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撤銷城關鎮,分設釋之、鳳瑞2街道。 |
2011年撤城關鎮,分設鳳瑞街道、釋之街道。 2017年將清河鎮的十里鋪村,券橋鎮的賈李莊、大黃莊、七里店、聞閻崗、裕西新村共6村劃入釋之街道。 |
2021年5月31日赭陽街道辦事處正式成立。 |
2021年5月南陽市人民政府發出《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設立方城縣廣安街道辦事處的批復》,方城縣析釋之街道設立廣安街道辦事處。 |
清為撫老下里、撫老上里、撫新里。 民國屬東區。 1931年屬二區。 1942年置獨樹鎮。 1947年為魯南縣獨樹區。 1949年仍為獨樹區,復屬方城縣。 1958年成立獨樹公社。 1961年復為獨樹區。 1969年改為獨樹公社。 1983年改設獨樹鄉。 1986年改置獨樹鎮,屬方城縣。 |
清末分屬南陽縣博望東節、廣陽東節、博望西節、夏響鋪西節以及裕州靈龜鋪里。 民國后期屬南陽縣博望鎮。 1948年屬南陽縣第八區。 1951年劃屬方城縣,仍為第八區。 1955年改為方城縣博望區。 1958年成立博望公社。 1961年復置博望區。 1969年仍為博望公社。 1984年改設博望鄉。 1986年改置博望鎮,屬方城縣。 |
清末屬拐河上里、拐河下里。 1941年屬方城縣第四區。 1949年為拐河區,屬魯南縣。 1949年魯南縣撤銷,改屬方城縣。 1955年四里店并入拐河區。 1958年四里店析出,同時成立拐河公社。 1984年改設拐河鄉,屬方城縣。 1985年改置拐河鎮。 |
1947年設小史店區。 1949年劃歸治平區。 1951年為方城縣第五區。 1955年將小史店、楊樓2區合并為治平區。 1956年治平區撤銷,設立小史店、桂河2中心鄉,同年復小史店區。 1958年成立小史店公社。 1961年設治平區,原小史店、尚莊、魏崗管理區改為小公社。 1969年復小史店公社。 1983年改設小史店鄉,屬方城縣。 1994年改置小史店鎮。 |
清末屬裕州招老下里(趙河附近)及柳林上下里(平高臺及中封附近)。 民國后期分屬方城縣趙河鎮、宣勤鄉。 1942年撤區,置趙河鎮。 1949年為方城縣趙河區。 1950年改設趙河鄉。 1958年成立趙河公社。 1984年改設趙河鄉。 1993年改置趙河鎮,屬方城縣。 |
1947年屬南陽縣。 1951年劃屬方城縣,為柳河區廣店鄉。 1956年撤銷中心鄉,復屬柳河區。 1958年成立廣店公社。 1961年復屬柳河區。 1969年復為廣店公社。 1974年屬云陽工區。 1977年復屬方城縣。 1984年改設廣店鄉。 1993年改置廣陽鎮,屬方城縣。 |
明嘉靖時為鳳臺鄉。 清初為梁成里。 清后期分屬中老里、梁成里。 民國初屬方城縣東區。 1931年為三區。 1935年屬二區(獨樹)。 1942年分屬楊樓鎮、太尉廟鎮。 1947年屬治平區。 1951年為四區(楊樓)。 1955年楊樓、小史店二區合并為治平區。 1958年成立楊樓公社。 1961年為治平區。 1969年復為楊樓公社。 1984年改設楊樓鄉,屬方城縣。 2013年改置鎮,屬方城縣。 |
明屬孝義鄉平臺保。 清屬平西里。 民國屬券橋鎮。 1949年屬赭陽區。 1958年成立何莊公社。 1961年撤社并區,原何莊公社分為五個小社,即券橋、辛莊、唐莊、大營、涼亭。 同年原陌陂公社的埠口、好莊兩個大隊并入券橋。 1969年復何莊公社。 1983年何莊公社改為券橋公社。 1984年改設券橋鄉。 2016年改置券橋鎮,屬方城縣。 |
清代分屬招新上里、招新下里、招老上里。 民國時分屬袁店鎮、維摩寺鎮、清河鎮。 1947年為袁店區(駐袁店)。 1958年因修漢山水庫遷駐老莊,成立清河公社,歸唐樓區。 1984年改設清河鄉,屬方城縣。 2016年改置清河鎮,屬方城縣。 |
1947年至1949年,屬魯南縣四里店區。 1949年魯南縣撤銷,原屬南召的神林、達店部分及原屬方城縣的四里店等地劃歸方城縣屬拐河區。 1951年屬方城第十一區后改為四里店區。 1955年又并入拐河區。 1958年建四里店公社。 1961年分若干小公社,恢復四里店區名稱。 1969年撤區并社,復改為四里店公社。 1984年體改為四里店鄉,屬方城縣。 2017年改置鎮為四里店鎮,屬方城縣。 |
明為古莊店保、松陂保地,屬裕州仁孝鄉。 清屬清老上里、清老下里。 1932年后屬獨樹區。 1941年為古莊店鎮,屬第一區。 1942年分屬古莊店鎮、草店鎮,為縣直轄。 1947年稱方城縣第一區。 1949年與獨樹區合并,改為古莊店鄉。 1961年成立古莊店公社。 1984年改設古莊店鄉,屬方城縣。 2018年改置古莊店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