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24]
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24]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有力推動“百縣爭創、千鄉晉位、萬村過硬”。為進一步樹立大抓基層、重抓黨建鮮明導向,激勵各級實干爭先、擔當建功,省委決定,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皋城村等1000個村(社區)為“紅色根脈”強基示范村(社區)。 |
庫村是泰順古民居建筑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有記載的開村歷史已有1200多年,背山面水,村后群山環繞,傳統建筑37000平方米。庫村古村落座北朝南,建在緩坡上,背靠青色的連綿山巒——白云山,左右群山環抱,蒼蒼郁郁滿是樹木,村南庫水溪曲折西流,村前有新浦溪蜿蜒流過。古村落布局沿襲唐宋時期的特色,其別具一格的鵝卵石地面和山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世英門為界,村落分為兩個小村,東為吳宅……。 |
西地村位于泰順縣東部,隸屬泗溪鎮玉西社區,全村共486戶,總人口1813人占全社區人口的三分之一。全村分四個自然村,即西地、路下、高斜垟、白巖下,總面積為1.23萬畝。其中:有林地9175畝、耕地面積666.3畝(其中:水田318畝,旱地347.7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莊。西地村境內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氣溫約15-20℃左右,年降雨量約2000毫米,冬冷時間相對較短,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是一個適……。 |
以當地和平垟簡化命名。解放初為塔頭底村,屬雅陽鄉。1958年建立和平生產隊,屬雅陽公社雅陽生產大隊;1959年2月起屬雅陽公社雅陽管理區。1961年9月起改為和平生產大隊,屬規模調整后的雅陽公社,1981年改稱塔頭底生產大隊。1984年5月改為塔頭底行政村,屬雅陽鄉。1992年屬雅陽鎮。2005年更名為和平村。和平村位于雅陽鎮東面。和白巢村、中村、新聯村、沐峰村交界。和平村有古老的塔頭底古民居。物……。 |
墩頭村簡介墩頭村是柳峰鄉政府所在村,海拔666米,在浙閩交界處,交通便利,往南1公里是福建省,往東是溫州,往西是泰順縣城羅陽,往北亦可通柳峰各村及泗溪羅陽。墩頭村作為鄰鄉鎮海拔之最,尤其村落遺存凸顯一山崗—圍墩,乃墩位于獅頭崗的右前方,且與福建沈青村連理衍頭故得名墩頭。墩頭村溪流穿越村莊,村中央有一條建于道光壬辰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墩頭橋,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為單孔木平廊橋,該橋系省……。 |
門樓坳村基本概況門樓坳村是西旸鎮所在村,老58省道貫通,F有327戶,人口約1112人,村民代表51名,正式黨員26名,預備黨員1,名,村四套班子健全。下轄4個自然村分別是:門樓坳、神堂丘、下坪仔、東洋仔。區域總面積1949畝,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3畝,茶果園地245畝,林地1120畝,西旸小學占地面積23畝,西旸實驗基地目前占地面積65畝計劃擴展300畝(原西旸中學)。門樓坳村集體經……。 |
2019年蒼南縣村規模調整,橫支村、金福村、王宅村合并成三禾村。三禾村:由原王宅、金福、橫支等3村合并而來!。 |
地處項家橋東部。1949年為項橋鄉項東村。1956年合作化時,屬項橋鄉第二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稱項橋管理區項東大隊。1961年隸屬項橋公社。1984年改稱項橋鄉項東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撤鄉為錢庫鎮項東村民委員會。2019年蒼南縣村規模調整,項東村、孫家河村、山下村合并成項東村。項東村的東南方向是孫家河和李前,西北方向緊挨項西村。村域面積0.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畝,常住人口11……。 |
建政時為炎亭鄉東沙村。1956合作化時,屬炎亭鄉炎亭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定名為東沙大隊,屬炎亭管理區。1961年歸炎亭公社所轄。1984年改稱東沙村民委員會,隸屬炎亭鄉。1987年8月改屬炎亭鎮。2011年隨炎亭撤并歸入金鄉鎮。2016年,增設炎亭鎮,歸炎亭鎮管轄,批準文號溫政函〔2016〕23號。東沙村……。 |
