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根據《江蘇省衛生鎮(鄉)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衛生村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省愛衛辦在前期暗訪的基礎上,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分批組織有關專家對各設區市申報的江蘇省衛生鎮進行了技術評估,同時對申報的江蘇省衛生村進行了抽查。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等49個鎮、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老虎橋社區等822個村各項創建工作達到《江蘇省衛生鎮(鄉)標準》和《江蘇省衛生村標準》要求,予以通過技術評估。 |
清咸豐年間,山東省鄆城縣孫氏來此定居,故名。1960年,成立孫莊大隊,隸屬于魏廟公社。1983年,設立孫莊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魏廟鄉。1991年11月,設立魏廟鎮,沿用原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孫莊村:位于魏廟鎮東北5公里處。……。 |
本村建于清朝,是袁姓財主的莊子,財主勢大通官,所以得名袁大莊。1958年,設袁大莊大隊,隸屬敬安公社。1983年,改設袁大莊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敬安鄉。1985年,撤鄉設鎮,隸屬于敬安鎮。袁大莊村:位于敬安鎮西北5.5公里處。……。 |
宋代有一韓總兵祖居此村,蓋了一座大樓,故名。原屬韓大樓農場。1983年,設立韓大樓村村民委員會。1985年,撤鄉設鎮,隸屬于敬安鎮,1996年,劃歸敬安原種場。2000年,又劃歸敬安鎮管轄。2001年,閆樓村并入韓大樓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韓大樓村:位于敬安鎮東北2.5公里處。……。 |
清朝末年,單姓遷居于此建村,又有集,故名。原屬單集大隊,隸屬于張莊公社。1983年,設立單集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張莊鄉。2000年,撤鄉并鎮,隸屬于張莊鎮,沿用原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單集村:位于張莊鎮西南5公里處。……。 |
清乾隆年間,村中有興國寺一座,故名。1980年前,成立韓莊大隊,后更名為興國大隊,隸屬于崔寨公社。1983年,設立興國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崔寨鄉。2000年,撤鄉并鎮,隸屬于張莊鎮,沿用原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興國村:位于吳傳樓村東側。……。 |
清乾隆年間,韓總兵在此安營扎寨,故名。1980年前,成立韓營大隊,后更名為韓張大隊,隸屬于崔寨公社。1983年,設立韓營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崔寨鄉。2000年,撤鄉并鎮,隸屬于張莊鎮,沿用原村民委員會名稱。2013年,沛縣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大韓營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張莊鎮,名稱沿用至今。大韓營村……。 |
原名燈掛子王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因王家土樓掛燈指路而得名,歷來王家居住者多,后有張、李、孫、董、石等姓氏來居而形成村莊,取名大王樓。1973年,從石樓大隊劃出成立大王樓大隊。1983年,設立大王樓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棲山鄉。2000年,撤鄉并鎮,隸屬于棲山鎮,沿用大王樓村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大王樓村:位于棲山鎮西南3公里處。……。 |
清代黃河決口淤積為平原,名叫碼頭,后來馬氏最早在此安家居住,改為馬村。1960年,成立馬村大隊。1983年,設立馬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棲山鄉。2000年,撤鄉并鎮,隸屬于棲山鎮,沿用原馬村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馬莊村:位于棲山鎮西北2公里處。……。 |
十里鋪為古時驛站,是縣城通往徐州的第一站,離縣城十里,明洪武年間,王姓人在驛站旁邊居住,逐漸形成村莊,故名。原為十里鋪大隊,屬胡寨公社。1983年,設立十里鋪村村民委員會,屬胡寨鄉。2000年,鄉鎮合并,隸屬胡寨鎮。2001年,韓油坊村并入,沿用十里鋪村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隸屬于胡寨鎮。十里鋪村:位于胡寨鎮西北5公里處。……。 |
據傳說,姓楊一家3口人從陜西省受災,一路要飯來到此處落足,開了一家店鋪,因這家姓楊,故名。1975年,從十里鋪大隊分出為楊店大隊,隸屬胡寨公社。1983年,設立楊店村村民委員會,隸屬胡寨鄉。2000年,鄉鎮合并,屬胡寨鎮。2001年,張莊村并入,沿用楊店村村民委員會名稱至今。楊店村:位于胡寨鎮西北3公里處。……。 |
明末清初張姓從山西曲沃遷至此地居住,因河道彎曲,故名。1958年屬炮車公社張圈大隊,1983年恢復鄉建制,屬炮車鄉為張圈村村民委員會,1999年1月劃歸邳州市,1999年12月撤鄉建鎮,屬炮車鎮為張圈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鎮改街道,屬炮車街道為張圈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張圈村:位于環城東路以東,龍池村西側。……。 |
劉姓建村,又因過去老沂河常在此決口,故名。1958年為炮車街道紅衛大隊,1983年恢復鄉建制,屬炮車鄉為劉口村村民委員會,1999年1月劃歸邳州市,1999年12月撤鄉建鎮,屬炮車鎮為劉口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鎮改街道,屬炮車街道為劉口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劉口村:位于宋圩村南側。……。 |
相傳遠古時期,王母娘娘下凡來到人間游玩,當時身懷六甲,途經八集鎮的果滿山,生下一嬰兒并住滿月后繼續向北游走,路徑此山住了一宿,因而得名宿娘山,后演變為宿羊山。民國初期名為宿羊山圩,1934年為宿羊山鄉政府駐地,1949年至1953年屬山東蘭陵縣,1953年劃歸邳縣,1958年宿羊山公社宿羊山大隊,1983年屬宿羊山鄉為宿羊山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屬宿羊山鎮為宿羊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宿羊山村……。 |
因是譚洼、苗樓、榮莊3個村民委員會合并,地址設在苗樓而得名。清末,苗姓搬到一高臺子居住,故稱苗樓。村委會駐苗樓得名苗樓村村民委員會。建國初期屬邳睢縣八集區廟樓鄉,1953年邳睢縣撤銷屬邳縣十四區苗樓鄉,1956年區鄉合并為八集區八集鎮建國一社,1957年撤區并鄉屬八集鄉,1958年為八集公社苗樓大隊,1983年恢復鄉建制,屬八集鄉苗樓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撤鄉建鎮屬八義集鎮苗樓村村民委員會,沿用……。 |
因位于土山老街的北側,故名。1958年為土山公社魏園大隊,1981年分設街北、魏園大隊,1983年恢復鄉建制,屬土山鄉為街北村村民委員會,1986年12月撤鄉建鎮,屬土山鎮為街北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兩村合并,屬土山鎮為街北村村名委員會,沿用至今。街北村:位于街南村北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