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屬黃縣第一區、第五區。 1943年,屬黃縣城(敵占區)和第三、第四區轄。 1945年,設城廂特區。 1946年,改為黃縣城廂鎮。 1949年,恢復為城廂特區。 1953年,改稱一區。 1956年,為城關鎮。 1958年9月,成立躍進人民公社,轄7個管理區,54個自然村。 1959年1月,改為黃城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改稱城關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更名城關鎮。 2000年12月19日,龍口市區劃調整,撤銷城關鎮,將新嘉鎮的松嵐、王家疃、楊家疃、荷百,蘭高鎮的竇家莊、大李家、馬家莊,以及東江鎮的趙家莊、閻家疃劃出,與原城關鎮一起設立東萊街道至今。 |
1917年,屬第二十區。 1930年,屬第八區。 1938年至1945年,隸龍口特區。 1948年,為龍口市市內區、環龍區。 1953年,為黃縣第六區。 1958年9月,屬東風人民公社、北馬人民公社。 1959年,為龍口鎮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改為龍口鎮。 1993年11月,撤銷龍口鎮,設立西城街道。 2000年12月19日,撤銷中村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西城街道,西城街道更名為龍港街道。 2005年1月20日,經省政府批準,黃山館鎮的海岱仲家30個行政村劃歸龍港街道。 2012年12月26日,經省政府批準將龍化(龍化、龍化范家)、海徐、海劉、解家、王格莊、呂格莊、西三甲、東三甲、諸河高家、北沙姚家、高王劉、包家、胡家、小趙家、張家(張家、桑園王家)、中村(中村、后莊)16個行政村劃歸新嘉街道。 |
1912年后,屬四區、十六區轄。 1929年至1943年,屬七區、八區轄。 1945年,屬城西區、龍東區轄。 1946年,屬龍口市龍東區河黃縣位莊區轄。 1953年,屬四區、五區轄。 1956年,屬位莊區。 1957年,屬新嘉鄉、鄉城鄉、北李鄉轄。 1958年9月,成立鄉城人民公社,屬之。 1962年,由鄉城人民公社分出,以駐地新嘉疃成立新嘉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新嘉鄉。 1988年,改稱新嘉鎮。 2000年12月19日,撤銷新嘉鎮,設立新嘉街道。 2012年12月26日,經省政府批準,將龍港街道的中村、張家、北沙姚家、胡家、小趙家、高王劉、包家、龍化、海徐、海劉、解家、王格莊、呂格莊、西三甲、東三甲、諸河高家等16個村劃歸新嘉街道管轄。 2013年,北沙姚家、胡家、小趙家三個村合并設立姚家新村,海徐、海劉兩個村合并成立海云新村。 |
1912年后,屬六區。 1929年至1943年,屬七、八、九區轄。 1945年,屬城西區、城北區和龍東區轄。 1948年,屬黃縣位莊區和龍東區轄。 1953年,屬三、四、五區轄。 1956年,屬位莊區。 1957年,屬北李鄉和鄉城鄉轄。 1958年9月,由鄉城鄉、北李鄉、新嘉鄉聯合成立鄉城人民公社,屬之。 1984年3月,改為鄉城鄉。 1988年,改稱鄉城鎮。 1998年4月,更名為徐福鎮。 2010年5月17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徐福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徐福街道至今。 |
1912年后,屬三區、四區、十三區。 1929年至1943年,屬五區。 1945年,屬黃縣萊北區。 1946年,屬蘆鳳區。 1953年,屬四區、九區、十區。 1956年,屬位莊區、香坊區、泉水區。 1957年,屬智家鄉、碓徐鄉、張家溝鄉。 1958年9月,由智家鄉、碓徐鄉和張家溝鄉部分村聯合成立智家人民公社。 1982年,以駐地東江更名東江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東江鄉。 1988年,改稱東江鎮。 2010年5月17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東江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東江街道至今。 |
1917年,屬黃縣二十三區。 1931年,屬黃縣十區。 1945年,屬黃山區。 1946年,屬龍口市黃山區。 1950年,屬黃縣黃山區。 1953年,屬七區。 1956年,仍屬黃山區。 1957年,屬黃山館鄉、海岱鄉。 1958年9月,成立閻家店人民公社,屬之。 1966年,將閻家店公社分為黃山、海岱兩個公社,屬黃山公社。 1982年,更名為黃山館公社。 1984年3月,改為黃山館鄉。 1989年,改稱黃山館鎮。 2001年1月,并于海岱鎮。 2001年3月,海岱鎮政府遷至黃山館一村,并更名為黃山館鎮。 2005年1月,將黃山館鎮的30個村劃歸龍港街道至今。 |
