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侯寨村 侯寨村在街道東部,距辦事處駐地6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轄侯寨、賈寨、齊寨3個居民點。居民480戶2000人,有李、侯、祝、戶、郭、楊、周等。漢族。由侯氏建村,因臨黃門德村,名侯黃門德,后易為侯寨。臨茅蘆店、岳寨、大堤、總管。,機井30眼。六支河,耕地2450畝。主產小麥、玉米等,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衛生室。古會農歷二月初五。街道1條,長760米。 |
34、王劉村 王劉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8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450戶1910人,有王、劉、程、李等姓,漢族。該村為王莊、劉寨合并為王劉村。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縣。臨孫堂、陳寨、侯寨、茅蘆店。耕地1670畝,機井20眼。主產小麥、玉米等。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有牧業公司。街道2條。 |
35、岳寨村 岳寨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8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300戶1220人,有岳、王、李、邢、盧等姓,漢族。明萬歷十三年岳盧二氏由洪洞縣居此,名岳盧寨;清乾隆十三年因鄰黃門德村易為岳黃門德,民國改稱今名。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縣。臨陳寨、堿場、參木、侯寨。耕地1400畝,機井16眼。主產小麥、玉米等。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診所。街道2條。 |
36、茅蘆店村 茅蘆店村距辦事處駐地15千米。占地0.8 平方千米。居民950戶3490人,有張、韓、秦、戶王、丁、楊等姓,漢族。初有人在渡口河岸搭草房開店,人稱茅蘆店家。后人依店建村,名茅蘆店。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縣。臨黃河、孫堂、候寨、姜堂。有六支渠、一干渠,耕地4200畝。主產小麥、玉米,特產大豆、花生。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農業、務工為主。有起重企業。聚落塊狀,民居多為磚混結構。有學校、衛生室。集會農歷逢初九、二十二。街道1條,長1500米。 |
37、戚寺村 戚寺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8千米。轄戚寺、呂寨、姜堂3個居民點,占地3平方千米。居民490戶2260人,有戚、李、呂、張、王等姓,漢族。初由戚氏移民在此依寺建村得名。金元時此地有上苑寺,宋朝皇帝曾入寺焚香許愿,后寺毀;明初戚氏由洪洞縣遷寺遺址安居,名戚寺。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縣。臨黃河、茅蘆、總管、李寨。有一干渠、七支渠,耕地5350畝,機井13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豆。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古會農歷二月初八。街道3條,連通村外。 |
38、孫堂村 孫堂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9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3平方千米。居民550戶2060人,有孫、陳、麻、肖、張、任等姓。漢族。初有孫氏建村,故名。臨黃河、大留寺、王劉村、茅蘆店。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有左寨干渠,耕地畝。主產小麥、玉米、大豆。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街道3條,連通村外。 |
39、大留寺村 大留寺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9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450戶1310人,有楊、陳、王、麻、張、李等姓,漢族。初有移民依寺而居,名大留寺。臨黃河、董寨、陳寨、孫堂。耕地3500畝,機井8眼。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有大留寺,集會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交通便利。 |
40、東董占莊村 東董占莊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10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0.5平方千米。居民190戶700人,有董、喬、陳、齊、蒲等姓,漢族。初以姓氏名董寨,后為避重名,易名東董寨。1947年屬曲河縣第二區;1949年屬長垣縣。臨黃河、吳寨、高寨、大留寺。耕地700畝,機井6眼。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診所。交通便利。 |
41、高寨村 高寨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10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320戶1570人,有高、陳、王、董、趙等姓,漢族。臨東董寨、西油坊、堿場、陳寨。1947年屬曲河縣第二區;1949年屬長垣縣。有耕地1200畝,機井5眼。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交通便利。 |
42、陳寨村 陳寨村在街道東部,距辦事處駐地10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1平方千米。居民390戶1570人,有陳、王、楊、張、麻、夏等姓,漢族。明初陳氏由洪洞縣移此,名陳寨。臨大留寺、高寨、王劉村、孫堂。機井4眼,一干渠1條,耕地1600畝。主產小麥、玉米等。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衛生室。交通便利。 |
43、后參木村 后參木村距辦事處駐地3千米。占地0.35平方千米。居民460戶2200人,有任、靳、崔等姓,皆漢族。春秋此地有古樹林,孔子經此告弟子說有參天之木,后人依林建村,名參木。又以方位分村,該村名后參木。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屬長垣縣。臨參木社區、林參木、天然文巖渠、馬房村。耕地1980畝,機井8眼。主產小麥、玉米。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農業、務工為主。聚落塊狀,房屋為磚混和混凝土結構。有小學、衛生室。古會農歷初五、初十。街道3條。2018年為新鄉市文明村。 |
44、前參木村 前參木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0.8平方千米。居民260戶1340人,有黃、苗、王、董等姓,漢族。春秋時此地有樹林,孔子經此告弟子說有參天之木,后人依林建村,名參木。又以方位分村,該村為前參木。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歸長垣縣。有五支渠,耕地1030畝,機井23眼。主產小麥、玉米等。養殖家畜家禽。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古會每年小滿后三天。街道4條,連通村外。 |
45、毛參木村 毛參木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3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340戶1650人,氏有毛、苗、馮、何等姓,漢族。春秋時此地有樹林,孔子經此告弟子說有參天之木,后人依林建村,名參木。該村以毛姓命為毛參木。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歸長垣縣。臨前劉口、龍相、前參木、后參木。有五支渠,耕地2200畝,機井23眼。主產小麥、玉米、花生。養殖有豬、雞。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小學、診所。古會每年小滿后三天。街道6條,連通村外。 |
46、林參木村 林參木村在街道東南,距辦事處駐地6千米。村委會駐地。占地2平方千米。居民380戶1840人,有林、黃、周、宋等姓,漢族。春秋此地有古樹林,孔子經此告弟子說有參天之木,后人依林建村,名參木。又以姓氏名林參木。1947年屬曲河縣,1949年歸長垣縣。有耕地1450畝,機井6眼。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收入以務工、務農為主。聚落呈塊狀,民居磚混結構。有社區小學、診所。古會為小滿后三天。道交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