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衛生鄉鎮評審與監督管理辦法(2018版)》《浙江省衛生村評審與監督管理辦法(2016版)》精神,在各市推薦的基礎上,浙江省愛衛辦對2021年需復審的省衛生鄉鎮、衛生村鞏固情況進行了復審。依據現場核查和復審結果,確認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等274個鄉鎮為浙江省衛生鄉鎮、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沿山村等3505個村為浙江省衛生村。 |
象山縣東陳鄉地處象山半島中部,縣城南郊,瀕臨東海。沿海南線一級公路穿境而過,新建100米寬的縣中心城區濱海大道將東陳與縣城融為一體,新開發的12平方公里省級經濟開發區落戶東陳,使東陳成為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轄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公里,轄20個行政村,2.1萬人口,耕地面積11727畝,海涂面積14000畝,山林面積45383畝,森林覆蓋率達41%以上。境內水系發達,河流交叉成網,……。 |
曉塘鄉地處象山半島中南部,東鄰石浦港,南瀕高塘島鄉,西接岳井洋,北連定塘鎮。行政區域面積45.5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人口1.9萬,耕地面積19900畝,山林面積19054畝,森林覆蓋率達62%以上,已建成省級萬畝林業特色基地。境內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道路暢通,人民勤勞,素有鐘靈毓秀的生態逐來鄉之稱。農村工作成績凸顯,先后獲得先進工業鄉、農村工作先進鄉等榮譽稱號,黨校被確定為寧波市基層黨校示范……。 |
高塘島鄉位于象山縣最南端,東接鶴浦鎮,南瀕貓頭洋,西臨三門灣,北連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陸地面積58.8平方公里,分高塘與花岙二島。全鄉轄區18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共2萬人口。擁有3萬畝淺海灘涂、2萬畝耕地(其中1萬畝柑桔)。2005年,全鄉社會總產值7.15億元,農業總產值4.66億元(其中漁業總產值4.12億元),工業總產值1.02億元。農漁民人均收入4719元。高塘島鄉是個農漁業鄉……。 |
1949年稱南雅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分稱藤橋、南雅鄉,1984年藤橋鄉改鎮,1992年南雅鄉并入藤橋鎮。位于區境西北部。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2.5萬。溫州到澤雅公路縱貫鎮境,設有車站,有支線1條通岙底,戍浦江可候潮通航。轄藤橋居委會和樟村、金馬、油岙、石垟、陳良、林山、南岸、石埠、新村、北岸、垟岸、下莊、埭與、底垟、底山根、后垟、上寺西、戈恬、大塘、坑古、雅漾、上埠頭、橋上、潮濟、大……。 |
磐石古稱盤嶼,城內有珍珠山,故又名珠城。位于樂清市西南部,南瀕甌江,與龍灣區靈昆島隔江相望,史“東甌名鎮”之稱。境域11.8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10年全鎮工農業產值達工15.8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2394元,耕地面積7652.5畝。現有常住人口17071人,外來人員約1.3萬人。 磐石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東甌先居即在這里繁衍生息。唐貞元年間(785—805),溫州刺……。 |
南岳鎮位于浙江省樂清市東部,離樂清市區14公里,東臨樂清灣。西北接104國道虹橋鎮段,東北接104國道南塘鎮段。全鎮區域面積20.75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人口27214人。 南岳鎮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灘涂資源和旅游資源,與樂清灣港區相鄰,交通便捷,發展前景廣闊,被譽為“樂清灣畔的一顆明珠”。……。 |
大荊鎮距市區47公里。總面積57.8平方公里,總人口58983 人。大荊鎮是國家級風景區雁蕩山的東大門,境內有迎客僧、東石梁洞及蔗湖村的明代攀龍牌坊、泗洲堂村的李孝光墓等名勝古跡。雁蕩山第一大潭——石門潭,美麗的蒲溪,養育了淳樸的大荊人,大荊人以特有的熱情迎接八方來客。 大荊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耕地18984畝,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近年發展柑桔、梨、黃桃、枇杷、楊梅、葡萄、茶葉等經濟林;淺……。 |
智仁鄉位于樂清市最北部,距離市區43.5公里,東與大荊鎮鎮安相鄰,南與大荊雙峰毗連,西北至西南與臺州黃巖交界,屬革命山老區。全鄉總面積43.8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行政村,戶籍人口6071戶19848人,其中常住人口17170人。鄉內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毛竹、早茶、竹筍等特產,是浙江省級生態鄉。……。 |