清同治十年(1871)屬黃縣乾山都故縣社、北馬社轄。 1912年后,屬龍馬鎮。 1921年,改為北馬鎮,時屬十五區、十九區轄。 1929年至1943年,屬六區、八區轄。 1945年,屬龍東區、虎山區。 1946年,屬龍口市龍東區、虎山區、北馬區。 1948年,隸龍口市北馬鎮。 1950年,屬黃縣北馬區、環龍區、龍東區。 1953年,屬五區、六區。 1956年,屬中村區、黃山區、香坊區。 1957年,屬北馬鄉、中村鄉。 1958年9月,以駐地北馬成立北馬人民公社,屬之。 1984年3月,改稱北馬鎮。 2000年12月19日,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撤銷大陳家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北馬鎮。 2013年,大呂家、草道劉家兩個村合并成立和源村,東陳家、東孫家兩個村合并成立仲家東村。 |
1917年,屬十四區、十五區轄。 1929年,屬五區、六區轄。 1943年,五區改稱汶南區。 1949年10月,汶南區改稱五區。 1953年,五區改稱八區。 1956年,八區改稱香坊區。 1957年6月撤區設鄉,改屬蘆頭鄉、遲家溝鄉。 1958年9月,蘆頭鄉與遲家溝鄉合并成立火炬人民公社。 1959年,以駐地蘆頭改為蘆頭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稱蘆頭鎮至今。 |
1917年,屬十四區。 1930年屬四區、五區轄。 1942年將第五區的汶南鄉部分劃歸第四區合并成立十二區。 1943年十二區改稱蘆鳳區。 1949年蘆鳳區改稱十二區。 1953年改稱九區。 1956年改稱泉水區。 1957年撤區設鄉,設有呂家鄉、馬家鄉。 1958年撤銷鄉鎮,呂家鄉和馬家鄉合并成立大呂家人民公社。 1971年12月大呂家人民公社更名下丁家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下丁家鄉。 1989年4月下丁家鄉改為下丁家鎮至今。 |
1917年后,屬十一區。 1930年屬四區。 1945年,屬萊山區。 1948年,屬豐儀區。 1953年屬十一區。 1956年屬豐儀區。 1957年屬七甲鄉。 1958年9月,成立幸福人民公社,屬之。 1962年,改稱七甲人民公社。 1966年,將七甲公社分為萊山、田家兩個公社,屬萊山公社。 1982年,更名七甲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七甲鄉。 1993年9月,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 2000年12月1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田家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七甲鎮至今。 |
1912年后,屬十區。 1929年,屬三區。 1945年,屬石良區。 1953年,屬十二區、十三區。 1956年,屬石良區。 1957年,屬石良鄉、黃城集鄉。 1958年9月,以駐地石良集成立石良集人民公社。 1959年,改稱石良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石良鎮。 2000年12月1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豐儀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石良鎮至今。 |
1912年后,屬二區。 1929年至1943年,屬三區。 1945年,屬城東區。 1953年,屬二區、十區、十三區。 1956年,屬諸由區、石良區。 1957年,屬孫家鄉、張家溝鄉。 1958年9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屬之;年底,改為孫家人民公社。 1982年,以駐地蘭高更名為蘭高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蘭高鄉。 1988年,改稱蘭高鎮。 2000年12月19日,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撤銷文基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蘭高鎮至今。 2012年12月26日,經省政府批準,將馬胡同、大于家、小于家、北山、歸城姜家、歸城董家、歸城曹家、東遲家、南埠、溝孫家、東和平、廟周家、廟馬家等13個行政村劃歸東江街道。 |
1912年后,屬七、八、九區。 1929年至1943年,屬二區、三區。 1945年,屬諸由區。 1947年,為紀念于耀光烈士,改稱耀光區,屬之。 1953年,屬二區、十三區。 1956年,歸諸由區。 1957年,屬諸由鄉、唐家鄉。 1958年9月,成立羊嵐人民公社,屬之。 1965年,將黃水河以東的羊嵐公社26個大隊、孫家公社的19個大隊分出,以駐地諸由觀成立諸由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為諸由觀鎮。 2000年12月19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羊嵐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諸由觀鎮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