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紅河州農業農村局關于開展〈紅河州“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目錄(2021)〉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村鎮自主申報、縣市級核準推薦、州級審核等環節,形成紅河州“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目錄(2021)入選名單。 |
哈尼族語,瓦那為休息之意,過路人常在此地休息故而得名瓦那村,村民委員會原駐瓦那。1956年為六村辦事處第一區成立瓦那鄉,1969年12月成立向陽公社改稱瓦那大隊,1984年4月改稱瓦那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瓦那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瓦那村民委員會至今。2007年9月19日瓦那村委會搬遷駐三八街。瓦那社區……。 |
系彝語地名,“章保”:山包,意為在山包上建村莊。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章保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章保鄉;1955年為彌陽區章保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章保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章保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章保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章保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章保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章保鄉;1984年為彌東區章保鄉;1987年為彌東鄉章保村公所;2000年為彌東……。 |
哈尼族語,“龍”為高粱,“丁”為平,此地形較平坦,又適宜種高粱故而得名龍丁村。1973年10月前屬瓦那大隊管轄,1973年11月由瓦那大隊劃分成立大興公社龍丁大隊,1984年4月改稱龍丁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龍丁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龍丁村民委員會至今。龍丁村……。 |
系彝語地名,“以”:水,“則”:邊,意為有水之地。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中以則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中以則鄉;1955年為彌陽區中以則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中以則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中以則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中以則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中以則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中以則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中以則鄉;1984年為彌東區中以則鄉;1987年為彌東鄉中以則……。 |
哈尼族語,“東”為山,“德”為平,意為山中平地,以地理特點,故而得名東德村。1961年六村辦事處第一區成立東德鄉,1969年12月成立向陽公社改稱東德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東德大隊,1984年4月改稱東德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東德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東德村民委員會至今。東德村……。 |
系彝語地名,“夸”:寨子,“西”:樹,意為樹林中的村寨。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夸西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夸西鄉;1955年為彌陽區夸西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夸西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夸西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夸西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夸西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夸西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夸西鄉;1984年為彌東區夸西鄉;1987年由彌東區析出為衛瀘鄉夸西村公……。 |
哈尼族語,老邊原稱“臘比德”是“窩比德”的變音,“窩比”為一種俗稱翻白葉樹的灌林,“德”為成片,意為翻白葉樹林,村址原是一片翻白葉樹林。后本村名由“窩比德”變為“臘比德”又由“臘比德”簡化為“臘比”,用漢字翻譯轉寫成為“老邊”。1956年六村辦事處第一區成立老邊鄉;1969年12成立向陽公社改稱老邊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老邊大隊;1984年4月改稱老邊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龍邊村公……。 |
因所轄的區域在彌勒市城區的東邊,故名。1950年為彌勒縣第一區城東鄉;1951-1952年屬縣轄;1958年為彌陽公社城東生產大隊;1959年為彌陽公社城東管理區;1961年為彌陽鎮城東生產大隊;1970年為彌陽公社城東大隊;1984年為彌陽鎮城東鄉;1988年為彌陽鎮城東村公所;2000年為彌陽鎮城東村民委員會,2002年為彌陽鎮城東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城-區……。 |
哈尼族語,“倮德”為河邊較平較寬的河壩,村子建在靠河邊的而得名,稱倮德村。1956年六村辦事處第一區成立倮德鄉,1969年12月成立向陽公社改稱倮德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倮德大隊,1984年4月改稱倮德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倮德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倮德村民委員會至今。倮德村……。 |
因境內石頭繁多,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二區石頭寨鄉;1955年為虹溪區石頭寨鄉;1958年為虹溪公社石頭寨生產大隊;1961年為五山區石頭寨生產大隊;1963年為虹溪區石頭寨公社;1970年為虹溪公社石頭寨大隊;1974年從虹溪公社析出五山公社為五山公社石頭寨大隊;1984年為五山區石頭寨鄉;1987年為五山鄉石頭寨村公所;2000年為五山鄉石頭寨村民委員會至今。石頭寨村……。 |
1965年綠春縣第一區大興區成立牛洪鄉;1969年12月撤銷區鄉建制改稱公社大隊制;將原大興區牛洪鄉改稱向陽公社牛洪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牛洪大隊;1984年4月撤銷公社、大隊,設區建鄉,將原大興公社牛洪大隊改稱大興區公所牛洪鄉;1988年3月縣鄉機構改革改稱大興鎮牛洪辦事處;2000年11月村改委改稱牛洪村民委員會;2013年5月村改居改稱牛洪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牛洪社區……。 |
攀枝邑村是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西一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32504107205。 |
哈尼族語,牛為水冬瓜樹,鞏為山梁,意為水冬瓜梁子寨,村座落于長滿有水冬瓜樹的山梁上,故名。1973年10月前屬東風公社阿東大隊管轄;1973年11月由阿東大隊劃分成立牛孔公社牛鞏大隊;1984年4月撤銷公社、大隊,設區建鄉,將原牛孔公社牛鞏大隊改稱牛孔區公所牛鞏鄉;1988年3月縣鄉機構改革改稱牛孔鄉牛鞏村公所;2000年11月村改委改稱牛鞏村民委員會至今。牛鞏村……。 |
系彝語地名,“阿基”:人稱,“邑”:水,意為水邊是阿基人的住地。1950年為彌勒縣第五區阿基鄉;1955年為彌勒縣西一區阿基鄉;1958年為西一公社阿基生產大隊;1961年為西一區阿基生產大隊;1963年為西一區阿基公社;1970年為西一公社阿基大隊;1984年為西一區阿基鄉;1987年為西一鄉阿基村公所;2000年為西一鄉阿基村民委員會;2001年為西一鎮阿基村民委員會至今。阿基村……。 |
哈尼族語,破為搬遷,瓦為阿的變音,指富裕,意為搬遷來后富裕起來,以佳言而得名破瓦。1973年10月前屬東風公社曼洛大隊管轄;1973年11月由牛孔公社曼洛大隊劃分成立破瓦大隊;1984年4月撤銷公社、大隊,設區建鄉,將原牛孔公社破瓦大隊改稱牛孔區公所破瓦鄉;1988年3月縣鄉機構改革改稱牛孔鄉破瓦村公所;2000年11月村改委改稱破瓦村民委員會至今。破瓦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