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1年黃山市“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鄉鎮)[4]
2021年黃山市“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鄉鎮)[4]
根據市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認定標準,在專業村(鄉鎮)自愿申報、區縣初審基礎上,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對材料進行審核和組織專家評審,擬認定屯溪區屯光鎮南溪南村等63個市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鄉鎮)。 |
高潭村位于商山鎮南側,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地處休婺、屯五公路交匯處。該村管轄十四個村民小組,560余戶,1939人,土地總面積8630余畝,其中耕地(水田)面積1662畝,林地(茶園)面積7768畝。二O一一年人均經濟收入7630元,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全村黨員62名,村“兩委”委員10人,后備干部4名。村黨支部緊緊圍繞“五個好”黨支部創建工作目標和建設新農村為主題,幫助農民增加收入。20……。 |
因傳說,過去程姓祖先路過此地,看見鳳凰鳥在此飛起,遂從歙縣皇墩遷來,故名凰騰,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凰騰村村民委員會。清代隸屬婺源縣浙源鄉;民國期間隸屬婺源縣浙東鄉;1950年2月隨之劃歸休寧縣;1955年隸屬板橋鄉;1958年大公社時期隸屬五星人民公社板橋大隊;1961年設立板橋公社,同年建凰騰大隊;1983年因體制改革,置板橋鄉,改置凰騰村,隸屬板橋鄉至今。皇騰村地處休寧縣西南,總面積17……。 |
因為村委會駐地,又境內有一座橋,由汪氏與金氏修建而成,故得名。原屬首村鄉;1958年設首村大隊,屬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劃汪溪、上里、環田三個大隊屬首村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汪溪、上里、環田三個村屬首村鄉;1992年撤區并鄉,汪溪、上里、環田三個村隨首村鄉并入秀陽鄉;2004年11月因區劃調整,秀陽鄉并入海陽鎮;2005年環田村并入汪溪村;2011年因區劃調整,汪溪村與上……。 |
因其境內“用功城”和“余家田”兩村各取一字,且村委會駐地用功城,故得名。1949年屬鶴城鄉;1954年屬鶴城初級社;1956年屬鶴城高級社;1958年屬光輝人民公社鶴城大隊;1961年6月設立鶴城公社,同年建用畬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用畬村,屬鶴城鄉;1992年3月用畬村隨鶴城鄉并入流口鎮;1993年10月屬鶴城辦事處;1995年屬鶴城鄉至今。鶴城鄉用余村位于休寧縣西部邊陲,與江西……。 |
漁臨村行政村基本情況:漁臨村轄10個村民組,共1108余人。土地總面積27596畝。其中耕地面積135畝,林地面積25101畝,并于2008年底建成了村兩委活動室。該村以菊花、茶葉、木竹為主導產業,源芳大峽谷座落在該村, 2011年人均純收入6667元。村級組織發展狀況:村兩委成員共5人,其中婦女干部1人,35—45歲的有2人,占40%, 46歲——55歲的有2人,占40%,55歲以上的有1人,占……。 |
桃溪村地處榆村鄉東部,距鄉政府5公里,雖地處山區,但交通比較便利,瀝青路直通該村。全村共5個村民組,166戶,629人,其中農業人口624人。桃溪村以茶林為主。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距離黃山市政府所在地近、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經濟,勞務輸出收入已逐漸成為當地主要經濟來源。我村目前正積極籌建“亮化工程”,新修水利等一批民生工程,積極相應黨的號召,結合本村實際,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
鋪嶺村由5個村民組組成,分5個自然村,即潘村、石嶺、團結、鋪嶺、三岳,南邊潘村組與環砂相鄰,東與古溪謝家村接壤。鋪嶺村有273戶,人口918人,勞動力567人,從事農業生產313人,外出務工人員220人,近5年來人口呈增長趨勢,全村男女比例基本平衡。鋪嶺村耕地224畝,其中水田204畝,旱地19畝,茶園184畝。……。 |
