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根據《江蘇省衛生鎮(鄉)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衛生村考核命名及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省愛衛辦在前期暗訪的基礎上,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分批組織有關專家對各設區市申報的江蘇省衛生鎮進行了技術評估,同時對申報的江蘇省衛生村進行了抽查。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等49個鎮、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老虎橋社區等822個村各項創建工作達到《江蘇省衛生鎮(鄉)標準》和《江蘇省衛生村標準》要求,予以通過技術評估。 |
因處原青山鄉集鎮而得名。2007年4月由青山鄉合并建設村村民委員會和童家村村民委員會,命名為青山村村民委員會。青山社區:位于東壩鎮以北2公里處。……。 |
因村西邊有一條通向胥河,與東壩村義村、小莊村相隔為了和睦相處,互相出資建橋,互相利用此澗,得名。1958年分別成立睦澗大隊;1984年更名為和睦澗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和睦澗村村民委員會與幸福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的和睦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和睦澗村:位于東壩鎮東北3公里處。……。 |
以青桂村村民委員會、楓元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各取首字組合得今名。2006年青桂村村民委員會、楓元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青楓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青楓村:位于東壩鎮以東3公里處。……。 |
下壩因處東壩下游而得名。“下壩”為明清時唐昌鄉鄉公所與原下壩鄉鄉政府駐地。2006年新閘村村民委員會、銀杏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下壩村村民委員會。下壩社區:位于東壩鎮以東4公里處。……。 |
因位于胥河南岸,故名。1998年小河村村民委員會與東南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河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河南村:位于東壩鎮以東5公里處。……。 |
此村地處山區,環顧四周均為隴崗,故名。1958年成立顧隴大隊;1983年改名為顧隴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顧隴社區:位于椏溪鎮以西6公里處。……。 |
據高淳地名錄載:穆姓率先遷居此地開基建村,故名。1958年成立穆家莊大隊;1984年體改時改名為穆家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穆家莊村:位于椏溪鎮西北8公里處。……。 |
因該村委會居于原定埠鎮東邊,故名。2000年陳家村村民委員會、荷花塘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鎮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鎮南村:位于椏溪鎮西南6公里處。……。 |
以原新華村村民委員會與墻門村村民委員會合并后各取前一字組合得今名。2000年新華村村民委員會、墻門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新墻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墻村:位于椏溪鎮西南5公里處。……。 |
中山社區:緊鄰揚子生活區,江北大道、寧啟鐵路穿社區而過。現有19個居民小組(山許、小謝、武莊、梅王、李云、凡莊、大賈、黃馬、東方、朱莊、杜圩、袁莊、王西、王東、松元、楊莊、菜園、橋北、卞西)、6個居民小區(中楊新村、寧馨家園、聚富新寓、彩苑小區、中心村、葛塘商住樓群)和6條商業街(緯一路中楊新村商業街、葛中路、葛關路、松楊路、菜園路、葛塘老街),中山科技園也坐落于此。占地面積4.6平方公里,總人口……。 |
明初年間形成村落,因梁姓始居得名梁樓村。1962年從許廟大隊分出名為梁樓大隊,隸屬單樓鄉,1983年改為梁樓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鄉鎮合并后隸屬王溝鎮。2001年與袁油坊村合并為梁樓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梁樓村:位于王溝鎮西北6公里處。……。 |
明洪武年間形成村落,因由山西洪桐縣張姓遷居且有過集市得名張集村。原屬劉電池大隊,隸屬單樓鄉,后分出張集大隊、王集大隊,又合并成張王集大隊,1983年改為張王集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鄉鎮合并,隸屬王溝鎮,沿用至今。張王集村:位于王溝鎮以北2公里處。……。 |
解放初期形成村落,因趙姓始居且回避重名得名趙劉莊村。原名華山公社趙莊大隊,因重名1981年更名為趙劉莊大隊,1983年改為趙劉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與胡莊村合并為趙劉莊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趙劉莊村:位于華山鎮西北3公里處。……。 |
明初洪武年間建成,以石姓先祖來此占產立莊蓋樓,故名。1958年建石樓大隊,隸屬套樓鄉,1983年改為石樓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歸屬華山鎮。石樓村:位于華山鎮以西2公里處。……。 |
咸豐年間形成村落,因彭姓始居得名彭莊村。1958年屬彭莊管轄,1960年建大彭莊大隊,1983年更名為大彭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新安集、陳集、安集并入大彭莊村村民委員會,隸屬趙莊鎮,沿用至今。大彭莊村:位于趙莊鎮以西4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