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山河鎮是山貨集散地,故稱“山貨”,后雅稱“山河”。 |
古時,榆林子鎮因境內有大片榆樹林而得名。 |
明代時期,設里,境內有宮宮寺,周家有房陵寺,取兩寺之首字稱宮房里,后分為宮房上里和下里,上下里在該地合設集市、稱“共和”,后演變為“宮河”。 |
古時,集市分設在寺村、于家莊、樊村等處,后歸合集市,永不改變,故名“永合”,后雅稱“永和”。 |
永正鎮取永遠正寧之意而得名永正。 |
周家鎮因古時境內多為周姓居民而得名。 |
唐代時期,湫頭鎮因境內有一湫祈雨靈驗而稱“靈湫”。后稱“湫頭”。 |
西坡鎮因地處子午嶺西部,地勢從東向西逐漸傾斜,而得名。 |
五頃塬回族鄉因轄區面積約為五頃而得名。 |
民國元年(1912年),在境內后坡、東莊、林坡三條塬設有三甲,時稱“三甲塬”。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稱“三家塬”,后雅稱“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