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湖街道 平湖街道位于龍崗區西北部,是深圳與東莞、龍崗與龍華區的交界點。轄區有廣九鐵路和機荷、水官、清平3條高速公路5個出入口,乘坐和諧號動車11分鐘到羅湖、1小時到廣州,通過機荷高速可快速抵達寶安國際機場,經水官、清平高速可快速抵達羅湖、福田;此外,還有丹平、東深、平龍、平吉、平大、平安大道等主干道,地鐵10號線以及規劃中的17、18號線和深惠、贛深線等軌道交通,將匯聚于新打造的深圳“四大交通樞紐”之一的平湖樞紐站,區位交通優勢日趨凸顯。
轄區總面積40.99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白坭坑、鵝公嶺、平湖、新南、力昌、禾花、山廈、輔城坳、良安田、新木、上木古、鳳凰社區),人口約46萬(戶籍人口約3萬)。街道下設社區黨委12個,園區黨委9個,民營黨委1個,黨總支7個,黨支部186個,黨員3100余名。平湖有著光榮的歷史。山廈社區1926年成立深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上木古等村涌現出蔡馬生等一批革命烈士;平湖墟的締造者劉鑄伯曾任香港華商總會主席,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人士。平湖是深圳的商貿物流重鎮。轄區有華南城、海吉星兩大航母級物流園區,以及華潤配送中心、越海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業,其中海吉星是深圳乃至華南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個體工商戶約34000戶。此外,跨境電商在平湖茁壯成長,全國十強5家聚首平湖。平湖產業基礎扎實。有工業企業近2000家,商貿企業18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7家,納稅超億元企業3家、超千萬企業32家,國家高新企業92家,上市公司28家,既有麥克維爾,聚飛光電等先進制造業企業,也有DCC、廣弘影視等文化創意園區,特別是平湖金融基地(深圳16個重點開發區域之一)正加速建設,已引進招商銀行、中科院、民太安保險等9個項目,將成為平湖的新引擎。平湖城市更新后勁十足。平湖轄區建筑密度較低,實施城市更新改造條件優越,佳兆業、華僑城、卓越等一批知名地產商已進駐平湖,“融湖世紀”等城市更新項目成為經典。目前平湖正在實施和已經立項的項目達15個。 |
2、坪地街道 坪地街道位于深圳東北部,東北與惠陽交界,西北與東莞相臨,總面積57.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3萬人;下轄坪西、中心、六聯、坪東、年豐、西方埔、坪地、怡心8個社區。全街道共有50個居民小組。近年來坪地街道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現狀 坪地,素有“龍崗后花園”之稱,是龍崗中心城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龍崗區實現“產業大區”目標的重要產業基地——三大產業園區之一。坪地,已初步形成深圳東部發展軸上的又一“生長點”,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未來發展 《龍崗區“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坪地位于龍崗中心組團,發展成為先進工業園區,主要功能定位為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傳統優勢產業。其中重點開發建設三大工業園區之一的新生高橋片區,它就位于坪地街道,其戰略產業為高科技產品研發基地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將建設成為深圳高新技術新園區,深圳留學生創業的擴展區;支柱產業為高端數碼視聽產業。 |
3、南灣街道 南灣街道是2006年4月29日,由原深圳市布吉街道“一分為三”而成立南灣街道。轄區面積25.0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9.17萬。是深圳市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兩個試點單位之一,是龍崗區“大綜管(綜治維穩信訪)”新格局改革的發源地和“居家養老新模式”改革的試點單位,創新的“信訪訴求代理制度”代表龍崗區申報的大綜管信訪維穩機制項目。是全國文明社區、為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提名獎。
