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市政府同意,認定張家港市鳳凰鎮等23個鎮為首批蘇州市古鎮,吳中區東山鎮陸巷村等73個村為首批蘇州市古村,姑蘇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等43個街為首批蘇州市老街。 |
鳳凰鎮位于張家港市最南端,與常熟、江陰交界,因境內鳳凰山而得名,2003年8月由原鳳凰、西張、港口三鎮合并組建而成,鎮域面積78.8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6個社區,戶籍人口約6萬余人、流動人口約6萬余人。歷史上,鳳凰鎮先后走出4位狀元、32名進士,被譽為“進士之鄉”;現如今,鳳凰鎮擁有恬莊古街、紅豆樹、永慶寺等物質文化遺存,以及河陽山歌、河陽寶卷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鳳凰鎮以新時代“……。 |
古里鎮是國家歷史名鎮、國家衛生鎮,位于常熟市東郊。區位優勢明顯,距常熟市區5KM,204國道貫穿其中,東鄰上海(89KM),南接蘇州(48KM),西靠無錫(54KM),北瀕長江,距常熟港和擬建的蘇通大橋10KM,正在建設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常熟東互通就位于古里,青墩塘和白茆塘航道橫貫古里鎮,水陸交通十分便捷。2003年2月10日,古里、淼泉兩鎮合并為新古里鎮,鎮政府位于原古里鎮政府,全鎮面積68.68……。 |
常熟市轄鎮。1949年稱橫涇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蘆蕩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更名沙家浜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多條公路通達,南瀕陽澄湖。轄廟王、永南、辛石、潘洪、徐石、張涇、陸家、洋浩、安全、新涇、龔浜、三家、草蕩、倪家橋、下浜、北橋、曹浜、王曹、雙浜、湖浜、前蕩、漁業22個村委會和沙家浜居委會。農產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特產陽……。 |
梅李鎮位于常熟市東北部,東靠上海,南頻蘇州,西鄰無錫,北依黃金水道長江,距常熟港10公里。鎮域面積78.6平方公里,中心鎮區面積5.27平方公里,耕地5.79萬畝。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8個行政村、3個社區委員會;全鎮總人口7.85萬人。梅李鎮是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百強鄉鎮、江蘇省現代化新型小城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鎮、蘇州市現代化建設示范……。 |
尚湖鎮位于常熟市西部,地處常熟、無錫、江陰、張家港四市交界,依虞山,傍尚湖,區位優越,活力勃發,是全國綜合發展千強鎮。全鎮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下轄2個辦事處、1個水產養殖場、23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人口14萬人。生態尚湖:毗鄰國家生態濕地公園——尚湖風景區,萬畝稻米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區、南湖蕩濕地、官塘濕地座擁其間,風景宜人、景色秀美,綠色食品“王莊西瓜”、“沙家浜大米”久負盛名,是……。 |
常熟市轄鎮。1949年稱支塘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4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3.1萬。204國道過境,白茆塘、鹽鐵塘在鎮北交匯。轄陽橋、孟涇、馬坊、新廟、賀舍、三聯、窯鎮、雙橋、楓塘、黃涇、梅園、八赤、渡船橋、長橋、牌樓、西門、棋盤、前道、支東、漁業20個村委會和東街、南街、北街、窯鎮4個居委會。農產以水稻、棉花為主,村……。 |
太倉市轄鎮。太倉市工業重鎮。1949年為印溪鎮,1953年更名沙溪鎮,1958年屬沙溪公社,1963年析置沙溪鎮,1991年沙溪鄉并入。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14公里。面積32.3平方公里,人口3.9萬。茜(涇)沙(溪)、直(塘)鹿(河)公路過境,橫瀝塘和七浦塘縱橫境內,設碼頭。轄泰東、沙星、百花、涂松、陶灣、印北、沙北、洪涇、洞涇、半涇、中荷、大通、復橋、樓巷、新河、松南、勝利、印南、楊橋、三倉、……。 |
瀏河鎮是江蘇省太倉市東部瀕江臨海的重鎮,為萬里長江第一港。元代稱瀏家港,漕運勃發,海貿隆盛,被譽為“六國碼頭”。明代大航海家鄭和在此七下西洋,成為與當時埃及亞歷山大港媲美的大海港。今天瀏河以她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實力,被譽為“江尾海頭第一鎮”,是全國1887家重點鎮之一。全鎮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5.6萬人。 瀏河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北靠上海航運中心組合港----……。 |
昆山市轄鎮。古名錦溪,年南宋改陳墓村,清改陳墓鎮。1958年建淀西公社,1962年改陳墓鎮,1965年改成茂公社,1981年改陳墓鎮,1992年更名錦溪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23公里。面積82.1平方公里,人口4.8萬。有多條公路過境。為典型水鄉澤國,航道過境。轄徐涇、虬澤、虬西、虬南、南生浜、盛塘、西盛、紅霞、張南、張家厙、張北、計家墩、馬援莊、東莊、北管涇、阮家浜、周家浜、顧家浜、袁家甸、……。 |
千燈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昆山縣東南36里, 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謂文人雅稱;一謂因墩上長滿茜草之故。1966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改名千燈迄今。千燈位于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昆山市,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3萬,其中本地人口5萬,外來人口8萬。她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東……。 |
周市鎮地處昆山東北部,與太倉市、常熟市接壤,由原周市、新鎮和陸楊三鎮合并而成,是昆山市委、市0規劃的城市北部片區中心。全鎮區域面積81.56平方公里,本地常住人口 4.3萬人,外來人口6萬人。轄新鎮、陸楊2個街道辦事處,12個社區居委會和15個行政村,共有112個居民小組和382個村民小組。先后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文明鎮”和“蘇州市招商引資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周市鎮交通發達,區位……。 |
昆山市轄鎮。1949年為巴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11.3公里。面積53.7平方公里,人口2.3萬。有公路通市區,陽澄湖、巴城湖、鰻鯉湖、傀儡湖、雉成湖環抱全鎮,張家港、楊林塘、清水港、新開河、茆沙塘等航道縱橫鎮境。轄北潭、楊北、東河、三浜、溝巷、和平、黃泥、雉城、雉浜、楊木、枉金、宋家、聯豐、勤豐、毛涇、加緊、塘北、龍興、新鳳、共幸、洲江、……。 |
黎里鎮位于吳江縣城東南30公里處,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典型江南古鎮。鎮為一河兩街,兩岸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層樓房,鋪面店堂毗連相接。古鎮又一特色是它長長的駁岸,全部用介稽石壘筑而成。幾百年過去了,仍是那么齊整堅實。駁岸邊嵌著300多根石欄,其中精致的象鼻石欄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方寸之間而趣味無窮,既是系船的極好設施,又是珍貴的藝術佳品。黎里還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的家鄉,其故居現為柳亞……。 |
同里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水鄉文化古鎮。同里鎮位于蘇州市吳江區,距蘇州市市區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抱,由49座橋連接,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古鎮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1982年成為江蘇省最早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 |
江南水鄉古鎮——震澤,位于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臨,古稱“吳頭越尾”,東距上海90公里,北至蘇州54公里,318國道、京杭大運河穿梭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震澤全鎮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4萬畝,全鎮總人口5萬余人。全鎮基礎設施完善,現有22萬伏、11萬伏變電所各一座,有2.5萬噸級地面水廠,開通移動通訊發射臺,提供國際互聯網服務,電力保證、供水充足、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