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5]
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5]
邁點研究院最新獨家發布的“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100強榜單”,排名前十的縣域依次是:大理市、宜興市、婺源縣、延吉市、安吉縣、晉江市、瀏陽市、荔波縣、陽朔縣、武夷山市。 |
阿爾山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呼倫貝爾、科爾沁、錫林郭勒和蒙古四大草原交匯處,屬于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阿爾山于1996年建市,轄區面積7408.7平方公里,轄四個鎮和四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8萬。阿爾山自然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綠色植被率達95%,是國家后備林木資源的綠色寶庫;阿爾山旅游資源豐富,資源富集且組合度好,現有一個5A級旅游景區、一個世界地質公園、兩……。 |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是游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巫山歷史悠久,古跡紛呈,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份。巫峽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峽深谷長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云雨之多,變化之頻,云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 |
青陽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區北部,東臨南陵、涇縣,南連石臺、黃山,西交貴池,北與銅陵接攘,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區九華山座落境內,面積1130.7平方千米,轄11個鄉鎮,110個村,10個社區、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75978人。縣境南北向長約65公里,東西向寬約4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綿延,北部以平原、圩區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青陽歷史……。 |
浮梁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隸屬景德鎮市,地處贛、皖二省交界處,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重點縣(市、區)之一,屬高效集約發展區。東鄰婺源縣,西毗鄱陽縣,南接樂平市和景德鎮市昌江區,北連安徽省祁門縣和東至縣。縣域面積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63萬畝,轄9個建制鎮、7個鄉,總人口30萬。浮梁-人文古地。浮梁歷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縣,始稱新平縣,武德八年新平縣撤銷。唐開元四年(公元71……。 |
績溪縣是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東麓的山區縣,隸屬宣城市,縣域面積112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81個村(社區),人口17.2萬人。績溪因水而得名,據縣志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并流,離而復合,有如績焉,故名績溪”。績溪風光秀麗,歷史久遠,人文璀璨,文化底蘊極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譽為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鄉。自然地理績溪位于北緯29°57\-30°20\,東經118°……。 |
新疆伊犁河谷是亞歐大陸干旱地帶的一塊“濕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遼闊,物產豐富,享有“塞外江南”、“蘋果之鄉”以及“天馬故鄉”之美譽。伊寧市橫亙于伊犁河谷中部,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總面積675.5平方公里,市轄8鄉、1鎮、1場、8個街道辦事處。截止2005年底,轄區總人口43萬人,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錫伯、烏茲別克、俄羅斯等35……。 |
歙縣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面積2122平方公里,人口46.89萬,轄28個鄉鎮、182個行政村、10個社區,85%以上是山區、庫區,人均3分地、5畝山。主要有六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山西平遙、云南麗江、四川閬中并稱為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2019年入選中國地名文化……。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南水北調的中線調水源頭,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這里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 |
榮成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487公里,陸地面積1526平方公里。距韓國94海里,是山東半島離韓國最近的區域。設榮成經濟開發區、石島管理區、好運角旅游度假區,轄12個鎮、10個街道、778個行政村、55個社區居委會,2021年末,榮成市全市總戶數23.8萬戶,戶籍總人口數64.7萬人,常住人口71.43萬人。榮成擁有石島、龍眼兩個一類開放港口,現已開通至韓國平澤、仁川的客貨班輪,至日……。 |
龍山,位于湘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歷史上稱之為“湘鄂川之孔道”,全縣南北長106公里,東西寬32.5公里,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境內群山聳立,峰巒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縱橫其間。地域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在這片神奇而又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土家、苗、回、壯、瑤等16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土家、苗為主。全縣轄34……。 |
漠河是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市,與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阿穆爾州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2公里,素有“神州北極”的美譽。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漠河口岸和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中俄原油管道首站在興安鎮。漠河氣候寒冷,年均氣溫-3.8℃,歷史最低氣溫-52.3℃,無霜期90天左右,晝夜溫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說。漠河于1917年建立縣制,1947年撤縣變區并入呼瑪縣,1981年恢復縣制,體制上與西林吉林業局政……。 |
位于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西依賀蘭山,東臨黃河。屬銀川市。1991年底人口16.72萬,有漢、回等7個民族。清屬寧夏縣。1941年易名賀蘭縣,由銀川市轄至今。西部為山地,東部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溫9.7℃,年降水量138.8毫米。農產春小麥、稻、玉米。賀蘭山區林產豐富。礦產煤炭,磷礦石。有化工、機械等工業。特產灘羊二毛裘皮、太西煤。包蘭公路、包蘭鐵路過境。名勝古跡有雙寺口雙塔、古渡遺址、自……。 |
南江縣位于四川東北邊緣,地處成都、西安、重慶的幾何中心,是川陜渝鄂旅游“金三角”,幅員3389.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55916人,常住人口467609人,轄1個街道辦事處、29個鎮、2個鄉、309個村、105個社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首批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國家首批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南江黃羊-南江金銀花產……。 |
Fengdu原稱酆都,解放后稱豐都。豐都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910平方公里,總人口74萬人。豐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因為三峽建設,縣城由長江的北岸名山鎮遷至南岸的三合鎮。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 |
由于石筍和鐘乳石不斷地增長,最后連接起來,形成柱狀物,稱為石柱。由于它們的發育,最后會把洞穴填塞封閉起來。石柱、石筍、石鐘乳是組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石柱,在石柱縣萬壽山有男石柱、女石柱兩道風景,合稱石柱。石柱位于電白縣霞洞鎮,一說約建造于南朝至唐朝間,又一說年代無法考究。從霞洞開始向南朝海邊方向延伸,每隔1至1.5公里豎1條,共9條,呈弧形排列,每條石柱高度不一,一般高約4米左右,下大上小,縱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