南灣街道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2006年4月29日,由原布吉街道“一分為三”成立南灣街道。轄區面積25.0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9.17萬, 其中戶籍人口2.4萬,非戶籍常住人口9.5萬,流動人口17.27萬。下轄14個社區,包括沙灣、南龍、寶嶺、康樂、南新、丹平6個純居委社區,以及上李朗、下李朗、南嶺村、丹竹頭、沙塘布、吉廈、廈村、樟樹布8個“村改居”社區。南灣街道是深圳市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兩個試點單位之一,是龍崗區“大綜管(綜治維穩信訪)”新格局改革的發源地和“居家養老新模式”改革的試點單位,創新的“信訪訴求代理制度”代表龍崗區申報的大綜管信訪維穩機制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提名獎。街道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鎮”、“廣東省體育先進街道”、“廣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街道”、“深圳市法制工作先進單位”、“深圳市環境優美街道”、“依法治區先進單位”、“2006-2007年度深圳市文明單位”、“深圳市維穩及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下屬南嶺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迅速,多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和“全國衛生村”、“全國文明社區”等稱號。 - 交通經濟
南灣街道地處沙灣關口,與羅湖區及布吉、平湖、橫崗街道相鄰,交通便利。現有規模的工業企業106家,有雅蘭床褥、聯創科技、金積嘉電 子、兄弟高科技公司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78億元,工業總產值(現行價)101.69億元,工業增加值28.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13.22美元。實現屬地稅收3.57億元。南灣街道的金積嘉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原寶安縣最早的民營企業之一,也是現在布吉街道現代家電產業聚集基地的主要企業之一。近過十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已成長為擁有兩個主體公司和兩個工業園區、5個主打產品系列的現代小家電品牌企業,生產的車載數碼液晶電視機、移動DVD、MP4、家居防盜報警系統、感應式巡更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在小家電行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當前,其家用電器、汽車電子、電腦周邊設備、家居安防、通訊配件等5大系列產品,已覆蓋中國31個省區大中城市市場,并出口美國、日本和香港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正全力打造深圳現代家電產業聚集基地的“航空母艦”。 |
4、坂田街道 坂田街道處于深圳市羅湖、龍崗、寶安三區交界處,位于龍崗區西部;東與布吉街道相連,西與寶安區龍華街道接壤,南與羅湖區清水街道毗鄰,北靠平湖街道;轄區面積28.5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75平方公里,轄坂田、楊美、馬安堂、五和、南坑、大發埔、崗頭、雪象、四季花城、萬科城、第五園11個社區。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約37.3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37萬人;下轄11個社區;有各類大中型工廠企業、工商門店2000多家,從業大軍30余萬人,出租屋1.38萬棟。轄區內2.7平方公里的坂雪崗高新技術產業片區是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聚集了華為、神舟電腦、康冠等1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是全市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先進工業生產基地。
街道成立以來,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指導和領導下,經濟快速發展并逐年實現歷史性跨越。2006年,街道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38.3億元,稅收65.5億元;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1145.2億元,稅收81.3億元;2008年,工農業總產值1460.3億元,稅收101.7億元;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1594.82億元,實現稅收137.26億元。
2010年1月18日,區委、區政府提出打造華為科技城戰略決策;11月3日,坂田片區被批準設定為深圳市特區一體化先行示范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搶抓機遇,想干、敢干、快干,以建設華為科技城、打造深圳市特區一體化先行示范區,構建“科技坂田、人居坂田、文化坂田、和諧坂田”為目標,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速城市更新改造,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加強黨的基層建設,全力服務民生,著力加強城市與社會管理,突出抓好維穩、安全、計生、查違等基層基礎工作,圓滿完成了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00.5億元,同比增長10.2%,占全區比重54.4%;實現稅收174.2億元,同比增長26.9%,占全區比重53.4%。
