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塘社區 因舊時,圩鎮旁邊的宮門、李大、米袛等有幾口大水塘,盛產蓮藕,蓮葉蓋滿塘面,而稱“蓮葉塘圩”,簡稱葉塘,故名。 |
2、田心村 因該村地勢低洼,且被水田包圍,稱為“田心”,故名。 |
3、龍坪村 幾百年前此地是干旱之地,群眾望天下雨耕作,故稱水淋坪。又興寧客語“淋”與“龍”諧音,后人便寫成“水龍坪”,省稱“龍坪”。 |
4、大路下村 因過去有一條石砌的大路從村中通向葉南,故名大路下。 |
5、下洋村 以村落地理位置周圍有很多的水池像洋,故名。 |
6、彭陂村 因該村居民均有老祖屋、彭陂圍遷來,固稱彭陂。由宙興圍、四角樓、楓樹下、陂角里等村民點組成。 |
7、岳橋村 該村相傳附近有座石橋,系崩崗下黃屋始祖“黃岳公”所建。稱岳橋,故名。 |
8、上岳村 原居岳橋村委會,后從岳橋分出,且又處于岳橋上邊,故名。 |
9、大眾村 寓意眾望所歸的意思,故名。 |
10、同眾村 原名李塘村。解放初期成立農舍時,聚大眾一起,同心協力之意,命名為同眾。 |
11、北塘村 過去這里有一口幾百畝的大塘,盛產鯽魚(鱉魚)故稱為“鱉塘”,為書寫方便,改寫為“北塘”。 |
12、群星村 因該村內讀書人多,成績斐然,出類拔萃,稱為“群星”,故名。 |
13、洋陂村 因臨近鄧屋的攔河坡,該陂用紅毛泥而筑成,故名洋陂。 |
14、新生村 建國前有石禾坪、三角園兩個小村,合作化時取名“新生”,含解放后的新生之意,故名。 |
15、留橋村 因古時洋陂河發洪水,整條河的木橋都被洪水沖走,唯有一石橋屹立在河上,后人們便稱此橋附近地方為“留橋”,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