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省愛衛會決定命名京山市、通山縣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江漢區民意街等79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確認孝感市等9個城市(縣城)為“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等71個鄉鎮(街道)為“湖北省衛生鄉鎮(街道)”。 |
黃陂區橫店街道位于武漢市北郊、黃陂南部。南距漢口中心城區10公里,北距黃陂前川街12公里,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5萬人,耕地面積4.8萬畝。轄32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 橫店交通便捷,航空、鐵路、公路綜合交通密集程度全國罕有。四條主要公路——318國道(岱黃高速)、武漢繞城公路、川龍大道、漢十高速在此交匯進入中心城區;三條鐵路主干線——京廣、京廣京九武麻聯線、武合鐵路在……。 |
六指街道位于湖北武漢市黃陂區。下轄:420116006001111什仔鋪居委會420116006002220甘棠鋪居委會420116006200112聯合村委會420116006201112群建村委會420116006202220建民村委會420116006203220紅光村委會420116006204220曙光村委會420116006205220勝洪村委會420116006206220同聯村委會……。 |
浮屠鎮地處陽新縣中部,距陽新縣城13公里,鎮域面積232平方公里,下轄39個村,1個社區,406個村民小組,1.5萬戶、9.8萬人口;全鎮耕地8.9萬畝,山場6.7萬畝,水面4.2萬畝,是全縣重要的糧食和水產品生產基地,境內建有鄂東南糧食儲備庫。106、316國道和沿橫省道在鎮區交匯,武陽一級路、武廣高鐵、大廣高速穿境而過,是陽新縣“人口大鎮、農業強鎮、交通要鎮、商貿新鎮”,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 |
三溪鎮地處鄂東南、縣域西部,西連咸寧,北接大冶。因王英、大冶、國和三條河流在此匯合而得名。全鎮總面積147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7萬人。三溪鎮地理區位優越凸顯,境內交通四通八達,距黃金長江水道不足90公里,離縣城及火車站僅半個小時車程,處106國道13公里,G45大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在鎮區設有出口,施工建設的武陽(武漢至陽新)一級公路貫穿境內,S317省道沿橫公路穿境而過……。 |
湖北省陽新縣白沙鎮扼鄂東南門戶,東臨長江水道,西接京廣鐵路,南連昌九經濟走廊,北靠武黃經濟帶。轄區面積140平方公里,行政村33個,總人口11萬。為湖北省綜合改革試點鄉鎮,先后被授予“鄂南明星鄉鎮”、黃石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稱號,是鄂東南地區快速崛起的一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重鎮。境內物產豐富,市場繁榮,交通便捷,歷史上曾為“長樂園”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交通以大沙鐵路、1……。 |
相傳,明末清初,鄂東有兄弟二人,兄長叫大川,胞弟叫小川,為躲債,兄弟二人不遠千里,來到現在的大川鎮安家落戶。經過數十代人的繁衍生息,小川的后人遷到伏龍山下,大川的后人留了下來,繼續在此勞作耕耘,繁衍生息,大川因此而得名。清代隸屬湖北省鄖縣南鄉。1941年,隸屬湖北省襄陽道鄖縣。民國成立后隸屬湖北省鄖縣。1922隸屬湖北省鄖縣第七區。1932屬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1944大川屬鄖縣十堰鄉二保。1……。 |
丹江口市轄鎮。1984年以前屬浪河區鎮湯灣小公社,1987年設土關埡鄉,1993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中心29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1.5萬。有丹(江)土(關埡)路通市區,(武)漢十(堰)公路穿境而過。轄土關埡、四方山、湯灣、常家橋、龍家河、金山、碾子坪、杜家灣8個居委會和土關埡、龍轉溝、周家營、龍窩、四方山、湯灣、常家橋、龍家河、金山、碾子坪、錦雞廟溝、杜家灣、張家溝、姚河、賀家灣……。 |
