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紅河州農業農村局關于開展〈紅河州“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目錄(2021)〉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村鎮自主申報、縣市級核準推薦、州級審核等環節,形成紅河州“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目錄(2021)入選名單。 |
阿烏族(彝族支系)首居于此,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阿烏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阿烏鄉;1955年為彌陽區阿烏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阿烏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阿烏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阿烏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阿烏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阿烏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阿烏鄉;1984年為彌東區阿烏鄉;1987年為彌東鄉阿烏村公所;2000年為彌東鄉阿烏村民委員……。 |
因村莊周圍種植油菜較多,春天菜花盛開,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菜花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菜花鄉;1955年為彌陽區菜花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菜花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菜花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菜花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菜花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菜花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菜花鄉;1984年為彌東區菜花鄉;1987年為彌東鄉菜花村公所;2000年為彌東鄉菜……。 |
昔日此地蘆葦豐盛,故名。1950年為彌勒縣第一區祿豐鄉;1951-1952年屬縣轄;1958年為彌陽公社祿豐生產大隊;1959年為彌陽公社祿豐管理區;1961年為彌陽鎮祿豐生產大隊;1970年為彌陽公社祿豐大隊;1984年為彌陽鎮祿豐鄉;1988年為彌陽鎮祿豐村公所;2000年為彌陽鎮祿豐村民委員會;2016年為彌陽街道祿豐居民委員會至今。祿豐社區……。 |
因境內有一溫泉,故名。1950年為彌勒縣第一區溫泉鄉;1951-1952年屬縣轄;1958年為彌陽公社溫泉生產大隊;1959年為彌陽公社溫泉管理區;1961年為彌陽鎮溫泉生產大隊;1970年為彌陽公社溫泉大隊;1984年為彌陽鎮溫泉鄉;1988年為彌陽鎮溫泉村公所;2000年為彌陽鎮溫泉村民委員會;2016年為彌陽鎮梅花溫泉居民委員會至今。梅花溫泉社區……。 |
因地處彌勒城東郊,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彌東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彌東鄉;1955年為彌陽區彌東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彌東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彌東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彌東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彌東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彌東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彌東鄉;1984年為彌東區彌東鄉;1987年為彌東鄉彌東村公所;2000年為彌東鄉彌東村民委員會;200……。 |
因建村時其地形似犀牛的鼻子而得名,后演化為牛背。2016年建社區得名,名稱沿用至今。1950年為彌勒縣第一區牛背鄉;1951-1952年屬縣轄;1958年為彌陽公社牛背生產大隊;1959年為彌陽公社牛背管理區;1961年為彌陽鎮牛背生產大隊;1970年為彌陽公社牛背大隊;1984年為彌陽鎮牛背鄉;1988年為彌陽鎮牛背村公所;2000年為彌陽鎮牛背村民委員會;2016年為彌陽鎮牛背居民委員會至今!。 |
昔日此地翠竹叢生、松柏成林、高者參天、矮者如帷、猶如盤龍,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盤龍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盤龍鄉;1955年為彌陽區盤龍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盤龍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盤龍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盤龍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盤龍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盤龍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盤龍鄉;1984年為彌東區盤龍鄉;1987年為彌東鄉盤龍村公所;……。 |
因康熙年間(公元1691-1693年)土司李根興在此建村,因此地森林茂盛、人煙稀少,讓人感覺陰森,夜間百鳥奇聲怪鳴,令人恐懼,誤為鬧鬼。后請風水師來退送鬼神,改名叫太平。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太平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太平鄉;1955年為彌陽區太平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太平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太平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太平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太平公社;1970年為……。 |
哈尼語普馬翻譯過來的,普馬為大寨子,且居民委員會駐地為大寨,故名。1961年綠春縣第一區大興區成立大寨鄉;1969年12月撤銷區鄉建制改稱公社大隊制,將原大興區大寨鄉改稱向陽公社大寨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大寨大隊;1984年4月撤銷公社、大隊,設區建鄉,將原大興公社大寨大隊改稱大興區公所大寨鄉;1988年3月縣鄉機構改革改稱大興鎮大寨辦事處;2000年11月村改委改稱大寨村民委員會;2……。 |
赤甸分居到此,新建的村莊,故名。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新村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新村鄉;1955年為彌陽區新村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新村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新村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新村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新村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新村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新村鄉;1984年為彌東區新村鄉;1987年為彌東鄉新村村公所;2000年為彌東鄉新村村民委員會……。 |
哈尼族語,“阿”是“阿波”指大樹,“迪”為打,意為被大樹大砸過的地方故而得名阿迪村。1956年六村辦事處第一區成立阿迪鄉,1969年12月成立向陽公社改稱阿迪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阿迪大隊,1984年4月改稱阿迪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啊迪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啊迪村民委員會至今。阿迪村……。 |
哈尼族語,“迷克”為點火。意為點火寨,傳說很久以前這里是獨家村。當時尚未有火柴,常到鄰村點火,取火種故而得名迷克村。1956年第一區成立迷克鄉,1969年12月成立向陽公社改稱迷克大隊,1973年11月改稱大興公社迷克大隊,1984年4月改稱迷克辦事處,1988年3月改稱村公所,2000年11月改稱迷克村民委員會至今。村委會2010年3月從迷克搬遷駐阿者洛嘛河壩,2016年1月19日從阿者洛嘛河壩……。 |
系彝語地名,“丫”:地方,“普”:廟,“龍”:關卡,意為廟旁設有關卡之地。1949年為彌勒縣第六區丫普龍鄉;1953年為彌勒縣第一區丫普龍鄉;1955年為彌陽區丫普龍鄉;1958年為彌陽公社丫普龍生產大隊;1959年為大莊公社丫普龍管理區;1961年為大莊公社丫普龍生產大隊;1963年為大莊區丫普龍公社;1970年為大莊公社丫普龍大隊;1983年3月為彌東公社丫普龍鄉;1984年為彌東區丫普龍鄉;……。 |
原稱刀尖,哈尼語,“刀尖”意為有次序的排列,因村落在一坡度較緩的山梁上,從遠處看,農舍排列有序,似整齊的對列,故名。起始時間據史無可考,名稱沿用至今。1973年10月前屬迷克大隊管轄;1973年11月由迷克大隊劃分成立大興公社馬宗大隊;1984年4月撤銷公社,鎮大隊,設區建鄉,將原大興公社馬宗大隊改稱大興區公所馬宗鄉;1988年3月縣鄉機構改革改稱大興鎮馬宗辦事處;2000年11月村改委改稱馬宗村……。 |
系彝語地名,“雨”:水,“舍”:長,意為長山箐中有水之地。1950年為彌勒縣第一區雨舍鄉;1951-1952年屬縣轄;1958年為彌陽公社雨舍生產大隊;1959年為彌陽公社雨舍管理區;1961年為彌陽鎮雨舍生產大隊;1970年為彌陽公社雨舍大隊;1984年為彌陽鎮雨舍鄉;1988年為彌陽鎮雨舍村公所;2000年為彌陽鎮雨舍村民委員會至今。雨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