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杖子鄉在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賀姓人氏來此定居而得名。
●地理位置
賀杖子鄉位于建昌縣政府駐地建昌鎮南32.5公里外,北緯42°32′,東經119°41′.東依白土嶺與養馬甸子鄉為鄰,南依大青山與和尚房子鄉毗連,西部押寶山村與新開嶺鄉連接,北與-洞鎮接壤。全鄉總面積65.58平方千米。
●政區沿革
滿清時期,此地歸直隸省承德府建昌縣(治所今凌源鎮)盤嶺鄉新開嶺牌轄。中華民國時期歸熱河特別區凌源縣第四區(牤牛營子)白土嶺鄉轄。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歸熱河省凌南縣第一區(牤牛營子)白土嶺牌轄。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時,歸熱河省凌南縣第一保(牤牛營子)-洞甲轄。偽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歸喀咗沁左旗(治所今凌源鎮)大新開嶺村轄。1945年光復后不久,此地被-保安隊占據。1946年9月份得到徹底解放,歸熱河省建昌縣新開嶺區轄。新中國成立后,歸熱河省建昌縣(第六區)新開嶺轄。1956年歸遼寧省建昌縣-洞區賀杖子鄉轄。1958年歸建昌縣-洞公社轄。1961年歸建昌縣新開嶺公社轄。1979年8月,建昌縣政府決定:原新開嶺公社分開為兩個公社。根據新開嶺公社東小區交通不便的情況,將新開嶺公社東小區的5個大隊成立1個公社,即賀杖子公社。以建制后的臨時駐地賀杖子村而命名為賀杖子人民公社。
1984年3月,賀杖子公社更名為賀杖子鄉人民政府。
●政區劃分
賀杖子鄉下轄5個行政村:押寶山、火石山、碾房、賀杖子、大廟溝,有45個村民小組。
●自然條件
賀杖子鄉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669米。境內山巒起伏,溝壑交錯,數十條河統歸青山河,流入大凌河。遼西最高峰——大青山,坐落于賀杖子鄉駐地7.5公里外。處于東經119°41′,北緯40°28′,海拔1223.8米,山勢坡陡險峻。向南延伸到綏中縣境內,西延伸到河北青龍,東到和尚房子,北連梁到-洞。山上古樹參天,柴草茂盛。野果野菜豐盈,景色優勝。名貴樹種繁多,野生鳥獸,數不勝數。另外還有鎖鏈砬子,老禿頂,九樓山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多座。一年中最冷的天氣出現在1月份,最熱的天氣在7月份。全年平均氣溫為7.9℃年平均最高氣溫13.5℃,年平均最低氣溫1.7℃,年極端高溫40.7℃,年極端低溫-26.9℃。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23.6毫米,無霜期150天左右。
賀杖子鄉山多溝深,山高坡長。草多林密,屬暖溫帶地區,氣候條件適宜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有多種多樣動植物的自然資源。谷類、油料、瓜果等經濟作物,林木、花草、草藥等種類繁多。鐵、瑪瑙石、石灰石、白石、金、銅、云母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