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3年度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和 村(居)[2]
2023年度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和 村(居)[2]
為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糧食安全,充分調動各鄉鎮(街道)、村(居)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市政府根據《泰興市耕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修訂)》,組織開展了2023年度全市耕地保護激勵績效評價,評價結果經公示無異議。現對2023年度耕地保護工作成效突出的分界鎮等5個鄉鎮(街道)、元竹鎮申莊村等100個村(居)進行激勵。 |
劉莊村基本情況簡介我村位于河失鎮西南部,與曲霞肖榨、丁橋兩村接壤,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由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816戶,人口3012人,耕地面積為2046畝。2010年全村完成三業總產值9598萬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58元。全村共有工業企業9家,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是泰興市陽磊電池配件廠,年產值達512萬元。村兩委會及時調整思路。從抓路道建設入手,……。 |
在美麗富饒的泰興大地上,位于新廣線兩側,新曲河貫穿他的腹部,多少年以來勤勞樸實的人民一直在這里生產生活,水陸交通方便,人杰地靈勤勞善良的數千人民世代生活在她的身旁,默默享受著她的哺育,大地接受著她的滋潤,生靈接承著她的呵護,帶來無限的生息。這就是美麗的河失鎮三軍村。三軍村現有耕地2702畝,總人口3035人,其中黨員83人,21個生產小組。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846元。*數據來源于泰興市農……。 |
耿廠村位于泰興市分界鎮西南面,與王廠、湖頭、長生、官莊、野廟相鄰,全村共有二十個村民小組,779戶,3016口人,耕地2870畝。村黨支部現有黨員102人,村組干部6人。近年來,村黨支部以“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為總攬,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強產業、建班子、優環境、樹新風,全村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2013年度,農民人均收入11170元,2013年度集體經營性收入15000元。耿廠村主要農作物……。 |
在美麗富饒的泰興大地上,小龍河蜿蜒游騰于她的腹地,勤勞善良的數千人民世代生活在她的身旁,默默享受著她的哺育,大地接受著她的滋潤,生靈接承著她的呵護,帶來無限的生息。這就是美麗的河失鎮劉橋村。劉橋村現有耕地1980畝,總人口2908人,其中黨員79人,19個生產小組。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460元。現村部新建82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大樓,新建2000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廣場,1200平方米的綠化節點……。 |
封祝村簡介 泰興市虹橋鎮封祝村地處泰興市與靖江市交界處,東至新市村,西至通石村,南接壤靖江,北界址通石村,交通區域優勢比較明顯。封祝村基礎條件好,群眾的創建積極性很高。全村轄有27個村民小組,共1025戶3443人,耕地面積3603畝,村級規模工業私營企業8家。2013年全村三業總產值1.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8030元。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布署安排之下,我村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按照……。 |
從原東黃、殷坍村村名中各取一字命名。1958年公社化建大隊時,設立東黃大隊、殷坍大隊,隸屬劉陳公社;1983年改為東黃村、殷坍村;2001年由東黃村、殷坍村合并為黃坍村委會;2010年溪橋鎮、劉陳鎮與黃橋鎮合并設立新的黃橋鎮,現歸黃橋鎮管轄。黃坍村位于泰興市黃橋鎮西部,與河失鎮西黃村接壤,本村共有24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904人,耕地面積2867畝,全村以種植稻麥為主。*數據來源于泰興市農村綜合……。 |
華莊村有3個自然村:西華村、東華村、河興村合并而成。全村有2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00戶,總人口3821人,耕地面積1461.85畝。全村黨員數112人,中心戶長21人。在職村干部7人,其中大學生村官1人。現有個體企業236家。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83億元,村集體收入50萬元,集體資產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19元。多年來,我村先后獲得“泰興市文明村”、“泰興市無訪村”、“關……。 |
因該村位于鎮政府北邊而取名鎮北村。1958年建立丁太大隊、祁利大隊;1983年改為丁太村和祁利村;2001年經泰興市人民政府批準(泰政復【2001】56號),丁太村、祁利村合并為鎮北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鎮北村有原來的祁利、丁太、及鄉屬果園場合并而成,位于元竹鎮政府北側,與新街、顧高相鄰,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元竹工業集聚區落戶我村境內。全村共22個村民小組,968戶,總人口3136人。*數據來源于泰興市……。 |
諸馬村簡介諸馬村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黃橋鎮西南部,鹽靖高速、新334省道穿境而過。現有20個村民小組,986戶,3178人,耕地面積2445畝。先后榮獲“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泰州市科普示范村”、“泰州市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泰興市無訪村”(連續四年)、“泰興市科普文明村”、“泰興市殘協服務示范村”、“泰興市黨務公開示范村”、“泰興市廉政文化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諸馬村共有高效規模農業……。 |
相傳100多年前,該村三年內未死一個人,故名。1958年公社化設立東太平大隊(1969年改為衛東大隊,1981年改為原名)、西太平大隊(1969年改為志紅大隊,1981年改為原名)、吳西大隊(原名吳垈大隊,1981年因重名改為吳西大隊);1983年改為東太平村、西太平村、吳西村;2001年東太平村、西太平村、吳西村合并為太平村委會。太平村村地處黃橋鎮南首,與珊瑚鎮接壤,交通十分便利。本村由原東太平……。 |
因位于黃橋火車站的東側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設立蔡家莊大隊(1969年改名同心大隊,1981年改回原名)、三家村大隊(1969年改為翻身大隊,1981年改回原名);1983年改為蔡家莊村、三家村村;2001年蔡家莊村、三家村村合并為站東村委會至今。站東村位于黃橋鎮東南部,全村共有485戶,常住人口1605人,共有土地面積2041畝,2013年三業總產值8860萬元,人均純收入14252元。*數據……。 |
以轄區內原大張堡、小張堡、楊堡而將合并后的三村命名為“三堡村”。1969年,成立大張堡、小張堡、楊堡大隊,1983年改為大張堡村、鹽場村、楊堡村,2001年由三村合并后定名為三堡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三堡村:地處宣堡鎮東首,由楊堡、大張堡、鹽場、小張堡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現有701戶,人口2542人,耕地面積2411畝。……。 |
印家院村 印家院村于2001年6月由原印院村和前東村合并為一個行政村。本村座落在黃橋鎮西北部,東接雙聯村,西靠姚王鎮,南臨河失鎮,北接鞠垛村。新廣路和蔡港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地理環境優越。全村區域2.7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75畝,18個村民小組,共2290人。是個地地道道民風醇樸的小村。 *數據來源于泰興市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
橫垛社區居委會位于古溪鎮橫垛集鎮范圍內,有現職干部12人。官橫路、古濱路貫穿居委會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2011年本村由橫垛、橫北、劉王、南錢、官垛、劉空6個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轄4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568戶,總人口10469人,勞動力6819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6358畝,人均占有耕地0.61畝,以稻麥為主,養殖是主要的支柱產業。*數據來源于泰興市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
相傳數百年前,此地遭洪水災害,有一個木雕菩薩飄流到村頭壩口,村中人將其撈上岸稱為龍王菩薩,并建廟命名為龍王殿,由廟名而得村名。1958年公社化建大隊時,設立中龍大隊、大龍大隊、張家莊大隊(1981年因重名改為張莊大隊);1983年改為中龍村、大龍村、張莊村;2001年由中龍村、大龍村、張莊村合并為龍王村,設立龍王村村民委員會。龍王村位于廣陵鎮東北北部,距離泰興市區約30公里,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