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曲水縣和墨竹工卡縣、林芝市米林縣、阿里地區噶爾縣、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和米林縣扎西繞登鄉、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那曲市比如縣白嘎鄉,以及拉薩市等5個市(地)的18個村(居)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衛生面貌,提高人民群眾文明衛生意識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整體水平達到了《西藏自治區衛生鄉鎮(縣城)標準》和《西藏自治區衛生村(居)標準》的要求,經研究決定,命名上述的4個縣城為自治區衛生縣城、4個鄉鎮為自治區衛生鄉鎮、18個村(居)為自治區衛生村(居)。 |
曲水縣地處西藏腹地、拉薩河下游、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面積1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7萬畝,林地面積19萬畝,草場160萬畝。轄1個鎮,9個鄉,114個村民委員會。曲水藏語意為“流水溝”。民主改革前設曲水宗。1959年8月將曲水宗和色麥宗合并設立曲水縣,隸屬于拉薩市至今,縣府駐雪村。該縣屬雅理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大都比較平坦。念青唐古拉山的一條去脈逶迤北部,南坡形萬長達5-20公里的7條山溪……。 |
墨竹工卡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拉薩河中上游、米拉山西側。總面積549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63萬畝,草場490萬畝,林地面積42萬畝,總人口3.8萬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縣人民政府駐工卡鎮,郵編:850200。代碼:540127。區號:0891。拼音:MozhugongkaXian。墨竹工卡縣政府網站:http://墨竹工卡.com(確實是正文域名)。基本概況墨竹工卡縣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 |
米林縣地處西藏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面積為9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森林面積480萬畝。總人口1.5萬,轄8個鄉(其中一個民族鄉),100個村民委員會。米林藏語意為“藥洲”。米林縣的前身為則拉崗宗。1959年8月成立米林縣人民政府,因縣府設在米林村而得名,隸屬林芝專區管轄。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1986年林芝地區恢復后,又劃林芝地區管轄。1961年5月……。 |
噶爾縣地處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是西藏18個邊境縣之一。面積17197平方公里。耕面積0.89萬畝。總人口0.98萬。轄4個區,1個鎮,11個鄉,36個村民委員會。噶爾縣是西藏阿里地區行署的所在地,海拔4350米,因位于獅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獅泉河鎮”,藏意為“兵營、帳篷”,因清政府派蒙古族將領甘登次旺率軍攻退了敵軍,當時清軍曾在此扎營,由此而得名。噶爾縣在一大片紅柳灘上新建起……。 |
“南伊”意為“圣地”;“珞巴”意為“南方人”,故名。1959年8月,設米林鄉、東多鄉,屬米林區。1970年鄉改人民公社,米林鄉和東多鄉各劃出一部分組建南伊(后又稱納玉)人民公社,剩余區域合并設置米林人民公社。1984年各公社復鄉。1985年1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將納玉鄉改設為南伊珞巴民族鄉,屬米林縣管轄。米林縣轄鄉。1984年12月南伊公社改為南伊珞巴族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8公里。面積約……。 |
因500多年前由扎西和繞登兩位僧人建立的扎西繞登寺而得名。“扎西”意為“吉祥”;“繞登”意為“永恒”。1959年9月,設扎西繞登鄉、彩門、加馬學登、章達4個鄉,屬扎西繞登區。1970年扎西繞登區更名為東方紅區,所轄鄉改人民公社。1984年各公社復鄉,東方紅區復稱扎西繞登區。1988年4月在全區撤區并鄉中,撤銷扎西繞登區,將原扎西繞登鄉、彩門鄉、加馬學登鄉、章達鄉合并,設置扎西繞登鄉,屬米林縣管轄。……。 |
吉塘鎮有行政村數11個;總戶數679 人;人數4342 人;牲畜總數17957 頭(只、匹);區域面積533 平方公里;氣候特點屬于溫帶半干旱性氣候,具有發展種養業的自然優勢條件。全鎮有一所中心小學,八個村級教學點,學校總面積為3264 平方米。 醫療衛生情況 全鎮有一所中心衛生院 2003 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3 年我鎮國內生產總值達 1370 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 2132 元,其中……。 |
比如縣轄鄉。1960年建白嘎鄉,1969年改公社,1980年復改鄉,1988年撤區并鄉擴大范圍。位于縣境東南,距縣府47公里。面積1400平方公里,人口0.5萬。那昌公路過境。轄西匯、白嘎、叮色、德吉、冬拉、東達、達欽、嚨嘎、吾闊、夏日、雜烏、色達、雅安多、巫措、熱若、亞闊、奈娃、乃托、吉忠、順安、非爾瑪、樸爾娃、貢登、扎西瓏、唐巴、莫容26個村委會。屬于半農半牧、半林業鄉。種植小麥、青稞、豌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