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愛衛辦按照相關考核驗收標準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檢查、召開反饋會等方式,對通過資料審核的152個申報市級衛生先進的鄉鎮、村、社區、單位逐一進行了考核驗收,達到市級衛生先進驗收標準的135個,其中:鄉鎮9個、村87個、社區3個、單位36個。 |
西溝里村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洛塘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202105226。 |
地處山上以姜姓村民居多,故名。1950年為安化區梨坪鄉姜家山村。1955年為姜家山初級社,后轉為姜家山高級社。1958年為安化公社姜家山生產隊。1961年為姜家山大隊。1964年并入鞏家山大隊,1979年析置姜家山大隊。1983年為馬街鄉姜家山Wo2004年為馬街鎮姜家山村。姜家山村……。 |
以坪地多梨樹而命名。1950年建政時屬安化區梨坪鄉梨坪行政村,合作化組建梨坪初級社后轉為梨坪高級社,公社化屬安化公社馬街管理區梨坪生產隊,1961年分為馬街公社梨坪大隊,1966年與高橋楊灣合為梨坪大隊,1979年分開仍為梨坪大隊,1983年為馬街鄉梨坪村村民委員會。梨坪村……。 |
因此地村民多姓何,故而命名為何家溝。1950年建政為市場鄉何家溝村。1953年改為木馬區市場鄉何家溝村。1955年改為五馬區市場鄉何家溝村負958年改為五馬公社何家溝大隊。1983年改為五馬鄉何家溝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改為五馬鎮何家溝村村民委員會。何家溝村……。 |
漢坪村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621202120205。 |
因此地處于一山崖上,且日照射陽光時間較少,故名。1958建崖背大隊,1971年改“永紅”大隊,1976年恢復原稱。1983年由崖背生產大隊改稱崖背村民委員會。崖背村……。 |
此村由古代軍事及屯置而得名。民國屬東岳鄉,建國初屬支旗鄉,合作化建同名高級社,1958年屬成川公社支旗管理區。1962年1月析出支旗生產大隊,1983年5月由支旗生產大隊改稱支旗村民委員會。2004年支旗鄉并入城關鎮,屬之。支旗村……。 |
原名馬河壩村、以地貌故名;后改聯合大隊,取幾個村聯合之意。合作社、合作化時為馬河壩合作社、生產大隊,1962年建聯合大隊(幾個自然村聯合組建之義),文革中改為“紅星”大隊;1980年改為馬河壩大隊,1983年5月改為同名村,1998年復稱聯合村,由聯合生產大隊改稱聯合村民委員會。聯合村……。 |
明朝中期因開發礬山之礬(礬)礦,熬制皂礬,用于染布定色而聞名。當時生產的皂礬、因質量優良,經營誠信,遠銷鄰近州、縣。因而礬(礬)廠成為村名。清朝早期皂礬停產多年,礬廠村名已名不副實,故將礬廠改為礬曲。清康熙年間全縣劃鄉分治,將礬礦鄰近的張家溝、園茨頭、清水坪、徐家壩等六個自然行政村劃為全縣九十六鄉之一,定名為礬曲鄉,礬曲村即為鄉公所所在地。[齊培禮著:《陰平古今地名溯源》,甘肅陰平文化研究會,第3……。 |
滴水崖,因其村口有一山崖,溪水經此崖一瀉而下,形成文縣八景之一的晴霓瀑布,故名。滴水崖歷史悠久,早期由白馬氐人居住,三國時期從武都道文縣的陰平古棧道即經滴水崖村而抵文縣縣城。元末明初汪興祖伐蜀,在滴水崖村口與守兵發生激戰,汪興祖燒毀此處關隘,便是天塹火燒關的由來。1983年11月成立村級組織,由城關鎮管轄至今。滴水崖村……。 |
全村被一條大水溝貫穿故名大水村。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碧口區瓦房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為9區70鄉,屬碧口區坪里鄉轄。1955年10月合并區、鄉機構,坪里鄉并入瓦房鄉,今大水村隨之并入,屬瓦房鄉轄。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為碧口公社大水大隊。1961年公社劃小,為坪里公社大水大隊。1970年1月撤銷坪里公社,劃歸肖家公社,今大水村隨之并入。1983年1……。 |
從建國以來,在梨樹灣后山上有幾畝大的一個坪,坪里面全是樺木樹,打的農民由此得名化坪里,簡稱化坪。民國24年(1935)實行保甲制,全縣編為106保、9408甲,又將106保劃分為18聯保,18聯保分為5區,今化坪村屬第二區中廟聯保。民國29年(1940)全縣劃分為2鎮11鄉103保,今化坪村屬中興鄉第六保。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碧口區瓦房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 |
坪里村位于小團魚河流中部,有郭氏張氏兩大家族,歷史悠久以小團魚河自然實體而得名。1984年4月坪里大隊改為坪里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設立坪里村村民委員會,所屬合作社改稱村民小組。2004年4月撤銷肖家鄉,坪里村并入中廟鄉,屬中廟鄉轄。2016年中廟鄉改為中廟鎮,屬中廟鎮轄。坪里村……。 |
源于清朝,此地當時因周圍山為石山,兩山之間有條小溝,小溝上有小河流過,故取名石溝村。解放后隸屬于紅河公社石溝大隊,1983年成立草壩鄉人民政府,為草壩鄉管理,2014年撤鄉并鎮,劃入紅河鎮人民政府。石溝村……。 |
此地因竹林茂盛而得名,故取名為為竹林溝。1958年為白河人民公社竹林大隊,后又為銓水人民公社竹林大隊,1983年為銓水鄉竹林村委會,2004年撤鄉并鎮后為白河鎮竹林村民委員會。竹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