展望2011年,街道將奮力搶抓坂田作為全市特區一體化先行示范區的歷史機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想干、敢干、快干,在做好城市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上,舉全街道之力,積極開展“深圳市迎大運、創全國文明城市標兵200天行動”;加速推進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土地整備和舊改城市更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社區經濟轉型發展,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傾力打造華為科技城,爭創全市特區一體化先行示范區。 |
5、布吉街道 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辦事處,是2004年8月26日實現農村城市化時“撤鎮設街”,由原布吉鎮改設布吉街道辦事處的,2006年4月29日根據市委、市0《開展布吉龍華兩個街道區劃調整與管理體制創新試點工作》的要求,對布吉街道原行政區劃“一分為三”成立的新的布吉街道辦事處。
現管轄24個社區,其中布吉、水徑、三聯、甘坑、大芬、木棉灣、南三7個是“村改居”社區,布吉圩、龍珠、長龍、德興、麗湖、龍嶺、國展、茂業、中海怡翠、東方半島、羅崗、光華、鳳凰、金排、可園、翠湖、文景17個是非“村改居”社區。轄區總面積30.8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0.09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75.37萬人(計生普查數據),其中戶籍人口7.13萬人。2006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68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總值48億元;實現國稅1.8億元,地稅6.21億元,財政總收入4.92億元。 -經濟發展 第三產業 是布吉街道的主要經濟支柱。2006年第三產業總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70.59%,沃爾瑪、新一佳、天虹、蘇寧、國美和肯德基、麥當勞等一批國內外大型商場或連鎖店的入駐,已使布吉街道形成了遍布各小區和大街小巷的商業網絡。房地產業十分發達,轄區內現有中海怡翠、大世紀、東方半島、麗湖、信義假日名城、陽光、康達爾等數十個高中檔花園。文化產業是近年來崛起的優勢產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的“大芬油畫村”,2004年11月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05年2月被中國美協、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地基地”,2004年11月和2006年5月相繼兩次作為第一屆和第二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分會場,成功舉辦多項活動,已響譽海內外。2006年油畫及相關產業的產值達2.79億元,“中國大芬”已成為布吉街道亮麗的風景線。位于三聯社區的“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及其水晶玉石產業,目前正在抓緊建設將其打造成布吉新的文化產業品牌。位于雞公山,投資8億元,于2001年12月開始新建并作為深圳市“十五規劃”中的十大旅游項目的“中國飲食文化城”,占地2.38平方公里,預計投入使用后將逐步成為深圳市的大型主題公園之一。 工業 為另一個經濟支柱。工業總值占地方生產總值的29.41%,現有工廠企業630家,其中民營300家、外資330家(“三資”企業260家,“三來一補”企業70家),以印刷、電子、服裝、機械、五金、包裝行業為主,龍頭代表企業有民營企業的超力通和紅門機電、三資企業的天時印刷廠和美利達、“三來一補”企業的鴻名電業等工廠企業。 |
6、龍城街道 龍城街道辦事處2004年1月2日正式掛牌成立,位于深圳市龍崗區中心城,西與東莞相連,北與惠州接壤,南接橫崗街道,東與坪地、龍崗街道毗鄰,是深圳東部規劃發展的中心區域,是龍崗區委、區0所在地,也是深圳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轄10個社區,其中“居改社”社區3個:紫薇、愉園、尚景;“村改社”社區7個:五聯、龍西、回龍埔、愛聯、盛平、黃閣坑、龍紅格, 有愛聯、新城、盛平三個派出所。轄區面積77.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5萬人,暫住人口14.5萬人。2006年,街道綜合經濟實力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6億元,同比增長17.5%;屬地稅收45458萬元,同比增長31.61%;財政總收入18512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68%。消費市場供銷兩旺,全年轄區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5.7億元,同比增長28.5%。