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八年(1743)屬直隸省承德州塔子溝廳轄。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屬直隸省承德府建昌縣(凌源鎮)玲瓏塔鄉,置安杖子、雹神廟牌轄。
民國三年(1914)屬熱河特別區凌源縣第三區(藥王廟)置安杖子、雹神廟鄉轄。
民國二十年(1931)屬熱河省凌南縣第三區(藥王廟)雹神廟、安杖子牌轄。
1933年屬熱河省凌南縣第三保(藥王廟)雹神廟、安杖子甲轄。
偽康德四年(1937)凌源、凌南兩縣合并,復名建昌縣,屬叢杖子村轄。
偽康德七年(1940)建昌縣與喀喇沁左旗合并,屬喀喇沁左旗叢杖子村轄。
1947年屬熱河省建東縣叢杖子區轄。
1948年撤銷建東縣,屬建昌縣轄。
1949年屬建昌縣第十二區(叢杖子)轄。
1956年并區劃鄉,由原來的區村制改為區鄉制,屬玲瓏塔區轄。
1958年撤區并鄉,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實行了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成立娘娘廟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古杖子人民公社。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成立谷杖子鄉至今。