村, 人口1.34萬。該鄉以海水養殖和海帶加工為支柱產業,并成為福建省最大淡干海帶生產加工集散地。轄區內的可門港是福建省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可建3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泊位11個,是建設福州港外港碼頭的首選地。.……。 |
位于連江縣東北部沿海突出部,處于黃岐半島的中心地帶,依山傍海,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最近處僅距離8000米,是祖國大陸離馬祖島最近的地區。全鎮轄區面積1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0%,南北兩側海岸線長達21公里。轄有4街7個村,人口2.48萬,為福州市20個“商貿旺鎮”之一,是黃岐半島六個鄉鎮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建有國家一級漁港,設有福建省臺輪停泊點、對臺小額貿易點和對臺漁工輸出點,是馬祖列島主要副……。 |
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最末端,三面瀕臨東海,陸地面積7.7平方公里,與馬祖列島僅隔4.96公里,是一個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貿易以及水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為支柱的純漁業重鎮。鎮區內港灣眾多,有沃口13個,大小島嶼7個,共有大小漁船800多艘。轄8個行政村,人口2.7萬,其中4個村跨入億元村行列,是首批省級“明星鄉鎮”、“省漁業十強鎮”、“省漁區綜合改革試驗區”!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4.……。 |
位于永泰東部,與福清、閩侯兩縣市交界,距縣城30公里,離福州40公里,是永泰通往福州的水陸咽喉之地?偯娣e100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10508.2畝,森林覆蓋率達79%,耕地面積4001.6畝,轄6個行政村、2個木帆社,共900多戶4929人,其中畬族人口40多戶200多人。該鄉山多地少,海拔低,屬亞熱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雨量1483.8畝。2004年農業總產值2196萬元,人……。 |
位于永泰縣西南部,與德化、仙游兩縣毗鄰,203省道穿鄉而過,全鄉總面積14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8700萬公頃,耕地面積8939畝。轄10個行政村,總人口13415人。該鄉是虎尊拳的發源地,紫山、碧石、車瀨洋、土洋等村是革命基地點。2004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903萬元,工業總產值5505萬元,鄉鎮企業產值9703萬元,財政總收入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10元。該鄉緊緊圍繞發揮山區資源……。 |
位于永泰西部,地處泉州、三明、福州三個地區交界處,距城關76公里,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總人口9375。位于赤嶺村的 亭寺,梵宇寺舍,石卷嶺云、景色清幽,為永泰三大名勝古跡之一。群山下還蘊藏著黃金、鉛鋅等礦產資源。2004年,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998萬元,財政總收入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6元。目前全鄉水電總裝機容量達8650千瓦,發電量達2363萬千瓦小時……。 |
位于永泰縣正西65公里處,東連東洋鄉,西接蓋洋,南臨嵩口,北與閩清縣上蓮鄉接壤,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5萬畝,林地16.2萬畝,水果總面積2.3萬余畝,是全縣重點林區和糧食、李梅產區之一。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2.42萬。鎮內擁有優質高嶺土儲量上百萬噸。2004年,工業總產值7113萬元,農業總產值1346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7266萬元,引進外資12.75萬美元,內資投資額達1……。 |
位于永泰縣西北部,距縣城56公里,轄10個行政村,總人口9513?偯娣e4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00畝,木材蓄積量4.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6%。2004年全鄉財政總收入25.24萬元,工業總產值1835萬元,農業總產值479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3元,固定資產投資額1230萬元。2004年,完成西塘至茂樓3.2公里水泥路,彭洋至秀峰5.6公里中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