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內有美水泉而得名。隋煬帝北巡時,賜名城南神林山下一泉水為甘泉。“甘泉縣,本漢雕陰縣,……天寶元年(742),改為甘泉縣,以其泉甘美為名”(《元和郡縣圖志》)。
地處河灣,旁有泓門寺(俗稱下寺),故名。
明設驛鋪名倒坐鋪。清末名道佐埠,漸為集鎮,得名道鎮。
因村南兩山對峙,壁立如門,水經中流而稱為石門村。鄉以村名。
地處洛河北岸,原名橋富峪,后漸成鎮得名橋鎮。
以境內勞山得名。據《延安府志》記載:宋將狄青與西夏交戰,兩軍對峙,士兵疲勞,雙方休戰,狄部休息于山間故名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