彭龍村地處祁門縣西北48公里處,距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牯牛降10公里,與祁門縣旅游重點村歷溪村毗鄰,距歷口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交通便捷,生態和林茶資源十分豐富,是林、茶、農副產品開發及生態旅游發展的理想之地。林業面積12445畝、茶園面積1580畝、水田759.9畝、耕地773.2畝、油茶60畝、以板栗為主的經果林60畝、雷竹200畝、天然魚塘2個。農業主導產業主要為糧、茶、林及新發展的……。 |
祁門縣歷口鎮光輝村位于歷口鎮東側,全村轄大一、大二、江村、卯兒坦、黃龍坦、東山6個村民組,人口數1036人,全村與古溪鄉黃龍、歷口鎮武陵、許村、范家、環砂等村相鄰。全村耕地面積484.4畝,林地9376畝,省道S221、瀝水河穿境而過。2012年,光輝村充分利用選派干部到村任職的有利契機,集思廣益,因地制宜,克服種種困難,建立村水泥預制廠,通過轉包的形式,每年可為村帶來5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取得了……。 |
正沖村轄3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即正沖自然村、新茶自然村、東里自然村,正沖自然村為中心村,東鄰西塘,西至閃里鎮,北靠新茶,南與東里自然村相鄰;新茶自然村東至三洪,西至閃里,北至陳田,南至正沖;東里自然村東至西塘,西至深都,北至正沖,南至淑里。全村建設用地達23000平方米,行政區面積13平方公里。全村263戶,共有人口910人,勞動力490人,其中從事運輸6人、商業15人、外出務工196人。……。 |
說法一:因其1961年建大隊時,以“八一”建軍節命名,又因村委會駐地在此,故得名八一村村民委員會;說法二:因1958年大躍進時期,八個初級社組成一個高級社,又因村委會駐地在此,故得名八一村村民委員會。原屬箬坑鄉;1958年屬箬坑管理區;1961年成立箬坑公社,建八一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復置箬坑鄉,改置八一村,屬箬坑鄉至今。八一村:位于鄉政府東南方向,東與本縣歷口鎮接壤,南與閃里鎮相連。轄11……。 |
一、地理位置恒峰村距鳧峰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與本鄉李源、峰聯、黟縣漁亭鎮考川村毗鄰。二、自然條件恒峰村是一個典型的偏遠農業山村,屬中山地貌,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春季低溫多雨,夏季早晚氣溫較低,最高氣溫37℃左右,年平均氣溫15℃。三、社會經濟情況1、行政區劃:充風、象頭、莊一、莊二、上村、上聯、中亭、凌公橋、畢家村、明星、中心、塔下十二個村民組組成,赤橋為村委會所在地。2、人口結構:全村總戶數……。 |
鳧坑村位于鳧峰鎮中部,鎮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3個村民組,現有人口約2300人。面積約22.5平方公里,其中山場28615畝,茶園2471畝,水田769畝。茶葉、林業為主要產業,近年外出務工收入也在不斷增加。2009年我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約5600元,2010年茶葉行情較好,價格高,鳧峰鎮境內的兩大龍頭企業為村民提供了方便,使村民掙得了采茶時間,2010年茶葉收入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村黨支部兩委班……。 |
由原景石村和嚴潭村合并而來,景石村因駐地村莊景石而得名,村內有石似狗耳,得名狗耳石,此屬一景;嚴潭村因駐地村莊嚴潭而得名,近村處有狀似龜、蛇二石,形象威嚴,又村中有潭,故得名景潭村民委員會。2014年7月景石村、嚴潭村合并為景潭村,屬溶口鄉至今。景潭村:由原嚴潭村、景石村合并而成,轄10個村民小組,人口1421人,村址駐嚴潭。……。 |
寄予了“農業豐收”之意,故得名大豐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建大隊,為大豐大隊,屬小路口管理區;1961年屬小路口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為小路口鄉大豐村;1992年設立小路口鎮,大豐村,至今。大豐村位于小路口鎮南,村委會距鎮政府5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人口1216人、335戶,耕地1208.5畝。截至2008年11月底,村支部現有黨員22名,其中女黨員3名,預備黨員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