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7]
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7]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有關部署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要求,2022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第七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及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地市的申報評價工作。經省級初評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擬認定北京市延慶區等114個縣(市、區)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認定遼寧省錦州市等14個設區市已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
蒲城縣位于陜西關中平原東北部。東經109°20′17〞—109°54′48〞,北緯33°44′50〞—35°10′30〞。東臨大荔縣、澄城縣;西接富平縣;北依白水縣、銅川市。東西長52.8千米,南北寬47千米。總面積1654平方千米/1584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15500。行政區劃代碼:610526。區號:0913。行政區劃蒲城縣轄14個鎮、10個……。 |
富平縣位于陜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總土地面積1233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緯34度42分—35度06分之間,全縣南北長48千米,東西寬35千米,東鄰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臨潼區、閆良區,西連耀縣、三原,北依銅川市,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有西包、西禹、富閆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銅、西韓兩條鐵路通過,交通便利。富平縣處于鄂爾多斯地臺南……。 |
白水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處于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東隔澄城縣,南接蒲城縣,西接銅川市,北鄰延安市。全縣國土面積986平方公里,下轄7鎮1街道辦,124個行政村,總人口30萬。四圣故里,歷史悠久。白水縣因境內白水河得名,建制距今2300余年,素有“四圣故里”之美譽——倉頡造字開華夏文化之先河,杜康造酒始中華釀酒之濫觴,雷公造碗執中國陶瓷之牛耳,蔡倫造紙創世界文明之傳承。境內有各類古遺址、古戰……。 |
一、三原是咸陽的一個縣城,位于陜西關中平原中部,因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總面積576.9平方公里,轄10鎮7鄉,總人口39萬,其中城市人口7萬余人。榮獲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全國體育先進縣、田徑之鄉、計劃生育先進縣、民政工作先進縣。1998年全縣財政收入達705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8.3億元。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鄉鎮企業躍入了省級甲級隊。農業自然條件優越,是國家確定的高效農業……。 |
位于位于陜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南靠涇河和渭河,,是國務院印發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三個重點經濟區之一“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屬“西安一小時交通圈”。涇陽縣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縣境介于東經108°29′40″—108°58′23″,北緯34°26′37″—34°44′57″。東與三原縣、高陵縣交界,南與咸陽市渭城區接壤,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北依北仲山、……。 |
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位于陜西省關中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與渭河谷地交匯地帶,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11鎮4鄉448個行政村,耕地85萬畝,人口45萬。有回、蒙、佬、滿、錫伯、壯、土家等少數民族,三百多人。距西安市57公里,咸陽市28公里,東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南靠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關中環線,312國道穿境而過。2006年,禮泉縣轄11個鎮、4個鄉:城關鎮、史德鎮、西張堡鎮、阡東鎮、烽火鎮、煙……。 |
彬州市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西北部,屬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版圖形似一正寫的“人”字。東連旬邑、淳化,南依永壽、麟游,西臨長武、靈臺,北接甘肅正寧,為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在咸陽市發展總體框架中處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區位優勢相對明顯。福(州)銀(川)高速公路,312國道,準備開工建設的西(安)平(涼)鐵路從彬縣而過。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境內流長104公里,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塬一道川。全縣總面積……。 |
千陽縣位于陜西西部,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地形地貌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縣土地總面積996.46平方公里,境內轄7鎮65個行政村,總人口1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1萬人;境內海拔710——1545.5米,相對高差835.5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0.9℃,年均降水677.1毫米,無霜期197天。境內渭河支流——千河橫貫東西,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徑流量達3.89億立方米,……。 |
寶雞市金臺區以境內元末道教建筑“金臺觀”而得名。馳名中外的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古陳倉遺址坐落境內。全區總面積309平方公里,總人口35.99萬,其中農業人口11.92萬,城市人口24.07萬。區內轄二鎮三鄉七個街道辦事處,67個社區居委會、103個村民委員會。中山東路街道、西關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眾路街道、店子街街道、東風路街道、十里鋪街道;陳倉鎮、蟠龍鎮、陵原鄉、金河鄉、硤石鄉。【地理概況】地……。 |
縣人民0駐橋山鎮,郵編:727300。行政區劃代碼:610632。區號:0911。位于中國陜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面積228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0萬,漢族為主。西漢設翟道縣。東漢為楢縣地。后匈奴入據。東晉設中部縣。隋改內部縣。唐復置中部縣并設坊州。元廢州仍稱中部縣。1944年改設黃陵縣,因縣北橋山有黃帝陵而得名。農林為主,農產有小麥、玉米、黍、谷子、-、油菜等。森林主要樹種有油……。 |
金川位于河西走廊東部騰格里沙漠南緣,東經101°29′至102°34′,北緯38°至39°。古“絲綢之路”從此經過,是新歐亞大陸橋沿橋城市之一。南面臨永昌縣;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武威相連;西與張掖毗鄰,金昌市人民政府在本區,又有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駐金大企業,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全區總面積3770平方公里,總人口19.3多萬人,轄寧遠堡、雙灣兩鎮,6個街道辦事處。區內現有2個……。 |
天祝藏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武威市下屬的一個自治縣。東經102°07′-103°46′,北緯36°31′-37°55′。與之接壤的縣市有:南邊永登縣,東邊景泰縣,北邊武威市涼州區和古浪縣,西北邊肅南縣,西邊青海省門源縣、互助縣、樂都縣。面積686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1萬。郵政編碼733200,縣政府駐華藏寺鎮。天祝地勢西部高峻,而東南逐漸變低。屬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 |
瓜州縣,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總面積23150平方千米。總人口9萬人(2004年)。縣人民0駐淵泉鎮,郵編:736100。代碼:620922。區號:0937。拼音:GuazhouXian。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平均海拔1500米。 瓜州縣,原名安西縣。2006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她東連中國石油城玉門,西接國際旅游名城敦煌,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連……。 |
合水古稱樂蟠,位于甘肅省最東部,踞陜、甘兩省交界,是著名的黃河象故里,古石刻之鄉。全縣轄7鄉5鎮,5個社區居委會,80個村民委員會,49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24萬人,總面積2941.79平方公里。合水資源富集,是隴東能源大縣。合水是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2.7億噸,石油產能突破70萬噸。煤炭總儲量71.3億噸、煤層氣……。 |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東鄰陜西定邊縣,南依甘肅環縣,北與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自古就有“靈夏肘腋,環慶襟喉”之稱。全縣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66公里,轄區總面積8661.3平方公里,屬鄂爾多斯臺地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為1600米。全縣轄4鄉4鎮101個行政村,總人口1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1萬人,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00多人。有耕地218萬畝,人均14畝,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