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鴨池河之西而得名。古時黔西老縣城因處地處鴨池河之西而得名水西城。 |
因黔西縣城古名鏈城而得名。黔西縣城周圍九山環繞,城中間一山形似蓮花。故有九獅鬧蓮之說,因此黔西城也稱蓮城。 |
因轄區內有文峰塔(七層塔),故以文峰冠街道名。 |
因黔西縣被譽為中國杜鵑花都而得名。 |
因此區域的居民大多數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群眾,且象征搬遷群眾擁有錦繡前程,過上美好生活,故名錦繡。 |
古稱“蛇場”,清代名“砂窩”,后置金砂鎮,與白碧鄉合并時各取一字,組名為金碧鎮。 |
彝語古稱“大龍洞”為“以朵”,“以”為水,“朵”為神,即水神之意。因“以”“雨”諧音,易名雨朵。 |
大關鎮舊時曾名紅巖溝、火燒壩、爛泥溝,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鎮時,因地形險要,地處關隘而取名大關。 |
因境內為谷邑縣設治地而得名谷里。 |
相傳過去路邊有一水井,井旁柳樹成蔭,行人常在此乘涼飲水,呼為“躲躲關”(避烈日之意),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成鄉場,改名為“朵朵壩”。后置素豐鎮,素豐鎮和樸厚鄉合并時各取一字,命名素樸鄉。 |
1953年從原中廣鄉、石坪鄉分別劃出部分區域單獨建鄉,從兩鄉名中各取一字命名。 |
重新鎮原名三重堰,因境內三道堰坎聯接而得名。清初成鄉場,并設過鋪。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鎮時,取革文鼎新之意命名“重新鎮”。 |
林泉鎮原名狗場,民國時期以“林為水之泉也”這句名諺更名為林泉。 |
金蘭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金蘭社區而得名。 |
傳說石達開率太平軍在黔西北轉戰,水西土目安興玉帶兵與之激戰,天黑駐扎于此,故得名“木扎黑,后形成鄉場,人們稱為“木渣黑”。民國初期,由錦水鄉和木星鎮合并,兩鄉各取一字名為錦星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