沙頭鎮是永嘉縣承接沿江和山區的工業重鎮,位于楠溪江中下游,東靠陡門鄉,南臨上塘鎮,西接渠口鄉、下寮鄉,北壤花坦鄉。鎮域總面積64.9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25250人口,41省道和正在建設中的諸永高速公路穿鎮而過,是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的門戶,轄區內有環境優美、風光秀麗的太平巖景區,人文景觀不勝枚舉。2005年,全鎮共完成工業產值5億元,農業產值1315萬元,財政總收入1500萬元,農民人均……。 |
楓林鎮位于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楠溪江中游東岸,距離縣城38公里。西與巖頭鎮隔江相望,東與樂清市芙蓉鎮接壤,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85年,被命名為永嘉縣“武術之鄉”和“象棋之鄉”。2000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2年,被命名為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省農業三新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楓林鎮轄4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336戶,4.1萬人,總面積73.6平……。 |
碧蓮鎮位于永嘉縣中西部,1949年解放后建政為碧蓮鎮。根據清光緒《永嘉縣志》載,“位于城北四十五都,有延天臺,望碧峰,龍頭巖,獨秀峰,并起如蓮花狀,故名碧蓮。”明朝洪武己酉夏,劉基念族而五服,命駕來竭祖廟——永嘉郡祠贈一額,欣視溪水碧清,蓮山草木蔥蘢,遂賜村名為碧蓮。碧蓮原是碧蓮區公所駐地,東鄰大若巖鎮,南連昆陽鄉,西接茗岙鄉,北界山坑鄉、表山鄉,距縣城42公里,總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山場4.3……。 |
黃坦鎮 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地處文成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75.8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有人口2.2萬人。鎮所在地海拔320米,東與金爐鄉接壤,東南與巨嶼鎮接壤,南與珊溪鎮接壤,西與云湖鄉接壤,北與富岙鄉接壤,東北與龍川鄉接壤。境內最大的支流為黃坦坑。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典型的中山丘陵地帶。該鎮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大鎮,苗豬、西瓜是主導農業產業,同時也是浙南、閩北一帶的良……。 |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平和鄉 坐落文成縣平和鄉九龍山茶葉基地在縣城的東南面,素有文成縣東大門之稱,東接瑞安市營前鄉,南接平陽縣龍尾鄉,西北連著文成縣公陽鄉、峃口鄉,鄉0駐下河村,距縣城22千米。境內面積2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2480戶8618人(2005年),耕地面積3737畝,山林面積21832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36萬元,同2002年相比增長11.7%,財政收入5.8萬元……。 |
二源鎮位于文成縣西北部高山平臺,東鄰玉壺鎮,南倚大峃鎮,西連百丈漈鎮,北靠南田鎮。距縣城20公里,總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96畝、林地39247畝。2016年1月,經省民政廳批準,二源設鎮,轄二源、朱陽、新東3個社區,17個行政村,3842戶12320人。轄區內最高海拔951.8米,最低點海拔590米。二源鎮境內全年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土壤肥沃,農業基礎扎實,旅游資源豐富,是浙江省首個綠色……。 |
山門鎮位于平陽西部,距縣城44公里,東接水頭鎮,西鄰曉坑、懷溪鄉,南與南雁鎮隔溪相望,北界鳳臥鎮,平(平陽)文(文成)公路橫穿而過,全鎮面積35.84平方公里,下轄山門、東嶼、疇溪三個辦事處,有26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總人口2.87萬,是“溫州市文明鎮”、“溫州市生態鎮”。2005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0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3元。山門是革命老區,……。 |
駐地雅陽,雅陽有烏巖尖形似象牙稱“牙陽”,后雅化得今名。泰順建縣前今雅陽鎮大部分屬平陽縣歸仁鄉三十八都,北部國嶺、上仁垟、下仁垟、秀澗、東安屬三十九都。立縣至清代,原三十八都地改為八都,原三十九都地改為六都。1935年今雅陽鎮域分屬福巖、同仁、埠下、孔嵐、太平、松東、秀仁、卓國、秀梧、墩頭等鄉。1938年福巖、同仁、埠下、孔嵐、太平5鄉及孔嵐鄉孔目洋并為雅洋鄉。解放時今雅陽鎮域分屬雅洋、秀東、東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