房地產銷售依然旺盛,1-11月份轄區商品房銷售套數3068套,面積為35.57萬平方米,銷售金額達24.31億元。年終全區治安評估在全區13個街道中排名第一,精神文明建設也喜獲殊榮,成為06年度“市先進集體”,順利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復查、“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復查,榮膺“出租屋和暫住人口管理工作先進街道”、“市基層勞資關系協調工作先進單位”和司法所“市一級所”等稱號。 現狀與發展前景 龍城自然條件優越、城市環境優美,轄區內有世界最高水平的自行車賽場,全國首推面向廣大市民的公眾高爾夫球場,華南地區第一大文化廣場──龍城廣場、深圳市最大的清林徑森林生態公園。城區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機荷、深汕、惠鹽、水官四條高速公路跨區而過,使龍城至深圳市區和深圳機場都僅須20分鐘左右車程,正在投入建設的深圳市地鐵三號線也將會給龍城帶來更加便捷的交通。城內各種基礎設施完備,金融機構集群,全國百強企業華潤萬佳、天虹商場、歲寶百貨等大型商場相繼落戶,轄區內已建成或正在開發的現代化住宅小區近二十個。龍城已發展成為龍崗區集商貿、高新科技、旅游觀光和外向型工業為一體的新興的現代化中心城。隨著2011年第26屆大-會花落深圳,大運新城落戶龍城這一歷史機遇的來臨,龍城更將順勢而上,建設更加宜人的現代服務中心城區。 |
7、龍崗街道 龍崗街道位于龍崗區北部,東接坪山坑梓街道,東、南接寶龍街道,西連龍城街道,北連坪地街道,分別與西邊的東莞市鳳崗鎮、北邊惠州市惠陽區毗鄰,地處中心城區,地形以丘陵、山間盆地為主,龍崗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
【人口民族】轄區常住人口389520人(戶籍人口81335人),其中南聯社區143362人,平南社區38197人,龍崗社區38079人,龍崗墟社區10994人,新生社區52615人,龍西社區47014人,五聯社區59259人;轄區以漢族為主,還有壯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
【環境資源】龍崗街道轄區面積56.03平方公里,自然環境優越,山水資源豐富,有7條河流和3座水庫,其中清林徑水庫集雨面積28.2平方千米,是全市最大的水庫,有27個公園總面積20.046公頃,有道路81條,總長度77.01公里,道路綠化面積312041.87平方米,醫院5間、學校15所、幼兒園55所。街道人文歷史深厚,擁有200多年歷史的鶴湖新居圍屋和榕樹頭老街,另有龍園觀賞石交易基地、東方國際茶都等文化產業園。還有現代化商業綜合體摩爾城、海航城等,是深圳東部地區傳統經濟、商業和文化中心。
【道路交通】龍崗街道轄區交通便利,有沈海、博深、長深、水官、外環等高速公路環繞交織,聯通深圳市區及廣州、東莞、惠州等城市,轄區內道路81條,總長度77.01公里,地鐵3號線(龍崗線)、3號線東延段和在建的16號線穿境而過。
【經濟發展】2021年,龍崗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9.68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全區第三;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8.23億元,同比增長31.4%,增速全區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64億元,同比增長7.0%。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推動“小升規”7家、“規升億”5家;協助98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社區股份合作公司總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30.01%,龍興創投公司參與非農合作開發項目實現年收入312.5萬元。 |
8、橫崗街道 撤銷橫崗鎮,設立橫崗街道辦事處。橫崗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橫崗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有9個村委會和4個社區,總面積83.97平方千米,總人口17.9萬人。街道辦事處設在原橫崗鎮0大樓。 橫崗街道,地處深圳東部,毗鄰港澳,是深圳通往惠州、梅州、汕頭、福建等地區的交通要道,距深圳市中心18公里,總面積70.6平方公里,是深圳經濟特區東部的工業重地。全街道下轄15個社區、4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約6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95萬人。 -規模 轄區現已發展形成頗具規模的工業區10個,有各類企業2300多家,其中“三資”企業250家、“三來一補”企業415家、民營和其它內資企業1600多家,是深圳市東部眼鏡、玩具、電子、塑膠、紙品等出口產品重要生產基地,其中有7家外資企業在橫崗發展成為境外上市公司,橫崗由此被譽為“上市公司的孵化器”。