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地理志》載,“東郡,秦置。縣二十二:濮東阿,都尉治。臨邑,有濟廟”。《山東考古錄》載,“臨邑屬東郡,在今濟州東,亦名馬防城”。《通典》載,“馬防城,漢臨邑故城治此”。民間相傳,北宋與金兵多次在馬防城大戰,金兵損失嚴重,城池固若金湯,領兵大將稱這城如銅墻鐵壁一般,因此把馬防城改為銅城。宋設銅城鎮,始為東阿地。 |
2003年撤銷銅城鎮,以曙光街為界,路北為“新城”而得名。 |
劉姓始祖劉恭于明洪武年間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遷來立村,初名劉莊,后來發展為集市,改稱劉集。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
因苕瓜打金牛的傳說而得名牛角店,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
因平陰黃河大橋建成得名。 |
原叫三全鎮,唐朝時改為三家店。明洪武年間,高氏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建村高集。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
明洪武年間,先有任姓在此居住,名馬家集村;姜姓、方姓、何姓來此建居,共同建村,取名鳳凰集;之后姜姓在村建樓一座,故更改為姜家樓,簡稱姜樓。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
明初,該村人自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當時村周圍筑有寨墻,過路人必須繞道而行,故名繞寨。因繞、姚字音基本相同,相沿稱作姚寨。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
因魚山坐落于境內,故名魚山鎮。 |
明天啟三年(1623),陳氏始祖陳忠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名陳家莊。清康熙年間立為集市,更名為陳家集,簡稱陳集。因政府駐于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