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認真落實省委《關于加強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為根本的基層基礎工作的若干意見》(豫發〔2019〕11號)要求,持續實施“百村引領、千村爭先、萬村提升”示范行動,三年內評選200個左右市級基層黨建示范村,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市委組織部2021年度繼續開展基層黨建示范村創建評選工作,帶動各縣(市、區)開展創評活動。突出村(社區)主導產業優勢明顯,集體經濟收入較高,黨支部運行規范、凝聚力強等方面內容,經基層對標創建、縣鄉逐級推薦、縣級聯審把關、市級逐村觀摩考核,評選產生2021年市級基層黨建示范村60個。 |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戶部尚書侯恂在此建造草堂、斗室、牡丹亭、假山等,因在城南,得名南園。又因大于東北小花園,故名大園子。1939年屬第一區趙口保。1946年屬博愛鎮第十九保。1949年屬毛堌堆區侯小園鄉。1956年屬路河鄉侯小園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毛堌堆人民公社。1965年屬毛堌堆人民公社侯小園生產大隊。1970年屬路河人民公社侯小園生產大隊。1975年置大園子生產大隊,屬……。 |
明建文四年(1402)李氏由李口集分居于此,始名李口莊。后因村大人多,居民遷出另建小莊,此稱李大莊。1913年置李大莊保,屬毛堌堆區。1949年屬毛堌堆區李口鄉。1956年屬李口鄉清河口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屬李口人民公社清河口生產大隊。1962年屬高辛區清河口人民公社。1965年屬李口人民公社清河口生產大隊。1977年從清河口生產大隊析置李大莊生產大隊,屬李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更……。 |
明代周氏建村,因地處交通要沖,開設店房,遂稱周家店,簡稱今名。1949年稱周店村公所,屬遠襄區。1955年稱周店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遠襄區。1957年稱周店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尚寨鄉。1958年設周店生產大隊,屬遠襄人民公社。1961年屬遠襄區尚寨人民公社。1964年屬遠襄人民公社。1977年屬尚寨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周店村民委員會,屬尚寨鄉。2005年12月,尚寨鄉與小吳鄉合并成立惠濟……。 |
明崇禎年間王武兄弟三人自今慈圣鎮白莊遷此定居。王武武藝高強,能飛舞八十四斤大刀(現存縣文化館)鄰村青年多來學藝,尊為武術大王,號稱魔術王,諧音稱“毛古王”,簡稱今名。1949年稱毛王村公所,屬城關區。1954年屬毛王行政村,屬大仵鄉。1955年稱毛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大仵中心鄉。1957年稱毛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梁莊鄉。1958年設毛王生產大隊,屬大仵人民公社。1977年梁莊人民公社。19……。 |
明永樂年間,張氏靠惠濟河南岸定居,初名張莊,后在河上修一便橋,更今名。1949年屬城關區周莊村公所。1955年屬林張中心鄉社周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1957年屬張橋鄉周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70年從周莊生產大隊析出設張橋生產大隊,屬張橋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張橋村民委員會,屬張橋鄉。2015年屬張橋鎮至今。張橋村:位于張橋鄉政府所在地。……。 |
明代楊氏建村,稱楊樓。明嘉靖年間張勉自本鄉力士崗遷入,后楊氏絕嗣。清同治年間筑寨,易今名。1949年稱張樓寨村公所,屬官莊區。1955年稱張樓寨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林張中心鄉。1958年設張樓寨生產大隊,屬官莊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張樓寨村民委員會,屬崗王鄉。2011年11月鄉改鎮,屬崗王鎮至今。張樓村:位于崗王鎮以南4公里處。……。 |