建政時,為五鳳鄉秦王村。1956年合作化時,屬五鳳鄉聯大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定名五鳳管理區前垟大隊。1961年隸屬五鳳公社。因重名,1981年12月更名為八畝后大隊,1984年改稱五鳳鄉八畝后村民委員會。2011年5月份鄉鎮撤并后,并入橋墩。2019年蒼南縣村規模調整,思居村、八畝后村合并成八畝后村。五鳳鄉八畝后村人口1508人,突出茶文化和休閑旅游,村建集散觀茶海長廊,名譽鑒賞茶文化、茶……。 |
興慶村位于騰垟鄉西南部,由原來的石井村、王塆村、大石坪村合并成為新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現有311戶,1462人,其中少數民族450多人,石井自然村現有人口400多人,是興慶村中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也是興慶村的中心,最少的自然村為增歐,現原來有90多人,現下山異地脫貧14戶,向中心村集居,現只剩下30多人,在總人口0有勞動力人口906人,其中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共518人,林業11人、畜牧業18……。 |
埔坪社區位于礬山鎮西南位置,東臨高嵐社區,西南方連福建省,北接南宋社區,埔坪社區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5個行政村,2395戶,戶籍人口8916人,常住人口5436人,流動人口3000余人,轄區單位2個,其中機關單位1個,學校1個,有志愿者隊伍1支10余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社區現工作人員9名,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者1名,選聘到社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3名。黨員隊伍建設情況:社區黨委共有黨員236……。 |
蒼南縣馬站鎮中魁村現有村民370戶1260人,地處馬站集鎮東側的魁里山腳,是馬站鎮一純糧食生產村、特色農業村、生態農業村、綠色農業村和特色旅游村,系享有“仙家名果”之稱的“蒲門四季柚”原產地。在馬站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有關部門單位的關懷下,通過我村全體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中魁村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先后完成了多媒體文化廣場投建、結合舊村改造投建村綜合辦公樓、魁里山550畝四季柚園區供水……。 |
馬站鎮棋盤村,位于馬站鎮偏北約2公里。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全村1000余村民中有70%以上都愛好下象棋,且有一定的棋藝水平,顯示了象棋受到村民喜愛的狀況。棋盤村的象棋文化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明朝嘉慶年間,此地抗倭駐軍為了活躍士兵們的文化娛樂活動,特雕鑿了幾塊青石大棋盤,以供士兵們閑暇時娛樂。從此以后,棋盤村的房前屋后,便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象棋愛好者在一張張棋盤上,調兵遣將,運籌帷幄,奮力拼殺!。 |
取“蒲南屏障”之義,方言諧音稱南坪。建政時,為霞關鎮南坪村,1952年劃歸澄海鄉。1956年合作化時,稱南坪鄉南坪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屬南坪管理區,定名南坪大隊。1961年隸屬南坪公社。1984年改稱南坪鄉南坪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撤鄉為霞關鎮南坪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行政區劃調整為,馬站鎮南坪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增設霞關鎮,歸霞關鎮管轄,批準文號溫政函〔2016〕23號。南坪……。 |
雙昆村,以轄地雙昆頭而名。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靈昆島西部,西北與樂清盤石、溫州電廠隔江相望,東與上巖頭村唇齒相依。雙昆村2007年共有753戶3013人,有陳、鄭、范、楊、胡等姓居住,陳、鄭為大姓。耕地面積3000畝,其中水田1296畝,旱地137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油菜、柑橘、朱欒等作物。村民以采石、近海捕撈為主,作業有張金釣、張橫洋、輪網和開巖、海水養殖。婦女大多從事十字花繡。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