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公布了2021年度美麗村莊名單,共1053個村莊入選。 |
因過去境內有一些地方冶煉鉛鋅提煉銀,開過銀廠,故名銀廠,片村名。1951年設銀廠鄉;1969年更名為銀廠管理區;1978年更名為銀廠大隊;1984年更名為銀廠;1989年更名為銀廠行政村;2000年村更名為銀廠民委員會,自得名沿用至今。銀廠村……。 |
納支寨村……。 |
新民村……。 |
桂花社區位于麒麟城東部,毗鄰西河、南盤江,西接代河、鳳來社區,東面南面與珠街街道接壤,北至沾益區金龍社區,國土面積3.5平方公里。桂花社區距離麒麟城3公里,自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水利設施完善,勞動資源豐富。社區黨總支下設11個黨支部(其中非公黨支部1個),共有正式黨員151名,預備黨員2名。居委會下轄十個居民小組,有耕地2716畝,養殖水面310畝,其中人均耕地0.6畝;有農戶1230戶,4……。 |
村委會附近有一龍潭,寄希望于給居民帶來興旺發達,風調雨順,故名。1949年前屬曲靖縣寶泉鎮,1950年屬三寶區興龍鄉,1958年成立溫泉公社為興龍管理區,1964年劃入越州公社,1965年劃歸三寶區興龍公社,1969年撤區為三寶公社興龍大隊,1984年為興龍鄉,1988年為三寶鎮興龍辦事處,2000年為興龍村委會,2013年10月撤鎮設街道為三寶街道興龍村委會。興龍村……。 |
中華民國時期曾設彩云鄉。2017年11月8日原光華社區析置為光華社區居民委員會、九龍社區居民委員會、彩云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彩云社區……。 |
2017年11月8日,原光華社區析置為光華社區居民委員會、彩云社區居民委員會、九龍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九龍社區……。 |
馬鳴原名“馬麻”,彝語,意為頭人或土司駐兵的地方。1952年改為馬鳴,意為人民翻身解放,人歡馬叫。1965年以前為馬鳴管理區,1965-1983年為馬鳴生產大隊,1983-1986年為馬鳴小鄉,1986-2000年為馬鳴行政村,2000-2013改為馬鳴村委會,2013年末成立馬鳴社區。馬鳴社區……。 |
因村委會駐恰德村,彝語,原名“恰德姑”,含義是歷史上練過弓弩的地方,故名。1949年前屬東山鄉;1950年屬田壩區安迪鄉;1954年屬五區恰德鄉;1958年屬恰德公社恰德管理區;1961年屬東山區恰德公社恰德管理區;1963年屬東山鄉恰德公社;1970年屬東山公社恰德大隊;1984年屬東山區恰德鄉;1988年至2000年屬東山鄉恰德村公所;2000年設恰德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恰德村……。 |
金家村位于馬街鎮東部,距鎮政府駐地3千米,東至朱家堡村委會,西至大西村委會,南至黃官營村委會,北至朱家堡村委會,村委會駐地金家村。人口與土地面積:2014年統計薛官堡村共1174戶,人口4050人,全村面積2.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900畝,下轄金家村、寺耳堡2個村,7個村民小組。氣候與物產經濟:地處亞熱帶,氣候冬干夏濕,年均溫度16.1℃,降雨量為900mm,無霜期251天,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 |
原名“阿丈沖”,是彝族人名。后改為“回隆”,回族居多。駐地下村。回隆在1949年前稱沾益縣東區鳳翔鎮13保阿丈沖村;1949-1955年,改成沾益縣中心區回隆鄉;1955年12月,回隆劃歸富源;1956-1958年改成富源縣紫泉鄉回隆管理區;1959-1961年,改成富源縣涼水井人民公社回隆生產大隊;1962-1965年,改成富源縣城關區回隆公社。1966-1978年,改成富源縣城關區回隆公社(革……。 |
彝語“糯租”即種大麥的地方,故名。1951年設立糯粗鄉,屬待補(六區)轄。1954年糯粗鄉屬待補(十二區)轄。1955年糯粗鄉屬待補(八區)轄。1965年設糯粗公社,屬待補區轄。1970年撤糯粗區設立待補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糯租大隊設立糯租鄉,屬待補區轄。1987年8月1日撤待補區設立待補鎮,撤糯租鄉設立糯租辦事處,屬待補鎮轄。2000年6月1立糯租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糯租村……。 |
升官屯村……。 |
五組村……。 |
明代進士陳表取名“草池村”,明朝萬歷年間叫“石灰窯”;清朝沿用;民國時期因村在靈照山腳,又面臨哨河,哨河水清長流,該村山青水秀,取名“靈秀”,并經民國政府同意。1952成立靈秀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改稱城關公社靈秀管理區;1961改為靈秀大隊;1983年撤縣設市,設立區、鄉,改稱靈秀鄉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為靈秀辦事處;1999年11月成立鳳凰路街道,改為靈秀村委會;2011年5月改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