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現有四星級酒店2座,名牌餐飲店30多家,營業面積超過7000的大型商場6家,大型專業市場5個,各金融銀行營業網點9個,多個大型樓盤催旺房地產業市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累計投入7億多元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00多萬元多次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城鎮規劃及調整,推出了西坑社區、荷坳新村、新世界廣場、文體廣場以及六約社區在全區率先規劃建設小高層、帶電梯的現代化的社區統建新居等規劃建設典型,投入1.6億元修建、改造了第二通道、松柏路和茂盛路等主干道,轄區現有公路140公里。文體衛事業蓬勃發展,有公辦中小學9所、成校1所、幼兒園1所,民辦學校16所,幼兒園19所;醫院及衛生所(室)23家,社康中心12家,有線電視臺1個,各類體育場(館)所311處,并有深圳市最大的廣場交誼舞池,橫崗被譽為“交誼舞之鄉”。 |
9、吉華街道 一、街道概況。吉華街道于2016年12月13日新分設成立。轄區總面積18.9平方公里,下轄水徑、翠湖、光華、三聯、中海怡翠、麗湖、甘坑7個社區,共有11個自然村、12個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和1個經濟開發公司。截至2025年5月31日,轄區總人口288577人(深戶人口78789,非深戶人口209788;常住人口236709,流動人口51868)。
地理交通情況。街道地處深圳市中部、龍崗區西部,外與羅湖、龍華接壤,內與南灣、布吉、坂田、平湖四個街道相鄰。片區內南坪、水官、清平、機荷四條高快速路穿境而過,地鐵5號線、10號線共設上水徑、下水徑、涼帽山、甘坑4個站點。坂李大道、甘李路、甘李二路、布龍路、秀峰路、吉華路等主要干道形成“四橫兩縱”路網結構。
產業發展情況。吉華街道位于深圳市“20+8”、龍崗區“11+2”產業布局中的“龍崗西部先進制造園區”,被納入深圳都市核心區,目前片區已在電子信息、文化創意、低空經濟、生物醫療、應急安防等高新科技和新興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并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深圳市“孔雀計劃”產業園”“深圳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深圳龍崗FPV無人機科創產業園”等多個“金字招牌”,是龍崗區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裝及珠寶行業聚集基地。轄區現有“四上”企業35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市專精特新企業7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28家,超億元企業74家,深圳A股上市企業1家。
歷史文化情況。片區客家民俗歷史悠久,甘坑、水徑、三聯等地世代居住著一定規模的客家族群,其中甘坑客家老村曾是抗戰時期遠近聞名的“紅色村莊”。保有成片客家古建筑、集中展現客家民俗風貌的甘坑古鎮是“廣東省唯一的國家文化旅游融合先導示范區(基地)”,近年來先后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深圳首批特色文化街區”“國家3A級景區”等稱號,遠景規劃將建成國家級特色小鎮示范標桿。2021年底,全國唯一一個“二十四史書院”也在此落成。吉華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擁有成熟的水晶玉石產業鏈,是名副其實的“深圳玉都”。“客家涼帽”“甘坑麒麟套”等歷史非遺文化與現代時尚兼容并蓄,是傳承發展吉華文化內涵的閃亮名片。
五、生態環境情況。片區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稟賦,坐擁8平方公里林地,約占街道總面積的40%,轄區內“三山”相望,“六水”相依,是深圳市“一脊一帶二十廊”中樟坑徑綠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轄區多條碧道環山抱水,三聯郊野公園、雪竹徑公園等多個公園參差錯落,目前正全力打造甘坑新鎮“一鎮三園兩村”(甘坑古鎮,涼帽山公園、都市田園、甘坑河公園,甘坑新村、涼帽新村)重點項目,擁有成為“深圳綠肺”的巨大潛力,是吸引遠近市民參與戶外休閑、親近自然生態、體驗山環水潤的城市生態“綠芯”。 |
10、寶龍街道 寶龍街道于2016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轄區總面積47.89平方公里,下轄7個社區,45個居民小組,管理服務總人口32.6萬(其中戶籍人口2.6萬)。街道位于龍崗區東部,地處龍崗坪山兩區交界的黃金地帶,區位優勢突出,廈深鐵路、惠鹽高速等多條交通干線穿越境內,建設中的地鐵14號線和16號線途經寶龍,廈深鐵路坪山站座落其中。轄區生態資源豐富,林地面積1261公頃,占街道總面積的26%;9條大小河道貫穿其中,水系長達32.96公里;擁有龍崗區庫容面積第二的松子坑水庫,是深圳市級生態保護區。
街道產業基礎良好,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超億元企業70家,超10億企業10家,超百億企業3家,上市企業13家。街道成立以來,經濟持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1.4億元,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0.9%,總產值和增加值繼續穩居全區各街道第二。