宋代王仲生自今河北逃難至此,初名王莊。后建樓房,易名王樓。1934年高占魁自今李原鄉高莊遷入,后為望族,更今名。1949年稱賈莊村公所,屬官莊區。1955年稱賈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官莊區。1957年稱賈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申橋鄉。1958年設賈莊生產大隊,屬李原人民公社。1977年設賈莊生產大隊,屬申橋人民公社。因與本縣洪恩公社賈莊大隊重名,1981年4月經商署文(1981)62號文件批準……。 |
《梁氏族譜》載:漢代梁氏于此建村。至晉,戰爭動亂,外遷他鄉。明代,梁志剛歸故土,重建村。以其靠河灣處,稱梁家灣,簡稱今名。1949年稱梁灣村公所,屬城關區。1955年稱梁灣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屬陳集中心鄉。1958年設梁灣生產大隊,屬陳集人民公社。1982年屬陳青集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梁灣村民委員會,屬陳青集鄉。2000年鄉改鎮,屬陳青集鎮至今。梁灣村:位于陳青集鎮以西4公里處。……。 |
明洪武年間張仲禮山西遷民至此,以原籍村名名村。1949年屬城關區小方莊村公所。1955年屬林張中心鄉小方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64年屬城關人民公社小方莊生產大隊。1975年屬城郊人民公社。1981年屬邵園人民公社。1984年屬邵園鄉小方莊村民委員會。1987年12月從小方莊村民委員會析出設林張村民委員會,屬邵園鄉。2018年屬雙河街道至今。林張村:位于惠濟河東側。……。 |
清咸豐年間,管姓兄弟二人遷此落戶,分別建村。老大住地為大管莊,老二住地為小管莊。后演變為小官莊。1949年屬一區。1955年屬張弓鄉。1958年9月屬張弓人民公社高堂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并,為睢縣張弓人民公社高堂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寧陵縣張弓人民公社和莊生產大隊。1975年為張弓人民公社管莊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張弓鄉管莊村民委員會。1985年12月為張弓鎮管莊村……。 |
明代,中原傳教盛行,由翟氏家族斥資建起一座土地廟,取名翟廟。1949年屬五區。1951年屬六區。1955年屬柳河鄉。1958年9月屬柳河人民公社后趙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并,屬柳河人民公社后趙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柳河人民公社后趙生產大隊。1983年12月屬柳河鄉后趙村民委員會。1985年12月為柳河鎮翟廟村民委員會至今。翟廟村:位于后趙村西側。……。 |
清順治年間,原名趙莊。后來趙姓兄弟二人分家莊后另建一莊,居前的村名叫前趙,居后的村名叫后趙。1949年屬五區。1955年屬石橋鄉。1958年9月屬石橋人民公社張莊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并,屬睢縣石橋公社張莊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寧陵縣石橋公社張莊生產大隊。1981年為石橋人民公社前趙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石橋鄉前趙村民委員會。2009年11月為石橋鎮前趙村民委員會至今……。 |
清代,名蔡莊。因處廢黃河東岸,為防水患,蔡、李二姓筑個村圍,改為蔡李屯。嘉慶十二年(1807),蔡吉主持修復舊圍,改今名蔡吉屯。1949年屬一區。1955年屬華堡鄉。1958年屬華堡人民公社華堡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縣,屬睢縣華堡人民公社華堡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寧陵縣華堡人民公社前屯生產大隊。1983年12月屬華堡鄉前屯村民委員會。1991年為華堡鄉后屯村民委員會。201……。 |
明洪武年間,于氏遷此建村并建有樓房,故名于樓。1949年屬四區。1955年屬趙村鄉。1958年9月屬趙村人民公社。1960年5月睢寧合并,屬睢縣趙村公社。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屬寧陵縣趙村公社桃堌集生產大隊。1983年12月屬趙村鄉桃堌集村民委員會。1989年為趙村鄉于樓村民委員會至今。于樓村:位于趙村鄉以西1公里處。……。 |
明洪武二年(1369),胡氏父子由山西洪洞遷此,以氏名村。1949年屬一區。1955年屬長崗鄉。1958年為孫聚寨人民公社馬菜園生產大隊。1961年為河集區馬菜園生產大隊。1965年為孫聚寨人民公社馬菜園生產大隊。1974年為潮莊人民公社馬菜園生產大隊。1984年為潮莊鄉馬元村民委員會。1986年為潮莊鎮胡寺村民委員會。胡寺村:位于潮莊鎮以南1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