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為華興街以東地區,故名。 |
位于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區中部地區故名。 |
位于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區西部地區故名。 |
為紀念革命先烈黃驊將新青縣改為黃驊縣,鎮政府駐地韓村即改稱黃驊,后建黃驊鎮,故名。 |
因境內南排河,而得名。 |
鎮人民政府駐呂橋,明代稱呂家莊,后在減河上架橋,改今名。 |
自北齊天保七年(556年)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先后為高城、鹽山縣治,故名。 |
據說:明代燕王朱棣為奪皇位,在冀魯豫皖同政府軍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拉鋸戰,史稱“靖難之役”,民間叫“燕王掃北(碑)”。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并非一蹴而就,順利搶班奪權。朱允文再怎么無能、懦弱,也始終是占據大義的一方,朱棣再怎么能干也擺脫不了其僭位的事實,因此,在戰爭之初,從全國范圍來看無論是在經濟、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形勢都不利于朱棣。再有,飽經元末明初戰亂、災荒,企盼安居樂業的中原百姓,愚忠思想根深蒂固,因而自發地幫助政府軍抵抗燕軍,燕王的軍隊連連受挫,惹得燕王大怒,于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殘無人道地屠殺百姓,使得燕京以南“東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幾為丘墟焉。”然而在這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中,也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有一個村莊卻幸免于難,原來燕軍臨近之時,突降大霧,籠罩村莊,燕軍擦邊而過,村民慶幸,遂將村名改為“起家霧”,后演稱“齊家務”。 |
前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自萬棵松莊遷居滄州城東,這里滕姓多數分布在前、后滕莊子兩村,故名。 |
因鎮人民政府駐常郭而得名。 |
因鎮人民政府駐羊二莊而得名。 |
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先斯院瞻田碑文記,該地原稱馬里道莊。后滄州地主韓應龍在此買地,招佃戶立官院,改稱官莊,故名。 |
明永樂二年(1404),尹、戴、馬、回、張、王、李、劉表兄弟八人,由南京二朗崗遷至此處。尹、戴、馬、回四姓居運河西,張、王、李、劉四姓居運河東現址立村,為興羊鎮。因村民以牧羊為業,村名改稱羊山牧,后演變為羊三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