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麗水市紅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麗水市紅色鄉村示范鄉鎮、示范村評定辦法》,通過鄉鎮(街道)、村級申報,經市、縣兩級審核、評審,2021年度全市共創成紅色示范鄉鎮(街道)16個,紅色示范村48個。 |
蓮都區仙渡鄉葛畈村是北鄉革0據地之一,是一塊具豐富革命歷史資源的紅色土地,由于處在山區,330復線未開通以前,交通比較落后。葛畈村在2004年被區政府列為市級示范村建設以來,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雙委帶領全體村民在示范村建設中作出了努力,取得顯著成效。集體經濟得到加強,村民生活明顯提高,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從以前0.3元發展到現在的186元,廣大村民通過香菇生產、外出經商、勞務輸出及農……。 |
馬氏于明中葉始居于此,故名馬村。解放初為馬村行政村,屬原宣平縣黃嶺鄉。1958年歸麗水縣轄,同年屬麗新管理區;1961年建為馬村大隊。1984年3月,建立麗新鄉馬村村委會。馬村村位于麗新鄉西北部,東毗省級風景區東西巖,全村轄4個自然村,共248戶,721人,耕地面積580畝。馬村是一個革命傳統老區。馬村風景秀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宣平溪穿村而過,村中有古碼頭、古河床、古街、300畝天然草坪和千畝……。 |
老竹鎮梁村現有9個村民小組,476戶 1482人,其中黨員31名。全村耕地面積 1504畝,山地面積 6562畝,林地面積6727畝。農戶外出經商開超市約占全村的五分之一,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柑橘、水稻、蔬菜和外出打工經商。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給該村發展帶來了不便。目前新的村雙委班子工作團結,戰斗力強,2011年梁村列入整治村計劃。今年開始進行危舊房改造,目前拆除面積3000多平方米。重新開辟新的……。 |
高溪村位于麗水市城中西部,擁有著1820人口,13個村民小組,69名黨員。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高溪水庫、學校、衛生院、信用社、糧站、麗水新農村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高溪農貿市場)等部門,有農技店3家(其中農技放心店1家);副食品店8家(其中,百萬農村放心店1家);有木制玩具廠、門廠、木材加工廠等10多家企業。村民年人均收入為8778元,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干水果、食用菌、蔬菜等為主。……。 |
龐山村是峰源鄉鄉所在地,轄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216戶,總人口678人。全村有耕地407畝,林業用地9226畝,人均收入3842元,全村范圍內建有鄉中心小學、衛生院、變電所、郵電所、林業站、農技站、信用社等,是峰源鄉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全村平均海拔600多米,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左右 ,年降雨量比市區多200毫米,是發展高山反季節水果蔬菜的良好基礎。同時龐山村又是全鄉重點食用菌生產基地……。 |
皂坑村位于麗水市蓮都區黃村鄉東北部,與縉云縣交界,原名叫由皂源。村前后兩里半內的溪坑都存不住水,只在下大雨時才有水流,但很快會基本流干。村里流傳這樣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神仙路過,口干,于是進村討口茶水喝喝,可進了幾戶人家,都說無茶水,神仙見到村旁溪坑嘩嘩流著的溪水,火上心來,瞬間溪水消失,從此村前后沒有了水。一來二去,原來的皂源成了燥坑,后又被訛傳成了“皂坑”。 皂坑村是金氏后裔的聚居地……。 |
滴水巖村位于仙渡鄉的東北麗縉交界的桃花嶺下,括蒼古道旁,群山拱秀,清泉長流,建村已有千年。滴水巖的百姓勤農善工,素有好學之風;索求真理,勇于革命,“三老”人員宗多,為麗水的解放作出了貢獻,是老區的典范。滴水巖村由4個自然村組成,13個村民小組,427戶,1112人,黨員30人,現在又勞動力680人,外出勞動力428人。全程有耕地683畝,其中水田652.5畝,旱地30畝,林木面積7869畝,其中毛……。 |
