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腹,全縣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人口23萬。桂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一類革命老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任弼時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4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桂東沙田鎮頒布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當時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桂東的基本縣情可概括……。 |
關于武陵 武陵乃郡名,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此武陵人當是“武陵郡人”。晉孝武帝《征武陵襲元之》、晉胡濟(尚書郎)《薦武陵伍朝疏》、六朝劉潛《為武陵王謝賜弟啟》中的“武陵”,也應是指“武陵郡”地區。然而,時人多以常德為武陵縣。大誤。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詩……。 |
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邊陲,古為南楚與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極邊”之苗疆;現南鄰廣西龍勝、資源二縣,西接懷化通道縣,總面積2646.07平方公里,現轄10個鄉鎮,10個國營農、林、牧、漁場,總人口25萬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漢、侗、瑤10個民族于這片盈滿靈性的沃土上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城步歷史悠久。在縣北西巖鎮朝園里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證明早在4000年前,就有剽悍、智慧的苗、侗族先……。 |
韶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故鄉,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湖南省轄縣級市,位于東經112.5北緯27.92003年全市總人口10萬,面積210.38平方公里。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積210平方公里,相傳舜帝南巡至此,賞心悅目,遂奏韶樂,引鳳來儀,因而得名。韶山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無霜期長達280天左……。 |
寧遠縣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6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街道辦事處,4個國有林場,687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510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其中縣城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已初步建成25平方公里,縣城常住人口15萬多人。寧遠歷史文化悠久。自秦漢設郡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定名寧遠,寓武定功成,遠方安寧之意。《史記》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 |
江華瑤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正南邊陲、湘桂粵三省(區)結合部,地處東經111°25'至112°09',北緯24°10'至25°10'之間。東北接藍山縣;東南鄰廣東省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南界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西抵江永縣,北枕道縣、寧遠縣。境內山、丘、崗、平地貌類型齊全,以山地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內有3座海拔1500……。 |
宜章古稱義章,建治于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她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全縣總面積2142.72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人,下轄27個鄉鎮,349個行政村,其中有16個鄉鎮與廣東的樂昌、陽山、乳源、連州等縣市接壤,湘粵邊界線長達220公里。……。 |
蘇仙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中部,北瞻衡岳,南恃五嶺,東界羅霄,是郴州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心。蘇仙區前身為原郴縣,自秦置郴縣,歷經了2200多年的滄桑。縣城先后為郡、州、路、府、區治,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斗轉星移,歲月如歌,199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郴縣設立蘇仙區,從此翻開蘇仙歷史的新篇章。城鄉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無線通訊和數字通訊,可直撥世界各地。目前,四通八達的交通、快速便捷的通……。 |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全縣總面積1751.10平方公里,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50公里。全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多年平均降雨量1308.1毫米,平均年日照為1266.3小時,年平均氣溫15.9°C。鳳凰鐘靈毓秀,自然資源豐富。1998年末有耕地面積349.45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9.96%,人均耕地約1畝。林牧用地面積大,有林地998.67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 |
南岳,風光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獨秀”、“文明奧區”、“宗教圣地”和“避暑勝地”的美稱。1979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對外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正式成立南岳區人民政府,同時保留湖南省南岳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1992年被定為湖南省旅游經濟開發區。“歷史悠久名氣大,五岳獨秀風光好,佛道并存影響廣,交通便利客源多”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