上津地名,歷史悠久,古為商國之地,春秋屬晉,戰國屬秦,北朝西魏時建立上津縣,比鄖西建縣早938年,歷史上曾14次建縣,6次設郡,2次設州,可見上津是秦楚咽喉,政治中心,軍事要地。 上津古城保存完整,建于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周長1236.6米,高6.8米,設5門,面積8萬平方米,城基厚度6.12米,是湖北省保留完好的古城,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全縣旅游景觀之一。因城池依山滂水,四……。 |
關沮鄉位于沙市區北側城郊,東與鑼場鎮接壤,西與荊州區郢城鎮毗鄰,南依中心渠,北靠海子湖,距中心城區約3.2公里。轄8個行政村,73個村民小組,兩個鄉直漁場,國土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10畝,水面2091畝。總人口16112人,3085戶,其中常住人口16553人,非農業人口4833人,多系漢族,少有回族、彝族等民族。關沮鄉于1986年9月18日建立,由原沙市市立新鄉和江陵縣各4個村合并組建……。 |
該鎮位于縣城東北45公里處,東連洪湖,北望仙桃,監仙公路穿境而過,版圖面積104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總人口5.04萬人。龔場歷史悠久,相傳宋末元初某年大水,四鄉淹沒,唯此-存,人煙逐聚,乃為集市。清順治年間,始設邑令,為監利縣治之要地,迄今已有400年歷史,解放后設龔北區,1984年設區轄鎮,1987年改為縣轄鎮。改革開放以來,該鎮把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作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戰略舉措,全面啟動讓……。 |
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屬長樂鄉。民國六年(1917年),分屬東南上鄉和東南下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孟溪大垸成立孟溪區后,為區之一部。1951年劃分為五、九兩區,鄉報星片及胡廠片一部屬九區,其余屬五區。1952年第五區更名為孟溪區,第九區更名為甘河區,1958年黃山人民公社成立,胡廠、報星、章田為公社下屬的三個管理區。1961年,成立報星、胡廠、章田三個公社,1975年撤區,三公社……。 |
-市鎮因燒制陶器“窯林”舊稱演繹而名,于明代末年建制,是松滋最早的建制鎮。地處湘鄂邊界,枕武陵余脈,連兩省三縣,物華天寶,山川錦繡,是湖北荊州的南大門,版圖面積126.3平方公里,4.7萬人口,5.1萬畝耕地。是荊楚大地上的“糧食大鎮、經濟強鎮、邊貿重鎮”。 悠久的人文歷史。中國古人類文明的遺址--桂花樹遺址與-市隔河相望,全國唯一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臺山古剎香火千年不絕。 豐富的農業資源。……。 |
分鄉鎮地處夷陵區東北部,與遠安縣接界,屬石灰巖地區,是我區較貧困的一個鄉鎮。該鎮國土面積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6公頃,轄16個村,1個居委會,118個村民小組,共有11350戶,40385人,是全省“桑麻之鄉”。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6億元,財政收入7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718元。.……。 |
王店鎮所在地原是一座荒涼無名山崗,灌木爭長,雜草叢生。民國初期,當陽至宜昌交通改道,由于坡道漫長,迂回曲折,山崗上便成為來往商販歇腳之地。有一王姓商人率先在此搭棚經商,賣茶賣酒,繼而開設飯館、客棧,招攬顧客,從此得名王家店子,1981年定名為王店。解放初期,王店已居住有十余戶人家,較為繁榮。1956年設王店指導組,轄王店、雙蓮、蓮坪三鄉;1958年恢復區鎮建制,設王店區,轄王店、雙蓮、蓮坪、玉泉四……。 |
仁和坪鎮地處五峰東部,其境東臨松滋,南接湖南石門太平,西與漁關接壤,北界宜都市。地處兩市兩省四縣(市)六鄉(鎮)交界之地,版圖面積242平方公里。鎮政府距松滋劉家場39km,西距漁關31km,漁(關)劉(劉家場)公路橫貫全境。鎮內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1172m(大栗樹福星觀),最低海拔158m(南河出口)。地形格局呈兩嶺一河之勢。從漁關清水灣發源的南河經仁和坪流入松滋境內流程24km,可利用水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