董弄村位于仙渡鄉北,據市區27公里,東臨330復線,村康莊公路連接雙滴公路。解放初為董弄行政村,屬蘆南鄉;一九五六年劃歸仙渡鄉,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時屬仙渡管理區,一九六一年成立仙渡公社建為董弄大隊;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成立董農村委會,屬皂樹鄉。全村分為4個自然村,10村民小組,共309戶892人。有耕地面積471畝,山林面積3423畝,2012年人均純收入6496元,全村有近6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 |
上田位于龍泉市城北鄉上田村,松、遂、龍三縣交界處。以地處海拔455米高地。村民多數姓毛,清康熙年間從遂昌關川遷此始居。全村185戶,680余人。上田溪將村分為南北二面,村舍沿溪呈團聚狀。整個村落的道路,河流,民居等都較完整地保持著清末民初的格局風貌和建筑式樣。村內有村中路、村關路、村坤路、碓前路、水井弄、大路下弄等巷弄42條,石拱廊屋橋、石板橋、蹬步等橋梁11座。沿溪老街東西走向,溪南老街保存較好……。 |
【山溪口村】行政村,屬龍泉市竹垟畬族鄉。距龍泉市區西南21.5公里。轄垟賽、吳進坑、山僚等10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山溪口,因地處山溪的出口處,故名。2010年408戶1426人,耕地1656畝,竹林11435畝,人均純收入7013元。1951年為山里鄉第二、四行政村,1954年復屬竹垟鄉,1961年以五一勞動節命名五一大隊,1982年改以駐地村取名山溪口大隊,1984年5月改稱山溪口行政村,屬竹垟畬……。 |
柳山頭村龍泉市巖樟鄉的柳山頭村是當地有名的古樹村,參天古樹達500多棵,其中千年以上的有300多棵。柳山頭村依山而建,村中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四面繁茂的植被將村莊包裹其中,從遠處望去好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玉之上,而500多株參天古樹更像是能工巧匠刻意雕琢,使這塊碧玉多了一分層次,多了一分翠綠。……。 |
高山村座落于寶溪鄉披云山景區山腳下,四周綠樹環抱,竹林蔥郁,高山氣候,空氣清新,民風淳樸。全村土地面積56300畝,林地面積54500畝(生態林面積23997畝),森林覆蓋率達88.3%。全村總戶數212戶,總人口870人。高山村由4個自然村組成,優美的生態自然環境,濃郁的鄉村地方特色,理想的“自駕”休閑游目的地,好客的高山人民,賦予了高山村從事農家樂旅游的絕佳條件,全年接待旅游人數超過10000……。 |
北山區張口鄉箬坑村(現屬北山鎮),位于青田、景寧、麗水三縣交界,是青田縣著名的少數民族村,全村共125戶,其中畬族121戶,漢族4戶。1939年春開始,中共青田縣委下屬麗云區委指派黨的干部張水達到箬坑村先后發展黨員11名,7月成立了中共箬坑村支部,選舉鐘可必任支部書記。后來,麗云區委在這里建立青景地下交通站,開辟了箬坑村到景寧縣上山嶺村和官路頭村共13公里的地下交通線。1945年冬,麗云區委領導人……。 |
因村居座落在當地土圓形的黃土山坪,以方言“圓”與“員”的諧音而得名。1958年屬小舟山管理區,1961年屬小舟山人民公社黃員平大隊,1983年改稱黃員平村,屬小舟山鄉。黃員平村位于青田小舟山鄉、吳坑鄉、永嘉縣橋頭鎮三地交界處,距離小舟山鄉政府3公里,是小舟山鄉首個小康村。同時也是青田縣守批文明村之一,全村山地面積1041畝,耕地面積369畝,轄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892人。……。 |
顏宅村基本概況顏宅村在大山尖南側半腰,距鄉政府所在地西北面3.25公里。東鄰臘口鎮,南鄰新民村,西界麗水市蓮都區,北鄰黃山頭村。轄顏宅、陳山頭、顏宅寮、馬灣源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顏宅自然村位于章村鄉鄉的中部,遂昌至武義的公路沿線,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全村面積5.0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95畝,共有山林面積6551畝,有茶葉基地50畝,全村236戶,總人口658人。顏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