寶龍科技城龍頭作用明顯,形成了僅次于深圳南山科技園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截至2017年底,產業核心區引進了275家科技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7家。擁有中廣核研究院重點實驗室、業際光電技術中心、華力興工程中心、方正微電子院士工作站等國家、省、市認證的創新平臺46個。“希格斯全球智造中心”創客集聚地、雙環新一代信息技術創客空間、ICPark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相繼投入運營。2017年,實現規上企業總產值639.45億元,同比增長19.37%。
街道宜居宜業氛圍濃厚,轄區已建成多個花園式小區,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中村綜合整治取得成效,完成6個城中村“五化”示范村、25個城中村“五化”達標村建設和49個城中村“凈化”整治工作,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民生配套不斷完善,寶龍科技城外國語學校(暫定名)、同樂駿龍達學校兩所學校新建以及同樂主力學校擴建工程,3所學校2018年將全面竣工招生,可新增學位7000個;寶坪醫院正式投入運營,同心社康中心工程竣工;盛文體廣場、企嶺文體廣場等5個項目已竣工,龍湖體育公園和寶龍片區道路提升改造項目進入設計階段。
街道社會大局平穩有序。創新采用“社區統租、圍合管理”的老屋村整治模式,率先完成豐順等8個老屋村綜合整治,徹底根治了一批老屋村安全隱患“頑疾”;科技圍合、平安創建、重點地區整治多措并舉,龍新社區治安重點整治地區順利摘牌;率先建立“陽光調解”一站式快速調解平臺,調解成功率達92.43%,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獲評全國首批鄉鎮勞動爭議調解示范單位;全市首創“釘釘簽到+指紋打卡”社區矯正人員監管模式,受到市司法局肯定并在全市推廣。 |
11、園山街道 園山街道總面積46.69平方公里,轄區內共6個社區(荷坳、銀荷、保安、大康、安良、西坑),29個居民小組,5家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及29家分公司。總人口28.8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61萬人。
一、地理區位。園山地處深圳東部、龍崗中部,與羅湖、鹽田、坪山三區交匯,北鄰龍城街道,南聯鹽田,西與橫崗街道、東與寶龍街道相鄰,與龍崗中心城緊密相連。且街道范圍涉及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兩個重點片區,與國際大學園、寶龍科技城等重要創新板塊連成一片,與前海灣相距1小時車程,與福田-羅湖中心區相距40至50分鐘車程,隨著東部過境快速干道開通,到蓮塘口岸只要十幾分鐘。
二、產業發展。園山街道在做優做強眼鏡、印刷、塑膠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以無人機、3D打印、低碳環保為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轄區現有工業企業3871家,四上企業546家,規上工業企業272家,億元企業73家,限額以上商業企業169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75家、規模以上建筑業企業3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8家、專精特新企業156家,包括“小巨人”企業12家,“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列全區第三。
三、基礎設施。高速路有機荷、鹽排、水官高速,快速路有東部過境、南坪三期、鹽龍大道南延段,規劃布局7條軌道線路,其中地鐵3號線、14號線、16號線已開通;16號線二期始于大運站,止于西坑站,為園山專線,預計2025年11月開通;18號線、19號線、21號線、33號線正在規劃布局;其中4條地鐵線路交會的大運樞紐,是龍崗首個站城一體的現代化TOD綜合體。現有公辦職業高中1所、公辦普通高中1所、公辦中小學8所、民辦中小學7所、幼兒園23所、社康中心6家,1家公立醫院。
四、安全基礎。“三小”場所5565家,住宅類出租屋6604棟(189121套間),消防重點場所45家,納入分級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237家,涉爆粉塵類企業99家,廢品回收站57家,農貿市場8家(其中,大康莘塘市場營業執照已注銷,但仍作為市場進行管理),邊坡擋墻197處。
五、自然稟賦。坐擁“三山兩河”(梧桐山、桐基山、園山、大康河、梧桐山河),森林面積約2472.77公頃,有中小水庫5座,公園17個。轄區8條河流流域長度合計26.37公里。已建成西坑綠道、譚仙廟綠道和保安綠道,總長為10.25公里。林地面積2328.25公頃,是龍崗區擁有最多山林的街道之一。園山風景區坐落于街道大康社區,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其中“園山探幽”被譽為“龍崗十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