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麗水市紅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麗水市紅色鄉村示范鄉鎮、示范村評定辦法》,通過鄉鎮(街道)、村級申報,經市、縣兩級審核、評審,2019年度、2020年度全市共創成紅色示范鄉鎮(街道)28個,紅色示范村87個。 |
何金富村位于仙渡鄉南部,東與葛畈村相鄰,南與仙里村相鄰,西與雙溪鎮交界,北與張山后村交界。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轄下坑、下洪渡、金村、何金富、何宅、5個自然村15個生產隊,下坑 一個自然村尚未通路.全村現有農戶425戶,人口1144人,其中勞動力325人,外出務工人數占全村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二。耕地面積627畝,山林面積7649畝,其中毛竹249畝,人均占有林地面積7.6畝。2007年底農民人均收入……。 |
取陶村、新屋兩村各一字,命名為新陶村。據蓮都區蓮政函〔2013〕111號批復文件,將新屋村、陶村村撤并入新陶村,屬老竹畬族鎮,沿用至今。新陶村……。 |
峰源鄉庫坑垟村距市區69公里,現有人口512人,4個村民小組,146戶。庫坑垟村自從年初被列入蓮都區“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設村范圍,鄉黨委政府及村雙委班子充分認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遇,決心以村莊規劃為龍頭,從治理“臟、亂、差、散”入手,加大村莊環境整治的力度,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庫坑垟村面貌有一個明顯改變,實現“村美、戶富、環境好”的目標。庫坑垟村有三千平方的連棟大棚果蔬園采摘點,主要……。 |
蓮都區峰源鄉賽源村距離市區70多公里,是個偏遠的小山村,全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有185戶,436人,有耕地面積172畝、林業用地27235畝,由于交通不方便,村民的經濟收入較低,是全鄉的低收入集中村,2010年人均收入3465元。靠山吃山,由于耕地面積少,村民只能靠山吃飯,近幾年來村民積極發展筍竹兩用林,經濟收入有了提高;外出務工經商也是賽坑村大多數村民的致富路子,目前全村留在村里的只有50多人,……。 |
住溪,美曰其名,因全村沿居在美麗的烏溪江溪流邊上而得名。這里既有著明、清時期商旅繁華的的跡象,又印記著當年紅月,同時又散發著當今改革開放和新農村建設的氣息。住溪還因民風淳樸、農舍齊整、環境清潔、村莊優美、村民勤勞而聞名于全市內外。 住溪村系住龍鎮政府駐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市的重點革命老區。全村分為5個自然村,305戶,1038人,人均年約收入3342元,有山林面積1.73萬畝,耕地……。 |
村舍背山面水,四面環山,山高嶺峻,峰巒起伏,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尾有一座小山,宛如天然屏障,民國時曾以地形取名碧障,后復碧龍。1951年為住龍鄉第七行政村,1961年改稱住龍公社碧龍大隊,1984年5月改住龍鄉碧龍行政村,1989年為住龍鎮碧龍村。1982年屬碧龍大隊轄下自然村,1983年1月分出建立住龍公社白巖大隊,1984年5月改稱住龍鄉白巖行政村,1989年為住龍鎮白巖村。1951年為住龍鄉第……。 |
坑源底村位于龍泉市西北方向,隸屬巖樟鄉,距離市區17公里,面積16640畝,人口368人,4個村民小組,89戶,耕地493畝,其中水田472畝,山林面積15368畝,毛竹山2788畝,人均收入3913元,總收入475萬元,集體收入10.7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在鄉及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依靠豐富的山地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竹林木產業。其中的高效筍竹兩用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 |
吳畬村地處禎旺鄉的西部,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革命老區。全村擁有800多人口,其中有兩名年過古稀的革命老黨員;由6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吳畬、大圩、林河、浦水寮、顯勝寺、章坑。村中還有一個著名的佛教活動中心——顯勝寺,每年都能吸引成百上千的佛教信徒過來朝拜,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吳畬村旅游業的發展。近幾年在鄉、縣領導的指導下,進行全村的整治工作,不斷地完善了吳畬村的基礎設施,各家各戶都通上了有線電視和安裝……。 |
吳村村基本情況吳村位于章村鄉西部2.5公里,始居吳姓,以姓氏得名吳村。行政村以駐地吳村自然村為名,東鄰章村村,南鄰黃里村,西鄰新民村,北鄰顏宅村。海拔250米,有12個村民小組,全村現有農戶280戶,人口906人,,勞動力586人,外出在周邊地區經商務工人數占全村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二。面積4.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1畝,山林面積5276畝,油茶面積3530畝,人均占有林地面積5.8畝。2007……。 |
始居馮姓,因村居位于外馮村底(里)頭而得名。內馮村世襲地名,1983年前為良川公社內馮大隊,1983年后為內馮村,1992年并入高湖鎮。內馮村……。 |
小順村地處石塘鎮以西5公里處,位于風光秀麗的甌江之畔,三面傍山,一面臨水,村前與石塘水庫相依,村后與麗龍高速公路相接,5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轄2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206戶,807人,黨員39名。耕地面積158畝,山林面積5335畝,庫灣水域面積408畝。農村富余勞動力533人,主要分布在云和縣城、蓮都區等地從事商貿、運輸、玩具行業。2010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6942元。該……。 |
齋郎村地處浙西南慶元縣東北,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東側,是慶元、龍泉、景寧三縣市交界處的交匯點。全村現有人口近千人。這里海拔1200多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村子四面環山,風光秀麗。村莊里綠樹成蔭,全村現有300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100多株,是名符其實的古樹村。由于四周都是崇山峻嶺,深山老林里的齋郎村成為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險要。一九三五年初,中央紅軍離開中央根據地,中央指示粟裕將軍和……。 |
合湖村聚落在蛤湖溪兩岸,昔以水名,后世因上游有數條小溪匯合,更為今名。1949年稱合湖農民協會(行政村),1956年稱合湖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稱合湖生產隊,1961年稱合湖大隊,1984年復稱合湖行政村。置村民委員會,駐地合湖村。合湖村位于慶元縣東部,海拔1035.8米。有農戶329戶,人口1120人。耕地面積945畝,林地面積16691畝,2007年人均收入為2054元。……。 |
雙溪口村位于龍泉市區西部,距龍泉城區僅16公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地處八都溪與桑溪交匯處,有自然山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高(達93%)、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一個“天然氧吧”。轄區總面積5.8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904人。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規模生產、科學指導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將大力發展香菇和黑木耳產業,拓寬致富門路,全年可帶動100余戶農民增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 |
上周村簡介 雙溪口鄉上周村,位于平黃公路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下轄11個村民小組,總占地1.6平方公里,戶數427戶,常住人口為1297人,農民人均收入2209元。近年來,上周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潔,鄉風文明和諧。為創造和諧新農村,上周村倡導新作風,在村民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設。結合村里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